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5、生态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且具有单向性。
2、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如蚯蚓、蜣螂、秃鹰等)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必要)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形式:热能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生态系统是高考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掌握生物学的整体框架和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梳理一下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生物部分(1)生产者:生产者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比如蓝藻等。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各种动物。
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对于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3)分解者:分解者是指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至关重要。
2、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就是一条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生态系统,这一在高考生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知识点,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大家庭”,其中包含着众多成员和相互关联的“关系网”。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这里共同演绎着生命的故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首先是生产者,它们就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厨师”,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物是最常见的生产者,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些特殊的细菌,比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消费者则是“食客”,它们不能自己生产有机物,只能依赖于生产者或者其他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等。
食草动物通常是初级消费者,而食肉动物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或更高等级的消费者。
分解者则是“清洁工”,它们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给环境,让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像细菌、真菌和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都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比如“草→兔→狐”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而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就好像一张牢固的大网,不容易被轻易破坏。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约 10% 20% 的能量能够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
这意味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 5 个,不然能量传递到最后一个营养级时就所剩无几了。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都是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
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然后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食物链传递,最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重新回到大气中。
生物高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物高三生态系统知识点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自然整体。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对于高三生物的学习和备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它包括生物群落(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生物群体)和生物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生物组成: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2.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包括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物质的循环等;3. 生态位:生物各种不同角色地位,每个种群都占据着其特定的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4. 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海拔、气候等;5. 气候:气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分布、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流动: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输入,然后经过食物链的转化传递,最终以热量形式输出;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一直循环再利用;3. 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结构;4. 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可以自我修复、净化环境。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传递和流动。
光合作用是能量输入的主要途径,光合有机物在食物链中通过消费者间的食物关系逐级传递。
能量损失在传递过程中普遍存在,通常只有10%的能量能够转化传递到下一级。
能量的流动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444314专题8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中组成成分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结构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养结构(、)生态系统进行、的渠道功能:【真题演练】1、“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3、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基石)二、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过程3、特点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在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②易错点1、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化学能)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武汉高三模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B.若没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C.温带落叶林气温较高,其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于北方针叶林D.沼泽淤泥因缺氧导致分解作用弱,可用于开发有机肥料2.(2024·重庆高三冲刺)泥浆生物反应器可用来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原理是将被污染的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并向其中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搅拌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分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型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泥浆生物反应器能够实现物质循环C.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属于分解者D.泥浆生物反应器属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3.(2024·江苏盐城中学高三期中)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仅要分析其组成成分,还要理清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都是植物B.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因素是包括能源、气候、水等5.布氏菌从蚜虫体内获取全部营养元素,且为其提供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
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蚜虫与周围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蚜虫是消费者,布氏菌是分解者B.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实线单箭头代表能量流动方向D.图中植物、蚜虫、瓢虫和草蛉之间构成了两条食物链6.(2024·西安高三模拟)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捕食行为会下行传递,直接或间接影响更低营养级生物,称为营养级联。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一、引言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学科,也是高三生物学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
生态系统的研究涉及到生物的种群和群落生态学,从小到大研究生物在不同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下的相互作用与演变。
本文将围绕着生态系统的主要概念、组成因素以及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内容展开讨论。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因素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环境因子组成的一个整体。
生物群体是指生物种群(同种生物体之间的群体)和生物群落(由不同种群组成的整体);环境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天敌等)。
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因素构成:1. 生物群体:生物群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生物群体之间会进行种群间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等。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生物群体的整体。
生物群落的形成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不同环境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3.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生物种群为了避免竞争,通过适应环境和发展特定的生活习性来利用资源。
4. 土壤: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素,不仅提供植物的生长空间和养分,还支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也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是指能量在生物群体之间传递和转化的过程。
生物在生长和代谢的过程中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食物链的传递。
太阳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被植物所吸收。
而食物链则将能量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直至最终被消化者所利用。
在能量流过程中,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物和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进行着不断的转化和交换。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高三生态生物知识点
高三生态生物知识点生态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生态生物知识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态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生物学的内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丰富的物种和多样的生态关系。
生态系统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1.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而海洋生态系统则包括海洋和海岸带。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同时受到水质、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陆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不同类型的陆生生态系统拥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特征。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浓密的植被和丰富的动物种类,而沙漠生态系统则干旱缺水,物种相对较少。
二、生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区域中,由相互作用的生物个体组成的群体。
不同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1. 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植被结构和动物结构。
植被结构反映了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组成和排列,如森林中的森冠层、亚冠层和草本层。
动物结构则主要指不同种类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2.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程度。
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三、生态位和食物链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角色。
而食物链则是描述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和能量传递关系。
1. 生态位生态位可以分为基础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所占据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角色,而潜在生态位则是物种在其他资源利用方式下可能扮演的角色。
生态位的存在可以减少物种之间的直接竞争。
2. 食物链食物链是指物种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能量传递的概念模型。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一)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abioticenvironment)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
(二)生产者生产者(producers)指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autotroph),主要包括所有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少数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生物。
这些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并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合成有机物的分子键中。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叶绿体内才能进行,而且必须是在阳光的照射下。
但是当绿色植物进一步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时候,还需要有氮磷硫镁等15种或更多种元素和无机物参与。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为生的,没有生产者也就不会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然后再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三)消费者所谓消费者(consumers)是针对生产者而言,即它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heterotroph)。
消费者归根结底都是依靠植物为食(直接取食植物或间接取食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直接吃植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herbivores),又叫一级消费者(如蝗虫兔马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carnivores),也叫二级消费者,如食野兔的狐和猎捕羚羊的猎豹等;以后还有三级消费者(或二级肉食动物)四级消费者(或叫三级肉食动物),直到顶位肉食动物。
消费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的杂食动物(omnivores),有些鱼类是杂食性的,它们吃水藻水草,也吃水生无脊椎动物。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在生物界中,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因素。
生物群落是指特定地区或场所中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总体,而生物种群是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总体。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个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食物链、能量流、物质循环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常通过食物链来相互关联。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消耗的关系。
食物链中的每一层次称为营养级,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它们在能量和物质流动中的作用。
食物链中的第一级是最主要的能源来源,通常是光合作用的植物。
第二级是食草动物,第三级是食肉动物。
食物链的每一级都有一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使得能量和营养物质能够传递和循环。
能量流也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能量。
植物转化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影响着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数目和分布。
能量的流动还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能量的损失和转化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
水循环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碳循环是指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氮循环是指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氮的固定、硝化和脱氮。
除了食物链、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之外,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相互作用。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共生和捕食等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还有许多生物栖息地和地理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都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考点15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版)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1)考点15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1.(2020·永寿县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BA.各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所以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A正确;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但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多少与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少无直接关系,B错误;C.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C正确;D.各营养级中的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2.(2020·湖北武汉高三开学考试)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
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有机肥中的化学能【答案】A生态系统结构包括两方面: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和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新教材)高中生物3.1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1)概念: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及其 无机环境 。
(3)类型自然生态系统:① 水域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② 陆地 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和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组成:物质:如 水、空气、无机盐 等;能量:如 阳光、热能 。
②作用:是生物群落 物质 和 能量 的最终来源,是 生物群落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①营养方式:属于 自养 (自养/异养)生物。
②生物类群:主要是 绿色植物 ,还包括光合细菌(如蓝细菌)、化能合成菌(如硝化细菌)。
③作用a.物质方面: 无机物CO 2───────────→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含碳有机物 。
b.能量方面: 光能 ────→光合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主要)无机物氧化放出的化学能 ──────→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④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基石 。
(必备成分)(3)消费者①营养方式:属于 异养 (自养/异养)生物。
②生物类群:捕食性动物、寄生生物(如菟丝子、蛔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病毒)。
③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 传粉 和 种子 的传播。
④地位: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非必备成分)(4)分解者①作用: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②营养方式:属于异养(自养/异养)生物。
③生物类群:主要是腐生性细菌(如枯草杆菌)、真菌(如食用菌)及动物(如蚯蚓、蜣螂)。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构造1.概念:在肯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2.生态系统的构造——组成成分: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但菟丝子等不是生产者。
消费者:通过自身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主要是动物,但秃鹫、蚯蚓等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根原来源。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纽带。
3、生态系统的构造——养分构造(1)食物链(捕食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终点是最高养分级。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养分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养分级级别-1。
(2) 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穿插连接成的简单养分构造。
②形成缘由: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养分级,某一个养分级也会有不同的消费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4) 简单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力量越强。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淌1. 能量流淌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 能量流淌的过程:第一养分级的能量流淌:消费者的能量流淌输入 转化 传递 散失3.能量流淌的特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淌——由于捕食关系不能逆转,能量只能从第一养分级流向其次养分级。
生物高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物高三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自然界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在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生态系统的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关键的生态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点。
#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在1935年提出的。
它强调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性,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集合。
这些生物包括了各种动植物以及微生物。
生物群落内部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等。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了生物群落所在的物理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文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的输入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然后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这些循环过程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持续供应和利用。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包括了生物之间的交流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信息传递有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原有结构和功能不变的能力。
高考生物必背生态系统100
高考生物必背生态系统100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不同层次的组织,从个体到群落,再到生物圈级别。
以下是高考生物中必须掌握的生态系统相关的100个重要概念。
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2. 生物圈:地球上生物活动的所有范围。
3. 基因: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4.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
5. DNA: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分子。
6. 突变:DNA序列发生的突发变化。
7. 基因组:生物个体的整套基因。
8. 生物多样性:生物体的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
9. 物种:生物学分类等级中的一个类别。
10. 种内多样性: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11. 种间多样性: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
12. 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13. 群落: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物种群体。
14. 群落结构: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数量和分布。
15. 恒定群落: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的群落。
16. 演替:一个群落向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
17. 光合作用: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通过使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18. 食物链:一个氧化状态中的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的过程。
19. 食物网: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之间交织成的网状结构。
20. 能量金字塔:描述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损失的金字塔形状图表。
2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22. 降解:有机物或化合物通过生物或非生物过程降解为较简单的物质。
23. 养分循环:生物体内和生态系统之间营养物质的循环。
24. 植物群落:在同一生态系统内生长和相互关联的植物群体。
25. 动物群落:在同一生态系统内生长和相互关联的动物群体。
26.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条件而实现生存和繁殖的机制。
27. 适应性辐射: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适应和演化成不同形态的过程。
28. 生态位分化:在生态位上的差异促使物种之间不直接竞争。
高三生物知识生态系统
高三生物知识生态系统高三生物知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类型和功能,以及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3.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
非生物部分1.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2.空气:提供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
3.水分: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水分。
4.土壤:提供生物生存的土壤环境,分解者依赖土壤中的有机物生存。
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根据地理范围和生物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相对较少。
3.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在沼泽和河湖等水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功能。
4.海洋生态系统:分布在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城市生态系统:分布在城市中,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称为物质循环。
它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输入到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传递和转化,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影响彼此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这将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深度分析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深度分析在高考生物中,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它不仅涉及到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还对我们认识整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咱们就来深入地剖析一下高考生物中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又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物质。
分解者则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则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比如,草→兔→狐,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消费者。
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因为当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时,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以由其他生物来替代,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三大主要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比如碳循环、氮循环等,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物质是可以被循环利用的。
能量流动则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大约 10% 20% 的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 5 个营养级的原因。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生态系统,这个在高中生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概念,是我们理解生命世界运行规律的关键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首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简单来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甚至一个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着多种多样的组成成分。
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比如阳光、水、空气、土壤等,它们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生物成分则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通常是绿色植物。
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输入能量。
没有生产者,其他生物就无法获得能量和物质来源。
消费者则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而是依赖于生产者或者其他消费者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等等。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回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次利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一个单向的过程。
能量从生产者开始,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
在传递过程中,能量会不断散失,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这也就意味着食物链越长,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就越多,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所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则是循环利用的。
比如碳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
消费者通过摄食获取这些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又将二氧化碳释放回大气。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会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身的稳定。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会遭到破坏。
高三生物综合科生态系统复习资料
高三生物综合科生态系统复习资料高三生物综合科生态系统复习资料一.主要考点1.生态因素:1)阳光: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植物的开花(短日照.长日照植物);影响植物的生长(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影响动物的体色.影响动物的视觉.动物的生长发育(蚜虫).动物的繁殖.2)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动物的体形(极地狐和沙漠狐)3)水: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沙漠中植物的形态不同)4)生物因素:2.种群的特征: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当前的年龄组成预测未来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可以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人工控制的种群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减少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防治害虫5.群落的结构:6.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7.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研究能量流动意义8.生态系统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生物种类―――生态平衡的原理9.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层次:基因.物种.生态系统10.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1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12.几个重要的热点: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富集).生物入侵.生态安全.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岭南饮食文化与野生动物保护.沿海生物资源与生物的多样性红树林.珊瑚礁.湿地.海洋.桑基鱼塘.鼎湖山等自然保护区;珠江水系水污染与治理.珠三角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二.练习: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2.东北某林区,山区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4.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A.温度不同B.盐度不同C.含氧量不同D.光谱成份不同5.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糖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B.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C.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扰6.下列对各生态系统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B.草原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控制洪水和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7.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气候原因,生态环境较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A.发展民营经济,增加经济后劲B.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改善生态环境C.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治理水体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8.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10.广东省近年来多次发生因食用被农药或水源污染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下列做法中,不能防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的是( )A.研制对人畜无毒害或毒性较低的化学农药B.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取代化学农药C.控制工厂企业的排污.整治水污染D.培养种植耐污染的蔬菜种类11.薇甘菊并不是我国本地物种,它原产于中.南美洲,19世纪末,亚洲的印尼从热带美洲引进,希望薇甘菊能够成为橡胶园地表的覆盖植物.它分布中海拨0~500米的高度,主要集中在海拨100~250米的低海拔地区,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被覆盖的植物就会因长期缺少阳光而枯萎.薇甘菊在我国已经造成了触目惊心的区域性危害,例如内伶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薇甘菊与其周围的生物存在关系.2)薇甘菊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国外称之为〝一分钟一英里草〞,这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3)目前防治薇甘菊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但化学防治会带来后果,在生物防治中,广东省引进了菟丝子,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是.4)请分析薇甘菊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5)为了避免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12.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说明了13.下图是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甘蔗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加工厂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根本的生物因素是,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5)上述描述的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有什么优点?14.请分析一块豆田中生物的关系?大豆与大豆――→大豆与害虫――大豆与病毒――大豆与根瘤菌――大豆与杂草――参考答案:1D.2C.3C.4D.5B.6B.7D.8D.9C.10D.11①竞争②繁殖能力③寄生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稳定性受到影响,引起生物多样性改变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关出入口检疫;加强教育宣传等.12.野生生物是培养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13.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分解者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硝酸盐4)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5)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少用化肥,减少对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1.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 (9分)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
(1) 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
(2) 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
与弃耕前相比_____稳定性提高。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弃耕后形成的杂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 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 (2分)。
II.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是_________ (2分)。
2.(10分)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图2中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
(2) 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3/4调整到1/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人比原来多增重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3)若下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①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______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 (用序号表示)。
③图中两类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等功能。
(4)分析上图2,用文字、箭头、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注:不考虑未被利用部分)3.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下图a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模型,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J/(cm2·a)。
(2)图a揭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由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时的传递效率是。
若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还需要不断的获得。
(3)表b显示该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请根据这些数据在方框中绘制柱形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4.(12分).科学工作者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
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J(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4)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①研究者通常采用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根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
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5.(9分)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表所示。
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已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3kJ/m2·a)。
据此回答:(1)用表中字母和箭头补充完善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2)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垂直方向上具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意义是。
若用样方法对某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样方面积大小的确定应依据调查对象的来确定。
(4)X污染物通过富集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高浓度X污染物能引起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6.(12分)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产、生活污水,已逐步在我国推广建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是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加之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蚯蚓承担的生态系统成分是消费者和____;植物属于第营养级。
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有(2)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
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生物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
右图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是(填序号)。
(3)近年来,为了让湿地公园景观更具观赏性,工作人员有计划地清除了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 。
7.(8分)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1)图甲中的种间关系有 。
(2)图甲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3图乙:图乙中的A A. B. C. D.8.(l0分)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 增长,第5年λ变小的原因是 。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②实验组用 的牧草饲喂,对照组用 的牧草饲喂(2分)③将两组昆虫置于 饲养。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若实验组昆虫生存率 对照组,说明此化肥不利于该昆虫的生存;若两组昆虫生存率 或实验组 对照组,说明此化肥对昆虫没有不利影响。
(2分)9.(7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若已知水中的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则__________种群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
(2)食物网中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3)如果捕食者捕食各个食物种群时所获得的能量都相同,戊每增加10KJ能量,至少需要乙____________KJ能量。
(4)有人将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生态系统后,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