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为方便我校与考生联系,请考生在报名时一定要认真填写“通信地址”(省、市、县、单位、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十二、通信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程林庄路63号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300160)。
请随时关注我们网站的招生消息,一切信息均以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部网站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网址:。
近年来,在硕士、博士的培养方面,注重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相互嫁接与融合,使学科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与更新,并不断跟踪国际上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纺织工业所提供的产品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医疗卫生、农业、国防、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为促进这些领域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高新技术纺织品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纺织工业和纺织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进一步与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生态工程、环保工程、材料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纺织科学与工程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新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中,纺织与服装学院将“保持特色优势,发展创新领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纺织与服装高级专门人才,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
七、报名及初试:网上报名时间2005年10月1日-31日(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报名网址:/。凡参加全国统考报考我校的天津市以外的考生(设计艺术学专业除外)可根据自己所在地自由选择报名点,报考我校的天津市考生和所有报考我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天津工业大学报名点,网报后于2005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办理缴费和照相手续。考试时间约为2006年1月中、下旬,考试地点由报名点指定。
4、以同等学力考生报考的考生,若其所报考专业的招生目录备注栏中标注*者,还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a.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b.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当于报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2篇以上,同等学力人员不允许跨学科报考。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本一级学科的代表性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纺织复合材料、纺织工艺理论与实践、特种纺织产品与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的染整工艺理论与实践、功能纺织纤维、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等,各研究方向已逐渐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学院在“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纺织与服装新技术新工艺”、“纺织复合材料”、“特种纺织品”、“非织造布”等领域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省市部委级科研项目及各类横向科技协作项目,与国内大中型企业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
专业目录
专业、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82101纺织工程
联系电话:24528051
01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02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究
03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401纺织材料学
04非织造布技术与应用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402非织造布学
2、被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须同我校签订有关协议,定向或委托培养生毕业后一律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安排工作。
3、自筹经费生须与我校签订有关协议,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4、对于录取为委托培养、定向及自筹经费的研究生,我校均收取一定的培养费用,收费标准根据天津市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执行。
联系电话:24528051
082102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联系电话:24528051
01纺织材料改性及功能性纺织品开发
02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技术研究
03纺织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04产业及特种用途纺织品开发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401纺织材料学
082104服装设计与工程
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扩大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校定期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和导师联谊会,就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工作进行研讨。根据国家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和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科研优势,及时设置和优化专业研究方向,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加强学位课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课程体系。学校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尽早投身到科研活动中。在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保证各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我校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籍、学位授予等工作方面,逐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所培养的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蔡陛霞
中国纺织出版社
《织物结构与设计》
郑秀芝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5)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郭秉臣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7)服装工艺学
《服装工艺学》
张文斌
纺织工业出版社中国
《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
姜蕾
纺织出版社
《非织造布实用教程》
马建伟
工业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设有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环境工程等6个硕士点。此外还设有“材料工程领域”和“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材料学”学科于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也是天津市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和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该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拥有硕士生导师45名,博士生导师6名。
联系电话:24528051
01计算机在服装设计与生产中的应用
02服装标准化研究
03针织服装的设计、工艺及性能研究
04服装功能与舒适性研究
05纺织服装管理与贸易
06服装数字化测量与加工技术
07服装加工新工艺、新设备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03服装材料学
复试课程设置
专业
复试科目(任选一门)
五、为了鼓励பைடு நூலகம்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并保证研究生的生活需要,我校设立多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对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采取勤工助学及助管、助研、助教形式予以补贴。
六、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为四门:政治理论、外国语及两门业务课,政治理论、外国语卷面总分均为100分,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卷面总分150分,四门课总分为500分,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政治理论、外国语及部分业务课一(数学一、二、三、四)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具体考试内容见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订,书店有售),其他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
招生
单位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单位代码: 10058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程林庄路63号邮政编码: 300160
电话传真:(022)24528016联系部门:研招办
一、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50名左右(含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
1、非定向生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须将档案、人事关系转至我校,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纺织材料实验讲义》
胡文侠等
陕西科技出版社
《纺织材料学》
姚穆等
纺织工业出版社
(402)非织造布学
《非织造布学》
郭秉臣
中国纺织出版社
(403)服装材料学
《服装材料学》
朱松文等
纺织工业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0101)纺纱原理
《棉纺工艺原理》
陆再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
《棉纺设备》
陆再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
《毛纺学》
西北纺院
三、学制:我校所有专业学制均为两年半。
四、为优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设有博士点的学科、专业除正常招收录取外,在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同时实行硕士、博士连读生的招生、培养工作(简称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系指当年录取的考生中凡统考成绩优秀或推荐成绩优秀者,均可申请硕、博连读,经考核、审批通过后按硕博连读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结束后经过资格考核通过者可于第三学年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学制一般为5年,顺利毕业者将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八、考生报名时只填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录取进校后再确定指导教师。
九、报名时不再查验毕业证或学生证,此项工作将在复试时进行,对于不符合教育部及我校规定条件的考生将取消复试资格。
十、复试安排:初试合格的考生需参加复试,复试采用笔式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试时加试专业课(笔试)和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以及综合能力考核。
同等学力加试
纺织工程
(0101)纺纱原理
(0102)织造原理
(0103)国际贸易实务
(0104)针织学
(0105)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0108)纺织材料检验、(0109)非织造布产品应用与开发、(0110)现代纺纱技术、(0111)纺织与服装外贸四选二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0106)织物组织与分析
注: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咨询请拨打专业目录备注栏电话。
纺织与服装学院
纺织与服装学院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属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全部具有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三个学科可培养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此外还设有一个“纺织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天津工业大学历史最长的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是天津市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之一。“纺织工程”二级学科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和重点学科,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40名、博士生导师5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含应届生和往届生);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06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人员。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纺织工业出版社
(0102)织造原理
《棉织原理》
黄故
中国纺织出版社
《棉织设备》
黄故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3)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黎孝先
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0104)针织学
《针织工艺与设备》
许吕菘
中国纺织出版社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杨尧栋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6)织物组织与分析
《织物结构与设计》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学术梯队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备从事纺织科学与工程高新技术研究的条件。其研究方向覆盖了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整个领域,各研究方向已深入到学科的最前沿,并逐渐向相关领域延伸和发展。在纺织材料与纺织品的结构、性能、加工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天津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天津工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还自主设置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膜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成型、纺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纺织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覆盖工、理、文、管、经、法6大学科门类),在此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都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资格,同时有6个授权点具有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资格。学校还拥有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生导师200余名。部分导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目前学校共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多人。
(0101)纺纱原理
(0102)织造原理
(0108)纺织材料检验
(0112)织物结构与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程
(0107)服装工艺学
(0104)针织学
(0113)服装面料学、(0114)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0115)服装纸样原理三选二
初试课程参考书目
(401)纺织材料学
《高科技纤维概论》
王曙中等
纺织工业出版社
十二、通信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程林庄路63号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300160)。
请随时关注我们网站的招生消息,一切信息均以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部网站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网址:。
近年来,在硕士、博士的培养方面,注重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相互嫁接与融合,使学科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与更新,并不断跟踪国际上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纺织工业所提供的产品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医疗卫生、农业、国防、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为促进这些领域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高新技术纺织品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纺织工业和纺织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进一步与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生态工程、环保工程、材料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纺织科学与工程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新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中,纺织与服装学院将“保持特色优势,发展创新领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纺织与服装高级专门人才,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
七、报名及初试:网上报名时间2005年10月1日-31日(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报名网址:/。凡参加全国统考报考我校的天津市以外的考生(设计艺术学专业除外)可根据自己所在地自由选择报名点,报考我校的天津市考生和所有报考我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天津工业大学报名点,网报后于2005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办理缴费和照相手续。考试时间约为2006年1月中、下旬,考试地点由报名点指定。
4、以同等学力考生报考的考生,若其所报考专业的招生目录备注栏中标注*者,还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a.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b.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当于报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2篇以上,同等学力人员不允许跨学科报考。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本一级学科的代表性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纺织复合材料、纺织工艺理论与实践、特种纺织产品与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的染整工艺理论与实践、功能纺织纤维、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等,各研究方向已逐渐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学院在“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纺织与服装新技术新工艺”、“纺织复合材料”、“特种纺织品”、“非织造布”等领域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省市部委级科研项目及各类横向科技协作项目,与国内大中型企业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
专业目录
专业、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82101纺织工程
联系电话:24528051
01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02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究
03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401纺织材料学
04非织造布技术与应用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402非织造布学
2、被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须同我校签订有关协议,定向或委托培养生毕业后一律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安排工作。
3、自筹经费生须与我校签订有关协议,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4、对于录取为委托培养、定向及自筹经费的研究生,我校均收取一定的培养费用,收费标准根据天津市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执行。
联系电话:24528051
082102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联系电话:24528051
01纺织材料改性及功能性纺织品开发
02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技术研究
03纺织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04产业及特种用途纺织品开发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401纺织材料学
082104服装设计与工程
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扩大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校定期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和导师联谊会,就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工作进行研讨。根据国家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和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科研优势,及时设置和优化专业研究方向,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加强学位课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课程体系。学校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尽早投身到科研活动中。在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保证各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我校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籍、学位授予等工作方面,逐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所培养的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蔡陛霞
中国纺织出版社
《织物结构与设计》
郑秀芝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5)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郭秉臣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7)服装工艺学
《服装工艺学》
张文斌
纺织工业出版社中国
《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
姜蕾
纺织出版社
《非织造布实用教程》
马建伟
工业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设有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环境工程等6个硕士点。此外还设有“材料工程领域”和“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材料学”学科于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也是天津市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和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该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拥有硕士生导师45名,博士生导师6名。
联系电话:24528051
01计算机在服装设计与生产中的应用
02服装标准化研究
03针织服装的设计、工艺及性能研究
04服装功能与舒适性研究
05纺织服装管理与贸易
06服装数字化测量与加工技术
07服装加工新工艺、新设备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03服装材料学
复试课程设置
专业
复试科目(任选一门)
五、为了鼓励பைடு நூலகம்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并保证研究生的生活需要,我校设立多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对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采取勤工助学及助管、助研、助教形式予以补贴。
六、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为四门:政治理论、外国语及两门业务课,政治理论、外国语卷面总分均为100分,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卷面总分150分,四门课总分为500分,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政治理论、外国语及部分业务课一(数学一、二、三、四)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具体考试内容见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订,书店有售),其他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
招生
单位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单位代码: 10058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程林庄路63号邮政编码: 300160
电话传真:(022)24528016联系部门:研招办
一、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50名左右(含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
1、非定向生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须将档案、人事关系转至我校,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纺织材料实验讲义》
胡文侠等
陕西科技出版社
《纺织材料学》
姚穆等
纺织工业出版社
(402)非织造布学
《非织造布学》
郭秉臣
中国纺织出版社
(403)服装材料学
《服装材料学》
朱松文等
纺织工业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0101)纺纱原理
《棉纺工艺原理》
陆再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
《棉纺设备》
陆再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
《毛纺学》
西北纺院
三、学制:我校所有专业学制均为两年半。
四、为优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设有博士点的学科、专业除正常招收录取外,在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同时实行硕士、博士连读生的招生、培养工作(简称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系指当年录取的考生中凡统考成绩优秀或推荐成绩优秀者,均可申请硕、博连读,经考核、审批通过后按硕博连读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结束后经过资格考核通过者可于第三学年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学制一般为5年,顺利毕业者将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八、考生报名时只填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录取进校后再确定指导教师。
九、报名时不再查验毕业证或学生证,此项工作将在复试时进行,对于不符合教育部及我校规定条件的考生将取消复试资格。
十、复试安排:初试合格的考生需参加复试,复试采用笔式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试时加试专业课(笔试)和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以及综合能力考核。
同等学力加试
纺织工程
(0101)纺纱原理
(0102)织造原理
(0103)国际贸易实务
(0104)针织学
(0105)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0108)纺织材料检验、(0109)非织造布产品应用与开发、(0110)现代纺纱技术、(0111)纺织与服装外贸四选二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0106)织物组织与分析
注: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咨询请拨打专业目录备注栏电话。
纺织与服装学院
纺织与服装学院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属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全部具有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三个学科可培养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此外还设有一个“纺织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天津工业大学历史最长的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是天津市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之一。“纺织工程”二级学科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和重点学科,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40名、博士生导师5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含应届生和往届生);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06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人员。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纺织工业出版社
(0102)织造原理
《棉织原理》
黄故
中国纺织出版社
《棉织设备》
黄故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3)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黎孝先
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0104)针织学
《针织工艺与设备》
许吕菘
中国纺织出版社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杨尧栋
中国纺织出版社
(0106)织物组织与分析
《织物结构与设计》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学术梯队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备从事纺织科学与工程高新技术研究的条件。其研究方向覆盖了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整个领域,各研究方向已深入到学科的最前沿,并逐渐向相关领域延伸和发展。在纺织材料与纺织品的结构、性能、加工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天津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天津工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还自主设置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膜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成型、纺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纺织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覆盖工、理、文、管、经、法6大学科门类),在此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都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资格,同时有6个授权点具有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资格。学校还拥有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生导师200余名。部分导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目前学校共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多人。
(0101)纺纱原理
(0102)织造原理
(0108)纺织材料检验
(0112)织物结构与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程
(0107)服装工艺学
(0104)针织学
(0113)服装面料学、(0114)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0115)服装纸样原理三选二
初试课程参考书目
(401)纺织材料学
《高科技纤维概论》
王曙中等
纺织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