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书房,浸润书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乡书房,浸润书香
作者:黄艳铃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4年第28期
聚焦热点
“开云书房”图书馆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台岭乡,作为文化便民服务中心,书房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同时与26家出版社合作每年定期更新书籍。

如今,书房还定期邀请省内外学者来此分享知识、开展讲座等,让乡里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拓宽视野。

自2022年运营以来,“开云书房”累计接待读者近2万人次,借阅量超过2000人次,辐射周边3个乡镇。

小小书房,为偏远山乡的群众提供了一个书香浸润的文化空间,更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可以看到广阔世界的窗。

时评频道
把农家书屋建成“文化粮仓”
◎朱磊
两层书阁中,万余册图书琳琅满目,涵盖历史、人文、科学等领域;行走其间,只见一名名小读者潜心阅读、眼神专注。

每逢周末,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台岭乡的开云书房,便成为当地孩子们求知的乐园。

阅读,意味着心灵获得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带动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帮助他们打开眼界胸襟、提高综合素养、涵养精神品质。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建起了农家书屋、乡村书局。

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文化空间仍有待拓展。

这就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投入,发掘乡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

高质量的农家书屋,既是乡亲们的学习园地,也是涵养文明乡风的有益平台。

在节假日,开云书房迎来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大学教授、文化名家。

他们传播文化知识,与当地村民共读经典。

通过这些活动,村民接受文化熏陶,在心中埋下求知的种子。

致力于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文化粮仓”,传递书香、传播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推动文化融入生活,农家书屋蕴藏着丰富资源,值得深入挖掘。

在湖南省祁阳市白水镇竹山村,农家书屋与村陈列馆相得益彰,里面珍藏的祁剧书籍传承着乡村的文化记忆。

当地以书屋为载体,成立祁剧少儿培训班,由村里的非遗艺人传授技艺,让孩子们感受乡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了农家书屋,农村地区在弘扬非遗文化、举办孝老爱亲文艺演出、开办“村晚”、推动全民阅读时,就有了聚集人气的新空间。

随着农家书屋功能的不断完善,乡土生活日益泛起文化的涟漪。

打造优质农家书屋,是大伙儿的事情,需要集聚众力。

湖南省浏阳市秧田村,张秋香老人将140余平方米的老宅无偿贡献出来,解决了农家书屋场地难题;安徽省潜山市万涧村,志愿者筹建的“萤萤公益书屋”由旧作坊改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出资支持……农家书屋犹如撬动乡村文化发展的支点。

建设好、利用好农家书屋,还需进一步破解资金、管护、运营等方面的难题。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有资源的提供资源、有资金的提供资金、有人员的提供人员,推动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方能助力农家书屋成为有好书读、有能人管、有吸引力的“文化加油站”。

最是书香能致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农家书屋越建越好,读书乐学的氛围越来越浓,以文化人、德润乡风,必能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9日,有删改)
素材链接
以书为媒,点亮人生
◎常晋
百里洲是长江枝江段一座江心洲,四面环水,没有路桥连通对岸,船是这里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

小时候,陈木兰曾带着攒了许久的10元钱,想要搭渡船到城区买一本童话书,却被告知钱还不够渡江。

长大后,为了让乡亲们尤其是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陈木兰回到家乡湖北百里洲镇,创办公益性“岛上书店”,为居民提供免费阅读服务。

心怀热爱方能笃定前行,集合众力终使微光成炬。

书店创办不久,读者来了,志同道合者也来了。

渐渐地,捐书捐款者络绎不绝,村干部、返乡青年等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四面八方的爱心如同涓涓细流汇聚而来。

如今,“岛上书店”拥有藏书超3万册、志愿者300余人,还会定期举办读书会。

去年以来,书店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为困难学生送去书桌、台灯、书本,打造“一平方米阅读空间”。

如同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爱心的同频共振,能够把凡人善举凝聚成更强大的正能量。

以书为媒,点亮人生。

在大山深处,在遥远边陲,在广袤草原,在温润水乡,像这样的文化空间还有很多。

它们仿佛一扇扇通向广阔世界的窗户,有人在这里初尝名著的醇厚,有人在这里学习致富的门路,有人在这里感受文化的魅力。

一座座书店,让知识的甘霖洒得更远,让文化的土壤愈发丰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3日,有删改)
速用范本
雷雨馨: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乡村的魂。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才能谱写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农家书屋犹如撬动乡村文化发展的支点,例如江西台岭乡的“开云书房”不只提供免费借阅服务,还为传播文化知识作出贡献。

书房会开展知识讲座、共读经典等活动,让村民接受文化熏陶,在他们的心中埋下求知的种子。

同时,各方主体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助力于建设有好书读、有能人管、有吸引力的农家书屋,使其成为村民的“文化加油站”,传递书香、传播文化,从而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桨声流转,摇出奋进生活;书香浸润,传出新的希望。

成瑶:担当责任,营造书香乡村。

在鄉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挺膺担当,用文化润泽乡村,让乡村文化繁荣昌盛。

江西台岭乡“开云书房”为偏远山乡的群众提供了一个书香浸润的文化空间,更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可以看到广阔世界的窗;陈木兰回到家乡湖北百里洲镇,创办公益性“岛上书店”,为居民提供免费阅读服务,让乡亲们尤其是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河南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负责人李翠利克服种种困难,致力于办好书苑。

“微光”闪闪,汇聚星河,照亮了人们积累知识、涵养品格、前行成长的道路……只有每一个人都有所承担,主动作为,才能让乡村文化振兴,让乡村经济振兴,让乡民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