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陕北柳]陕北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生不息陕北柳]陕北柳
陕北的柳是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在陕北广袤大地的河岸边、沟畔畔、
村边、地头、田间,一排排、一片片,随处可见陕北柳。
铁褐色的树干上
端端地挺立着十数根、数十根绿生生的枝条,象征着生命的绿色给黄土高
坡赋予了无限的生机。
我每一次到陕北去创作,都要深情地看看陕北柳,都要把镜头对准陕北柳,总想着把陕北柳那种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
表现出来,用我的镜头赞美那些生生不息的陕北柳。
第一次到陕北采风,还是十多年前,看到柳树时只感觉与其它常见的柳树不同,比如著名的关
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的柳,柳条修长而下垂、柔润而飘逸,像少女的
翩翩长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赞美柳树的佳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
于金色软于丝”;陕北的柳却像一个个倒竖的扫把,“怒发冲天”远没有“春风杨柳万千条”那么富有诗意。
后来我对陕北的柳有了新的认识,也
有了深入的了解,自然感情也就加深了。
陕北柳的形成,其实是人为的,因为柳树和陕北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人们种养了柳树,让柳树为人
的生存生活服务,经常是长上四五年有胳膊那么粗的时候,砍下来,可以
用来做生产农具、搭桥,也可以作柴禾烧,细点的柳条可以编筐,柳叶可
以喂牛羊,而柳树还可以发出新芽。
因此,在陕北也称柳树为“砍头柳”。
就是这样,柳树砍了头还要长,长了还要砍,一茬又一茬,生生不息,惠
及了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
有人说:如果把她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
树都是一片森林!这是瘠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我要说:一棵陕北柳,
就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陕北柳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她能活二、三百年,我们在横山县无定河边的雷龙湾拍摄有百年以上树龄的陕北柳,老乡说爷爷的爷爷种下的,经历了几辈辈人了。
栉风沐雨数百年,苍
老的树皮疙疙瘩瘩,凹凸坑洼,犹如磐石般坚硬,犹如钢铁般冷峻,透射
出岁月的沧桑,生命力顽强的了得。
陕北柳是不屈不挠的。
辽阔的陕北
高原,连片的沟沟峁峁。
峁大沟深,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严重。
加上干旱少雨,处处裸露着黄土高坡,唯独陕北柳无处不有、无处不在,遍布陕北大地。
靖边县北面,就是毛乌素大沙漠的南沿,想象中那里一定是沙海茫茫,沙丘连连,可是我们深入了五十多公里,看到的是成片的陕北柳和沙柳,反而见不到荒漠。
这让我本想拍摄沙漠风光的心情不是失落而深感欣慰。
如此贫瘠的土地,柳树没有嫌弃她,而是把根深深地扎进了沙土地,顶住了狂风,固住了流沙,昂首屹立于沙漠中,像无数的士兵方阵,永远地戍守着这片土地。
这是一股子不屈不挠的精神,由此我对陕北柳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的适应性是极强的。
它们不因干旱而枯竭,不因贫瘠而倒毙,给一片土地就固守一方水土。
陕北大地,离不开陕北柳,陕北柳是陕北人最好的朋友,最无私的朋友,最富有奉献精神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