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6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2021·广东东莞六校联考)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有两局部: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大气中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与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因素是( )
A.太阳高度B.降水变化
C.气温变化D.大气干净度
[解析]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与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取决于大气中所含水汽、水汽凝结物与尘粒杂质多少,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因而太阳辐射受到减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太阳直接辐射也相应越少,而与气温没有关系,故C正确。
[答案]C
2.由图2可知( )
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日变化也大
B.散射辐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变化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解析]太阳高度角日变化与天气无关,A错误;散射作用强弱与太阳高度角与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地面直接
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B错误;太阳散射辐射指到达地面一局部太阳辐射,而云层削弱是穿透大气层时太阳辐射,所以云层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C错误;晴天时,大气透明度好,参与散射物质少,故散射到地面辐射也少。
故D正确。
[答案]D
(2021 ·北京丰台期末质检)以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完成下题。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①强B.②弱
C.③弱D.④强
[解析]“秋阴〞“雨声〞说明为阴雨天气,云量大,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D
(2021 ·太原一模)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与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以24小时为周期地方性风。
以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岳阳市某日6~14时气温与湿度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4.该日,湖陆风转变及对应时刻是( )
A.陆风转湖风8∶30~9∶30
B.陆风转湖风10∶00~11∶00
C.湖风转陆风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13∶00~14∶00
[解析]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假设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那么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那么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那么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
图中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时间段,依上述分析可判断答案。
[答案]B
5.湖陆风转变根本原因是( )
A.湖陆热力差异B.湖陆湿度差异
C.湖陆海拔差异D.湖陆面积差异
[解析]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热力差异。
[答案]A
6.与夏季相比,冬季(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C.湖风转陆风提前 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解析]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吹陆风,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时吹湖风;湖风转陆风时刻应该在湖泊气温逐渐升高、陆地气温逐渐降低,且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时;由于洞庭湖冬季水域面积小、夏季面积大,所以洞庭湖冬季白天升温快于夏季白天,那么湖风转陆风会有所提前。
[答案]C
(2021 ·江西吉安一中段考)以下图示意一天内不同时刻沿水泥混凝土面层(指路面最上层)深度温度变化状况,读图答复7~8题。
7.关于图示信息解读,正确是( )
A.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B.14∶00时在10 cm深度处温度最高
C.表层温度逐渐向下传递,其最大深度为20 cm
D.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日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解析]此题考察读图能力,横坐标表示气温变化,纵坐标表示混凝土深度变化,图中线表示不同时间地温分布。
横向看,可知表层气温最高值在14∶00左右,最高为43℃,5∶00最低,为23℃,日较差为20℃。
深处,最高值在19∶00左右出现,为33℃,最低值在8∶00左右出现,为25℃,日较差为8℃,可知表层路面昼夜温差大,而地下深处那么昼夜温差较小,D正确。
不同时刻,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表现不同,A错;14∶00在表层温度最高,B 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深度越过20 cm处气温随时间发生变化,即其传递最大深度超过20 cm,C错。
[答案]D
8.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结论中,可以确定是( )
A.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不适宜作路面建立材料
B.表层剧烈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开裂,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做防裂处理
C.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效方法
D.一天中10∶00~14∶00水泥混凝土面层外表增温最快,应进展洒水降温
[解析]此题考察读图分析能力及地面比热容对气温日较差影响。
由上题分析可知,水泥路面表层气温变化大于路面深处,故不同程度温度变化导致不同程度热胀冷缩会使路面开裂,所以此题B正确。
经过处理可以做为路面建筑材料,A错;根据图示信息知,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增温快,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错;由图可知,8∶00~10∶00增温最快,D错。
[答案]B
(2021 ·江西赣州十二县(市)联考)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到达饱与,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以下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答复9~10题。
9.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D.地形因素
[解析]此题考察气温影响因素。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初霜、终霜出现时间主要与当地气温上下有关。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纬度越高,初霜时间越早,终霜时间越晚。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初霜开场时间
越早,终霜完毕时间越晚。
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C对。
作物品种、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材料中没有表达,A、B、D错。
[答案]C
10.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
与不浇湿喷水棉田相比( )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D.花期滞后
[解析]此题考察气温日较差影响因素。
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会使空气湿度变大,比热容增大,可以使得土壤降温速度变慢,从而保持土壤温度不至太低,因此霜冻发生机率减少,A错,B对。
与不浇湿棉田相比,日均温升高,花期提前,C、D错。
[答案]B
冰川外表气温与同海拔自由大气相比,始终处于稳定低温状态。
以下两图分别是我国某山地冰川分布剖面图与某日观测站A处上空温度垂直分布日变化图(单位:℃)。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地实测最大风频为( )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解析]从热力环流角度看,①地南侧为低温区、北侧为高温区,那么①地南侧为高压区、北侧为低压区;风向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
区(该图中由南向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那么①地最大风频为西南风。
[答案]A
12.一天中①地风力最强是( )
A.7~9时B.12~14时
C.15~17时D.4~6时
[解析]图中显示一天中北京时间16时左右A地气温最高,那么热力环流最强,故①地风力最强,C项正确。
[答案]C
13.以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15名成员利用热气球探测到校园附近某区域100 m高空气压(单位:hPa)。
图中A处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
[解析]根据图中各地气压可知,A处所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偏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该处吹西南风。
[答案]B
二、综合题
14.根据材料与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环境进展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18∶00温升数据并绘制了下面两图(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率。
材料二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以下图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小区,平均风速为3米/秒;小区4为风速较小小区,平均风速为2.5米/秒。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下垫面吸收率对小区温升值影响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有何启发。
[解析]第(1)题,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率上下直接影响到大气温升情况。
第(2)题,风速越大,散热效果越明显,相应地城郊之间温差变小,热岛强度亦变小。
第(3)题,降低热岛效应,就要减小下垫面吸收率,增加热容量与散热率。
[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低小区温升值要小于吸收率高小区。
近地面大气增温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吸收率不同,吸收率低下垫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通过地面辐射与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热量较少,引起温升幅度小。
(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
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热量也越多。
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热岛效应〞;风速小那么相反。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建筑材料,防止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沥青、混凝土等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与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物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热量散失到郊区,从而有效降低小区“热岛效应〞。
15.(2021 ·湖北黄冈一模)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答复以下问题。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________(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是___________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
(3)指出此时①②两地风向。
(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是____________地,为什么?
[解析]此题考察等压线图判读。
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京受高压中心向外突出局部影响,为高压脊。
第(2)题,风力大小,根据
等压线疏密程度来判断,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影响。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平面摩擦力小,风力大。
第(3)题,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来判断。
第(4)题,不同天气系统,天气状况不同,大气热力作用不一样,气温日较差不同,另外,海洋与陆地比热容也不同,气温日较差也有差异。
[答案](1)高压脊
(2)R 理由: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摩擦力小。
(3)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4)④④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且④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大陆性较强;而③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