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10-26T19:28:07.8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作者:汪东[导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

但是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可以选择的阅读材料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其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

(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董岗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

但是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可以选择的阅读材料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其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

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开始,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们的整体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家长也缺乏对孩子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能力。

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

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认识字。

不论多么长的阅读材料,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

阅读过程中出现很多学生不认识的字,阅读的积极性很快就被打消了,久而久之,阅读对于识字量较低的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难题。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过程中识字是最重要的,一二年级阅读材料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材料中所有的字学生都认识,那么读懂整篇阅读材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只有当学生不认识生字的时候,阅读才显得格外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识字的主动权。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最主要的任务。

我们的识字教学常规方法就是从音形义等方面给学生讲解。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识字。

给学生布置预习课文的任务,不会的字词要求学生独自査字典解决,而不是问家长或者老师。

生字分散在语文教材的各个部分,能够将教材中的生字全部学会,也是很好的。

引导并提示学生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标注上拼音,随时复习一下,重复记忆,这样会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识字量。

第一学段的学生不仅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也可以学习语文书中语文园地里的方式。

加偏旁变新字,减偏旁变新字或者换偏旁变新字,再者可以图文结合、猜谜语等多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识记生字。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学生们在阅读中达到的高度不同,小学老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小学语文课本,掌握好学生们不同的阅读差异,从而让学生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首要环节在于培养学生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

阅读不需要拿出一整块时间进行,茶余饭后,休息的时候都可以。

养成随时阅读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不仅要随时随地,而且必须一心一意。

要让学生们养成自觉认真的阅读习惯,且不可让学生们一心多用,阅读时要将心静下来。

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要求老师们仔细观察学生对不同类型课文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的同时对课文动笔进行注释成为学生们阅读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的阅读只是在完成任务,他们听老师的要求,每天阅读一段时间,但其实只是在完成任务,在阅读的时候只是机械化地读字,而不是体会一句话的意思,将一篇阅读材料分解成了识字材料。

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

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反复阅读同一段材料,保证每段材料都能够理解材料的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阅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课文,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高效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内容和情感。

不仅要结合第一学段的语文课本进行阅读,还应该结合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学生阅读《窗前的气球》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插图开展教学,指导学生首先观看插图,然后再结合图文阅读课文。

在讲解之前,语文教师可以提前留给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时间,保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可以让学生看插画,并提出问题:你认为窗前的气球该是谁的,科里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己去寻求答案。

如此,充分运用阅读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文章是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这幅插图的,实现了图文的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当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让同学们对课文中所阐述的理念、情感感同身受,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环境、境地身临其境,这不仅需要老师们引导,同时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对课文感受进行积极的信息互换。

这就正如在二年级语文上(人教版)中的课文《纸船和风筝》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首先就需要让学生们不断地读,读中要首先把握文本的主旋律,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制定阅读材料、读本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在识字、扩大知识面和提升语感这三个方面。

为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尝试了新的阅读教学方法。

以《笋芽儿》一课为例,从课内阅读入手。

《笋芽儿》以童话的方式讲述了娇嫩的笋芽儿慢慢地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过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笋芽儿,通过本课展开,先给学生们讲解笋芽儿,然后再从笋芽儿讲到竹子。

当同学们了解了笋芽儿和竹子之后,再给同学们出示一些与笋芽儿和竹子的图片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

这样,一点点展开,学生们可以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很多知识,由点及面,扩大知识面,也会提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低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则是阅读教学的启蒙阶段。

这个阶段是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遵循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爱凤.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赤子(上中旬),2015(02):192.
[2]饶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8(15):38.
[3]杨伟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好家长,2018(32):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