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手指第2课时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说说其他四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
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风趣的语句。
3.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4.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能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说说其他四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复习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手指》一课介绍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课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概括介绍五根手指的特点,再具体介绍五根手指的姿态和作用,最后得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预设2:我知道大拇指的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但他最肯吃苦,不讨巧。
(板书:大拇指形状不美最肯吃苦不讨巧)
预设3:我知道第2自然段运用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介绍大拇指的姿态和特点,语言生动、风趣幽默。
2.过渡:课文又是用怎样介绍其他几个手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手指》。
(板书:手指)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以复习回顾的方式导入课程,便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课文的脉络层次,唤起阅读期待,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其它四指的姿态特点是什么?根据不同的作用,作者赋予了它们怎样的性格特征?你从哪里感受到作者语言的风趣?(板书:风趣幽默)
2.探究过程
(1)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2)小组交流:边读边批注,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语言的风趣的。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阅读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总结。
3.探究活动
(1)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①提问:其他四指各自有什么特点?(姿态、作用或性格)
预设1:我从第3自然段中提取了关键词知道食指的姿态特点是“直直落落”,他做的工作“复杂”,还具备大拇指没有的“机敏”。
预设2:第4段,我圈画出了中指的姿态特点是“曲线优美”,他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工作往往是略微“扶衬”。
预设3:读课文第5段,我发现无名指、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但他们“能力薄弱”,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②表格成果展示:(相机板书)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作者是如何把手指的这些特点写具体、写出趣味来的。
➢食指
◇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
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预设1:我圈出了“全靠”“都要”“最多”等词语,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食指勤奋卖力,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形象,语气强烈,有点夸张,但是读起来妙趣横生。
预设2:我发现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食指和大拇指进行对比,突出了食指的机敏。
“必须请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能力很强的专家出场前,需要别人去盛情邀请的样子,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指导朗读:“全靠”“都要”“最多”等要加重语气,略显夸张地表现出食指的勤奋卖力。
提问: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同学交流。
预设1:大拇指让我想到了环卫工人,他们起早贪黑、辛勤工作,为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生活环境。
预设2:大拇指让我想到了建筑工人,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默默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预设3:食指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离不开她,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送妹妹去上学……
点拨: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读起来趣味盎然,让我们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人物。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让文章更加生动。
➢中指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预设1:我圈出了“相貌最堂皇”“曲线优美”,这样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人和事物的体态,在文中却用来形容中指的外貌,十分有趣。
预设2:“养尊处优”这个词语让我想到了那些官老爷们,地位很高,锦衣玉食,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很卖力,但其实他什么都没干,也没花什么力气,都是别人在做。
言语中透着调侃,很是风趣幽默。
预设3: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指和食指、无名指之间的关系比喻成关公和关平、周仓,把手指比作具体的人物的写法很新颖,也很贴切。
点拨:出示关公、关平、周仓三人图片及简介。
简介:关平是关羽的儿子,周仓是关羽的副将,所以,关平和周仓都相当于关公身边的“左膀右臂”,能够和关公一样,守卫一方水土,一方人们。
学生伸出五指看一看,对比人物的特征,想一想: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预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指的高大威武的外形特点,更表现出了三根手指的位置关系。
寥寥几笔,那曲线优美、养尊处优的中指形象就显得格外鲜活,富有趣味。
朗读指导: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读出其中的风趣。
➢无名指、小指
◇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
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预设1:作者认为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非常小,小到就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但是他们在享乐的风光事情上,能力却不让与别人。
他们作用小却爱出风头,读起来让人觉得很有趣。
预设2:“附庸”指的是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这个词语夸张地写出了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薄弱,仿佛是依赖于其他手指生长的,很有幽默感。
朗读指导:朗读时可以适当夸张,读出幽默感。
教师点拨:作者在这里夸张地写了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微不足道,联想到实际生活,让我们不由得会心一笑。
设计意图:细读3—5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结合图片、资料等方法,深入了解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感受作者语言的风趣。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对五根手指的态度是什么,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对五根手指的态度。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
3.探究活动
(1)默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对五根手指的态度是什么,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
体会。
①交流:说一说,作者对五根手指的态度是什么?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预设1:作者虽然觉得五根手指各不相同,但却没有爱憎之分。
预设2:作者认为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②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和体会。
预设1:在拔河比赛中,同学们一边嘴里面喊着口号,一边双手紧紧拽住绳子往后拉,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预设2:新冠疫情爆发后,武汉物资短缺,全国人民纷纷捐献物资,各地的医护人员紧急驰援。
大家凝心聚力、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
(2)教师小结:五根手指的外形、作用各不相同,如果他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反之,如果他们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变得很有力量。
不仅手指要团结,人处在一个集体中,也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结合文本,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
(1)梳理归纳,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手指的特点和作用的?
预设1: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来写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预设2:作者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得很生动,而且赋予了他们各自鲜明的特点。
预设3: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把他们写得灵动鲜活,富有趣味。
(2)仿写练笔,练习表达: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器官也很有意思,比如“五官”。
让我们仿照课文《手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写作前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五官是指哪些器官?
②这五个器官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③如果把某个器官当作人来写,你想写它的什么特点?是想称赞它,还是嘲讽它?
④围绕自己确定的中心意思,可以举出哪些例子?
(3)学生选择五官中的一个,写一段话。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写话时要注意用词恰当、语句通顺。
(4)学生完成练笔后,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修改。
(5)推选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预设:嘴巴居于鼻子之下。
嘴巴的姿态变化万千,是心情的“晴雨表”。
嘴巴的功劳巨大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嘴巴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
嘴巴得承受很多的无妄之灾,比如说错了话,要掌嘴;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适,都要由他来品尝那苦涩的药丸;表面风光却常常落得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下场,我实在为他感到不平。
设计意图:从确定练笔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中心,进而迁移课文的表达方法,并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仿写活动中逐步习得方法,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手指是寻常之物,丰子恺先生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手指各自鲜明的特点,把他们写得灵动鲜活,富有趣味,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找出类似的语句体会一下,再抄写下来。
2.阅读:《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丰子恺漫画的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