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刘乃季
出版物刊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5-96页
主题词: 罕言利;孔子思想;先秦儒家;子罕;字贯;思想倾向;语言结构;思想主张;杨伯峻;小人喻于利
摘要:<正>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见《子罕》篇)一句,到底应做如何解释,历来意见不一。
最常见的解释是: 孔子偶尔(或很少)议论利、命和仁(的问题)——杨伯峻 从字面上看,如果不联系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全部言论,似乎如上做解,不无道理。
但是,只要我们稍加分析,从孔子的思想主张及这句话的语言结构诸方面去考虑,就觉得如是解句很欠妥当。
我们知道: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而儒家的主要思想倾向,就是提倡“仁”。
此亦孔子一生为之奋斗的主张。
在“论语”中,一个“仁”字贯于全册。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