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二力平衡(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复备
第九章第一节 二力平衡(第2课时)
【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
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准确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会分析物体受到的几个力;
3.正确区分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 或 ,我们就说该物体 处于平衡状态。

2. 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方向 且在 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例1 如图所示,一个重10N 的物体在10N 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 线运动。

小红说: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仅受重力和拉力的
作用,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小明说:因为同一物体受到的
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
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则两人的说法( )
A .都正确
B .只有小明正确
C .只有小红正确
D .都不正确
个人复备
变式训练:
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 .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该物体
( ) A.可能在水平面上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能沿一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不是静止,就是沿其中一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2 如图为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维恩图。

它们的
相同点已标明在两圆相重叠的区域。

请你将它们的独有
特性(不同点)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内。

变式训练:
1.下列四对力中相互平衡的是( )
A .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B .汽车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
C .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
D .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
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3 如图所示.一块橡皮放在水平放置的文具盒上,并随 文具盒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橡皮
所受力的示意图。

个人复备 例4 如图所示,当匀速向左水平拉动木板M ,待木块N 稳定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F ,此时木块N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向 (左/右); 当由慢到快向左水平拉动木板M ,待木块N 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会 (变大/不变/变小)。

例5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 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 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 .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例6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
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 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
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
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
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 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 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
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五、总结提学:
六、达标检学: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