语言形式的教学包括感知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形式的教学包括感知对比
1.关注短语表达
短语表达是句式练习的基础,关注短语的表达形式,不仅能够为句式练习和写话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训练孩子的思维。

形容词拓展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但如何去引导孩子避免用单一思维的形容词呢?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让孩子先自行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一为初步感知形容词的魅力,二为辨别蝌蚪和青蛙提供依据。

在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课后习题中专程呈现了形容词练习,这一次训练的梯度相对之前就应该有所指向,也就是要引导孩子发现用好多层次形容词的秘诀。

例如“乌黑的头发”指向事物的颜色,“波浪似的头发”指向事物的形状,“水汪汪的眼睛”指向事物的突出特点……如此以来,孩子们会发现原来可以从事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等角度寻找合适的形容词。

2.关注句式练习
二年级的孩子需要关注一定的句式,但是又不能把某些概念强加给孩子,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感知中运用,在运用中感知。

这一册呈现的句式也非常多,如何有效地落实呢,更多地就是用。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这首小诗很美,又具有大自然的亲和力,单纯讲是讲不来的,倒不如让孩子仿写句式,就能关注孩子是否学到位。

课后安排了杨柳和樱桃树,我让孩子们按照小诗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效果挺不错。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课后题需要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但是并没要求知道这两个概念,那就只有通过运用感知了。

我说一个反问句,孩子来说句子表达的真正意思;孩子们自己随便说一个反问句,其他孩子说说句子表达的真正意思。

如此一来,没有概念的强行介入,效果已经显现。

3.关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指向孩子的思维训练,而在这一册中,多篇课文都有讲故事训练,只是支架不同。

讲是表达的口头呈现,作为一种即兴表达,对写话的顺序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在教学《玲玲的画》一课中,我引导孩子提炼玲玲的心情变化,并找到对应的原因,板书呈现的就是一幅心情图,让孩子根据板书讲故事。

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中,充分利用好课后习题的支架,再让孩子在说话中自行添加连接词,同时可以加上一些语气词吸引大家的注意。

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以三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串联全文,说说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

每一次讲故事都是思维逻辑的训练,我讲得不多,因为要给孩子们充分的讲的时间,所以不同水平的孩子对于这个点的掌握都比较好。

如此看来,关注语言形式才可能为写话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