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数术和神道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的数术和神道世界
孙宏安
Ξ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1)
摘 要:曹雪芹是一位非佛非道的作家,《红楼梦》视佛道宗教为滑稽,却非常重视中国古代传统的神道设教的作法。
《红楼梦》这部著作表现出日常生活神道化、神道设教数术化、数术操作生活化的特点。
对数术中介的依赖,使《红楼梦》成为当代文学中神秘主义审美叙事的前驱之一。
关键词:《红楼梦》;神道世界;数术;神道设教;日常生活;生活化;神秘主义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Ο388X(2006)03Ο0058Ο08
《红楼梦》描写了道教和佛教以及亦佛亦道非佛非道的各路神仙的许多话语和操作,并由此形成了绚丽的梦幻世界和多姿的现实世界。
对这个神佛的世界我称之为“神道世界”而不称为“宗教世界”,原因是《红楼梦》中人们似乎没有“正经八百”的宗教信仰,从一开始就出现并且在书中多次出现的“一僧一道”就是不怎么具有宗教精神的形象,佛教和道教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或者说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他们合作来为“司人间之风情月债”的警幻仙姑服务,或者说为一干要“造劫历世”的“风流冤家”服务,比较起两教的教义和宗教精神来只能让人感到滑稽。
《红楼梦》中还有进一步使宗教滑稽化的描写,例如第八十回“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中,宝玉到天齐庙还愿,一时困倦:
众嬷嬷生恐他睡着了,便请了当家的老王道士陪他说话儿。
这老道士专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病射利,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药,色色具备。
……都与他起了个浑号,唤他做“王一贴”,言他膏药灵验,一贴病除。
……王一贴道:“若问我的膏药,……内则调元补气,养荣卫,开胃口,凝神定魄,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则和血脉,舒经络,去死生新,去风败毒,其效如神,贴过便知。
”……王一贴道:“……告诉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
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
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
不是一个打着道士招牌的药贩子的样子吗?在讲究空无的庙里挂幌子卖药,对道教的教义不是一种挖苦是什么?广告词“用过便知”似乎一直用到现在。
哪里有什么道家气象宗教精神!倒是承认自己不过以药骗人糊口还不失诚实因而滑稽而不恶毒。
道士们如此不堪,佛徒如何呢?第十五回“王熙凤弄
权铁槛寺”,馒头庵的主持净虚老尼挑唆利诱凤姐收受贿赂干预别人的婚姻,对于不想管闲事的凤姐竟然说出这样既不净又不虚的话来:
虽如此说,只是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果然上套“便发了兴头”,做起“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这比滑稽又下了一等,非常世俗而又恶毒了。
一点佛教徒的“四大皆空”的样子也没有,更不要说宗教精神了。
曹雪芹笔下的佛道人士都毫无宗教精神可言。
所以我不称其“宗教世界”而称为“神道世界”。
神道可以做两解,一个是通常说的“神神道道”———不可以常理推测的意思,一个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神道设教”的意思。
当然,小说中的确需要“一僧一道”这么两个无家室牵挂的“服务员”在关键的遇到用逻辑和现实甚至想象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起作用。
对于这么两个僧道角色,作者和读者都是认同的,就是现在我们看起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是不是说明作者和读者包括我们今天的读者是认同这个神道世界的呢?我们看一下《红楼梦》是怎样设计这个神道世界的。
一、日常生活神道化
按时下的理解,《红楼梦》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而且这种前现代的日常生活表现出高度的一体化:
在《红楼梦》中,这种一体化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作与休闲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三对在现代性话语中各自独立的范畴在《红楼梦》所表现的传统社会中都是彼此融合的。
[1]
第22卷第3期2006年9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Vol.22.No.3
Sep.2006
Ξ收稿日期:2006Ο06Ο05
作者简介:孙宏安(1947Ο),男,辽宁法库人,教授,大连教育学院副院长。
日常生活指什么呢?日常生活指社会最基础的层面,包括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以个体的肉体生命延续为宗旨的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包括杂谈闲聊、礼尚往来等以日常语言为媒介,以血缘关系和天然情感为基础的交往活动;还包括伴随着上两种活动和其他日常物质活动的日常观念活动等等。
而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经营管理、公共事务、科学、艺术和哲学探索等等则是非日常生活活动。
[2]日常生活的一体化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超自然的神道的力量的介入才得以实现,《红楼梦》中也就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随处可见相关神道的“话语”和“事件”。
为了更好地表述出这个“随处”的性质,我们列表举出《红楼梦》中日常生活涉及的这样的话语和事件的例子,因篇幅所限,只举出书的前八回和最后八回为例。
表1 《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神道的“话语”和“事件”举例
话语或事件第回摘 要属 性备 注梦幻1自云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佛教开篇之梦
因果1适闻仙师所谈因果佛教轮回转生的因缘果报玄机1此乃玄机,不可泄露者道教道法预示因果的天机
有命无运1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
抱在怀内作甚?
算命术有好命而没有好的遭际
疯僧的话1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谶语预言英莲的命运和贾家的命运黄道黑道1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占星术行某事日子的吉凶
命运两济2谁知他命运两济算命术有好命也有好遭际
烧丹炼汞2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道教炼不死金丹的法术
天缘3如海道:“天缘凑巧,……”佛教天赐的因缘
化3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佛教要人出家的化缘
斋戒3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佛教祭祀前的自我准备
还愿3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佛教向佛行答应过的报祭
夙孽4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佛教前生的业债
扶鸾4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道教请神显灵的占卜术
灵5偶遇荣宁二公之灵,嘱吾云:
“……惟嫡孙宝玉一人……”道教预示家族没落在即,试图通过教育挽回
诸仙姑名字5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
度恨菩提
自创神仙
四个名字暗示着宝玉的四次情
爱历程[3]
判词图、曲5宝玉在梦中所见所听图谶预示众女子的命运天机5恐泄露天机道教即“玄机”
正佛6岂有个不叫你见个正佛去的佛教佛的真身而非化身
阿弥陀佛6阿弥陀佛!这全仗嫂子方便了佛教西方教主,念名可往生冷香丸7宝钗的病和药的制法医术药物和节气的关系
月例香供7月例香供银子可得了没有佛道施主对庙观的月补贴记名符8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佛道标记有佛道的保护幻相8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幻相佛教万物都不是实体吉谶8两面八个字,共成两句吉谶谶语宝钗金锁上的字
喝热酒8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养生术酒不可冷吃
阴司113被阴司里拷打死了佛教作恶事的因果报应邪魔113心里一想,邪魔悉至佛教被害人的鬼魂
索命113尤二姐已死,必是它来索命佛教冤冤相报
求神许愿113若一病了就要求神许愿佛教许下报祭请佛保佑
捣了些鬼113嘴里念佛,捣了些鬼佛教向佛祷告许愿菩萨113便说我们屯里什么菩萨灵佛教指观世音菩萨
冤魂113凤姐因被众冤魂缠绕害怕古代信仰冤死者的灵魂
历幻114王熙凤历幻返金陵自创神语一生为幻,历幻为亡咒114旧年你还说我咒人佛道除灾或降祸的口诀
参禅悟道114怎么前知,怎么参禅悟道佛教通过静思达到化境功德115我们因在铁槛寺做了功德佛教佛教的法事活动讽经115只知道讽经念佛给人家忏悔佛教用佛经转读法诵经善缘115岂知俗的才能得善缘呢佛教能得到善果的好因缘
・
9
5
・
孙宏安:《红楼梦》中的数术和神道世界
续表 《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神道的“话语”和“事件”举例
话语或事件第回摘 要属 性备 注超凡入圣115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佛道超越世俗进入化境
明心见性115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佛教透彻审视内心本性仙缘116得通灵幻境悟仙缘佛教成佛(和尚)的因缘
判词和图116照应第五回梦中所见图谶众女命运应验和预言黄巾力士116见有几个黄巾力士执鞭赶来道教值班的神将
有道行117又不像有道行的话佛教有佛法修养的人点化117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道教神仙指点破迷悟道
化个善缘117也只当化个善缘就是了佛教以募化的方式结佛缘随缘117诸事只要随缘佛教应其缘份而行为造化117谁知他没造化佛道一个人的福气运气玄帝117玄帝老爷常叫土地来说闲话道教玄武真武,北方之神风水117到底是庙里的风水不好风水术“地理”的人事吉凶夙根118这也是前生的夙根佛教前世种下的根性修行118你想妙玉也是带发修行的佛教根据教义进行的修炼尘网118怎么能跳出这般尘网佛道修行者指的人世人事内典118内典语中无佛性反佛经语佛教经典
尘心118又觉尘心一动佛教凡俗的恋世之心
敛神定息118连忙敛神定息佛道控制自己心神修行法樊笼119打出樊笼第一关佛教俗世,打出即出家
成佛作祖119古来成佛作祖成神仙的佛道成为佛道的理想人物修积119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佛教修行积善
问讯120站起来打了个问讯佛教僧众礼节
俗缘120俗缘已毕,还不快走佛教相关的世俗事务真如120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佛教事物的共同本质圆觉120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佛教修炼至功德圆满
我们看上表摘要中多是日常生活的表述或对话,而且几乎没有一回书没有“神道”性的话语或事件。
整本书都是这样,我们取的这16回并不是神道事件最多的(最多的有第十三回、十四回、二十二回、二十五回、二十九回、六十三回、六十九回、八十六回和第一百二回等),而且我们没有选用重复的话语。
这些也足以说明《红楼梦》中描述的日常生活是充分“神道化”了的———说话做事离不开“神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中国古人并没有宗教传统,例如,对宗教信仰的对象———神,中国古人特别是儒家就不怎么认账,孔子对此的著名话语“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可以作为古代无神论的滥觞。
不仅许多论者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指出了中国古人的非宗教传统,而且《红楼梦》中动则“一僧一道”携手行动的描述就是“非宗教”的,虽然在理论上佛道有许多共同话语,但作为宗教的“宗派”行为使它们不大可能“联袂行动”。
联袂行动的描写是宗教的消解意识———更确切地说,是缺乏宗教意识的表现,“一僧一道”成为作者创造的梦幻世界和现实世界,彼岸和家沟通的“信道”或工具,作者对他们召之即来、挥
之即去,使用方便且用不到逻辑上或实践上的“合理”“自洽”等等考虑。
除了“出家”的意蕴和来去的神秘之外,对他们也没有更多的宗教性描写,在文本中,这“一僧一道”不是宗教的载体,而是本文说的“神道”的载体。
所以说起这二位,不是我们这个问题的解答,而是我们这个问题的一部分———为什么会把宗教形象神道化?
关键就在于古人的“神道设教”的思想和实践。
神道设教就是利用鬼神设教警世,提供自己倡导的道德的依据和对非道德的威慑力。
最先提出神道设教的是儒家经典之一的《易》,其中有: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周易・观・彖》)
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则说:
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
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礼记・祭义》)
这更直接地指出,明确地设定鬼神是为老百姓设立一种使他们感到畏惧的标准,保证对他们的威慑力。
对设教的统治者来说,并非真的有什么信仰,鬼神只不过是统治的工具,但对万民来说,要起教化作用,
・
6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就必然要使之信以为真才能真地“服”。
于是
圣人明知之,君子安行之,官人以自守,百姓以成俗。
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荀子・礼论》)
真是上智下愚呀,鬼神之属渐渐成为百姓的风俗了。
这也就达到了神道设教的目的。
中国古代的墨家是“有神论”的学派,“天志明鬼”是墨子的重要观念,这个观念的意义何在呢?有研究者指出:
天志明鬼是墨子为其思想提供的一种形上保证。
墨子学说作为一种道德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必须有一个形上的保证,只有这样,其思想才能具有终极性的动力,其理论才能变为具体的行动。
[4]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墨子是讲究兼爱的,但为什么人们要兼爱呢?当然因为兼爱是“交相利”的,但也是天志的内容,天喜欢兼爱,鬼神是天志的表现,谁行兼爱,天就派鬼神奖励他;谁行与兼爱相反的“相恶”,天就派鬼神惩罚他。
这与儒家的神道设教是相通的。
儒墨如此,其他各派在这个问题上更是大同小异。
汉代后独尊儒术,神道设教的思想就成为朝野共同的事情而且真的深入民俗化成民心,成为我们强固的传统心理力量之一。
例如“抬头三尺有神明”“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等格言就说明了这一点。
神道设教的效果怎么样?应该说还是极为有效的,作为一种外在的威慑力,对人们的道德践履起到一定的规范保证的作用。
只要看一下当人们彻底抛弃了神道之后作恶的根本不计后果就可以反观出其作用。
当然在发挥这个作用时人们也付出了形成“迷信”和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后果这样高昂的代价。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它那繁富的思辩、鲜明的逻辑很快就吸引了文人墨客,学界大力吸收佛教文化的同时,佛教的明确的因果报应、天堂地狱的种种故事也迅速与传统的神道设教思想相结合,道教似乎就是这种结合的一个产物———虽然原始的道法方术神仙养生等道教后来发扬光大的许多东西是中国自己产生的而且很早就产生了,但道教的正式确立还是有待于佛教的传入和对佛教的借鉴,于是佛道神仙就一同成为神道设教的新的角色,更由于其简单易懂明确易行而变得家喻户晓(禅宗佛教在这里起了极大的作用),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与成为民俗的鬼神相结合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话语的组成部分。
于是出现了日常生活神道化的情况———这表明
的不是信仰的成功而是神道设教的深入生活。
《红楼梦》就描写了这种生活现实。
二、神道设教数术化
神道设教以什么方式出现?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教的意义?在《红楼梦》中神道设教是以数术的方式实现的。
试举几例。
第一回“一僧一道”关于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草“还泪”报恩因而引起“一干风流冤家”“造劫历世”的预言———这是《红楼梦》的开篇———是以一个梦占的形式出现的。
这是甄士隐的一个梦,浇甘露解困受惠报恩都是天奖励的善行,作为好报是到红尘中潇洒走一回。
这个开篇只能以数术的形式实现,这才无需逻辑的合理和操作的可能。
第五回宝玉的太虚幻境梦,梦中所见的图谶和“曲占”或者以“曲”的形式表述的谶语预示了贾家所有女子的命运,这些曲子特别具有神道设教的意思,例如最后一曲“飞鸟各投林”预示了贾家的命运: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更是标准的“教化”的口吻和教化的预示:所有的命运都是前生和现世的“业报”———这用得着佛教的观念了———决定了的,所以人必须行善事不可作恶,不可“欠债”不还,不可为官胡为,不可为富不仁。
再如“聪明累”一曲: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前生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忽悲辛是机关算尽算计别人的果报,与下一曲“留余庆”合起来: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受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因济困扶穷而留有余庆,所以在自己困难时才能得遇恩人,劝善去恶的教化目标很明确。
为什么说是神道设教呢?因为谁能做到报应不爽啊,只有天,只有神才有这样的本事而且有这样的公正的作法,上面这个苍穹像加减乘除那样明确地记着你的善恶的账呢。
第五回是对全书人物命运的预示,以此作为小
・
1
6
・
孙宏安:《红楼梦》中的数术和神道世界
说的开端。
这又为全书定下了神道设教的目标,对于关心神道怎样奖善罚恶的人士此书也是要读下去的呀。
所以说神道设教也是《红楼梦》的一个目标,纵观全书,的确有这样的印象,当然这不是小说的主要目标,但作为小说的目标之一我想还是不错的。
重视行善去恶的教化也是曹雪芹著书的一个方面吧。
在第一回,作者借石头之言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理想:
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
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乱。
……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
至于几首歪诗,亦可以喷饭供酒。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只愿世人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世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洗了旧套,换新眼目,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
进行道德教化的目标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这个道德比较泛化,包括不要“费力钻营”、不要“避世”,等等。
在后面第五十三回中,作者借贾母对流行的才子佳人故事“批判”之言再一次重申了这样一种道德教化的写作理想:
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儿。
把人家女儿说得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
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理,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
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她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的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枉法就看他是个才子,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就是告老还乡,自然这样大家人口,奶妈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你们自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不是?
似乎有更进一步的利用小说进行教化之意。
而在第五回中用“曲谶”这样一种数术对全书人物命运进行预示,这种预示则包含着“因果报应”等道德说教的内容,预示的方式却是一种神道,这正是神道设教的本意。
为什么要用数术的方式进行神道设教呢?因为只有数术才能适合神道设教的需要:因为数术的“人文”性,可以与人的所有活动联系起来,可以通过许多“自管自的操作”“干预”人的各种活动[5]。
这正是神道能够设教的前提之一:神道能够干预生活,能够反映到人的所有活动中,这样才能迅速表现出对人的作为的道德判断并进行奖罚,这就促进了人的道德的发展;因为数术的模式性,使得数术的操作和结果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可测性,因此可以使得神道的奖惩看起来有一定的规矩而不是乱七八糟,因为对行善获奖有一定的可期待性,对行恶的惩罚也有一定的可儆戒性才有教化作用,而这个数术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恐怕也是唯一能起这样的作用的活动;因为数术的超验性及不可检验性和不可错性则使人们觉得数术的奖善罚恶是非常可靠、可依赖的;数术的自我促成性保证了神道设教的“成功”。
除此之外当时的任何行动都无法做到这些,所以数术的方式是适合神道设教的方式,而且是神道设教唯一可采用的方式。
三、数术操作生活化
在《红楼梦》中,这种承担着神道设教重任的数术是怎样操作的呢?也从例子开始。
前面举的第一回和第五回的例子都是梦境,是在梦中所见所思。
梦则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人入梦和出梦都是非常易于操作的,只要需要就可以做一个梦,而解决一个数术的操作也的确是神道的实现的问题。
第一回甄士隐做的那个白日梦中还有另一个数术操作:甄士隐初识一僧一道,得到这样一句“教诲”:“到那时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一出这个梦境,甄士隐马上就见到了“真的”一僧一道,那僧对他说了预言甄家甚至包括贾家命运的四句谶言: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嘶嘶。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里即预言了“娇生惯养”的英莲将要在元宵节“走失”,后改名香菱成为薛家的奴婢的悲惨命运,而且甄家也将有火后“烟消火灭”的遭遇;后两句还进而预言了贾家的命运:贾家在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后走上了衰落的不归路。
道人则说了甄士隐方才在梦里听到过的“太虚幻境”的话语,可是因为甄醒来“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虽然也自忖这一僧一道“必有来历”,但毕竟没有记住,不过事情依然向僧道预言的方向发展:女儿丢失、家被火烧,“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这时第三次遇到那位道人,大概想起了梦中所见的一僧一道,所以
・
2
6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