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处方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处方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处方带状疱疹,又称为“蛇串疮”,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免疫力下降的成年人。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1. 风热型带状疱疹:患者表现为疱疹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明显,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银翘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等,以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2. 湿热型带状疱疹:疱疹多发生在身体下部,疱疹内液体浑浊,伴有口苦、尿黄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山栀、黄芩、泽泻等,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3. 肝火旺盛型带状疱疹:患者情绪烦躁,疱疹疼痛剧烈,伴有口干、便秘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白芍、枳壳、川芎等,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 气血两虚型带状疱疹: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疱疹愈合缓慢,疼痛绵绵不绝。

治疗上可选用“八珍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以补益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5. 瘀血型带状疱疹:疱疹疼痛剧烈,局部皮肤暗红,伴有瘀斑。

治疗上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可以配合外敷药物,如“金黄散”等,以消炎止痛,促进疱疹愈合。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病情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此外,对于带状疱疹的预防,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特征是身体上出现水疱,并且这些水疱呈现带状分布。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与脾胃虚弱引起的,因此治疗带状疱疹的重点是清热解毒,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方剂有清毒败毒汤、银翘散等。

清毒败毒汤是根据患者体质而定的复方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怀牛膝、金银花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效,可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促进伤口愈合。

银翘散是一种常用的解毒退热药,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2.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主要通过制成药膏或药水直接涂抹在患处,以进行局部消炎、杀菌。

常用的中药外治方剂有白僵蚕散、田七烧伤膏等。

白僵蚕散是以白僵蚕、黄连、薄荷等为主要成分的外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水疱等症状。

田七烧伤膏是一种能够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的中药外用药,可以帮助伤口恢复,减少水疱的形成。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气海等。

针灸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治疗时应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所致,因此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应增加对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食物的摄入,如苦瓜、决明子等。

此外,还应保持饮食的均衡,避免过饱或饥饿,同时注意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湿润,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5.心理调理:带状疱疹往往会伴随着疼痛、瘙痒等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调理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避免过度焦虑、紧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总之,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注重调理体内湿热毒邪,通过中药治疗、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和心理调理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疼痛、瘙痒等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疾病的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蛇串疮带状疱疹主要由皮肤病毒引起,其病毒主要分为疱疹病毒和水
痘带状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通过感染细胞内的DNA、RNA定植,并侵袭攻
击神经系统,主要发病部位是神经末梢,常伴有皮肤出血、水肿、炎性及
出现灯泡状丘疹等病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接触传播,进入血液后侵
袭神经系统,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常伴有皮肤瘙痒、红斑、脓疱及被湿泡
包围的疹痕等病变。

(1)穴位疗法:将尺穴、足三里、太液、腹痛等穴位进行持续按摩,有助于消除肌肉收缩及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
抑制病毒活动,缓解病情。

(2)针灸疗法:针刺大散、神门、四神聪等穴位,有利于改善血液
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抑制病毒活动,缓解症状。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节沿分布的痛疮,伴有皮疹、瘙痒和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以及湿热邪毒累积在皮肤,并影响了气血运行而引起的。

以下是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证候包括热毒壅肤、湿热壅盛、气血不畅等。

根据不同的证候,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2.中药外敷:准备一副经典外用药方,如银翘散、木贼速愈膏等。

可选用挥发油,如薄荷油、独活油等,用棉签蘸药液涂敷疱疹部位,并遮盖保护。

外敷药物能减轻皮疹部位的瘙痒和疼痛,促进疱疹早日干燥结痂。

3.清热解毒: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病程的不同,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煎汤或冲剂来清热解毒,有效消除疱疹部位的湿热毒邪,缓解病情。

4.活血化瘀:带状疱疹在皮肤神经节沿线形成痛疮,常伴随气血瘀滞。

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川芎、桃仁、红花等,能够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疮口愈合。

5.补益正气:因为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人体正气不足导致的,因此需要补益正气。

选择益气健脾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能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加速康复。

6.食疗调理:带状疱疹患者应遵循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可以适量食用绿豆、芦荟、赤小豆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毒。

7.忌用逆寒食物:带状疱疹患者忌食逆寒食物,如冷饮、冰淇淋等。

这些食物会导致寒湿内凝,加重病情。

8.注意休息: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情相对较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的休息可以促使体内的正气恢复,加速康复过程。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证候来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中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正气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食疗调理和注意休息来促进康复。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概述]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

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一)诊断要点1。

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

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

特殊类型(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二)类证鉴别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一、辨证论治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车前子、板蓝根、制乳没等加减.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中医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中医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中医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简称VZV)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常见症状包括皮疹、疼痛和神经炎。

中医可以提供一系列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艾灸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以从外用和内服两个方面入手。

外用中药可以通过热毒解散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来缓解疼痛、抑制病毒复制。

一些常用的中药外用方剂包括知母、黄连、连翘、射干、蒲公英等。

内服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达到抗病毒、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一些常见的中药内服方剂包括龙胆泻肝丸、护肝饮、丹参酮、五味子合剂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促进病变的吸收和修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神门、肝俞等。

此外,艾灸疗法也可以用于带状疱疹治疗,通过温灸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三阴交等。

3.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活络、通经络、祛风湿、舒筋活血的作用,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功能。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捏、按、揉等。

4. 中医贴敷疗法:中医贴敷疗法是将中药煎剂用纱布包裹后敷在患处,通过药物直接渗透皮肤,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医贴敷方剂包括银翘散、连翘败毒散、大青叶草饼等。

5. 中医草药浴疗法:中医草药浴疗法是将中药煎剂加入温水中,用于泡浴,通过药物渗透皮肤,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包括赤芍、白芷、甘草、川芎等,根据个体情况调配。

此外,中医还注重患者日常饮食的调理。

带状疱疹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疱疹的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需要经过医生的判断和指导,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避免不当使用中药或其他中医方法而导致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带状疱疹』中药方--三子汤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药方--三子汤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药方--三子汤治带状疱疹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较弱,容易患带状疱疹。

蒙医治疗带状疱疹一般方法简便、药物经济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三子汤就是其中一种。

三子汤由诃子、川楝子、栀子三味药物组成。

方法是将以上药物粉碎成粗末备用。

每天3次,每次用10—30克药粉加水500毫升,煎煮5分钟后离火,以药水温度不烫伤皮肤,可以耐受为宜。

用消毒纱布浸泡在药水中,快速拿出后用手稍挤出水分,热敷病灶局部,待纱布水分基本干燥时去除。

用药期间,不需要用别的药物。

局部三子汤热敷后可出现较强的热效应,止痛作用快,并且清洁及消毒皮肤,缩短了病情治愈时间。

本法操作简便,治疗中痛苦小,治愈快而且不会留神经疼痛后遗症。

(马嫒嫒)。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等,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有感冒、劳累等。

(3)皮疹最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但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4)皮疹特点:典型者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绿豆大小,疱壁较厚,疱液清澈,多数簇集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之间皮肤正常。

皮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不典型者可仅为红斑或丘疹,重者可出现血疱或坏死性损害。

(5)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部分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可留下顽固性神经痛,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常水肿显著,并多伴有疱疹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7)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Hunt综合征)。

(8)带状疱疹伴发全身水痘样疹者称泛发性带状疱疹。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主症:①皮损鲜红;②疱壁紧张;③灼热刺痛。

次症:①口苦咽干;②烦躁易怒;③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符合主症及次症中1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脾虚湿蕴证主症:①皮损颜色较淡;②疱壁松弛。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偏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偏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偏方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但麻烦的病症,中医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某偏方:毒瘀并解方黄芩、山栀、莪术、元胡、猪苓等组成。

此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可消炎、止痛。

活血散瘀汤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某、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等。

该方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有助于治疗带状疱疹。

乌梅丸加减乌梅、附子、肉桂、细辛、干姜、党参、当归、黄连、黄柏、黄芩、木香、甘草等。

此方温养气血、活血化瘀、止痛除烦,具有调和某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越鞠丸加减方苍术、生香附、抚芎、炒栀子、神曲、厚朴、泽泻、枳壳等。

该方行气止痛、祛湿解郁,适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

清解汤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夏枯草、大青叶、粉丹皮、苦参、侧柏、荆芥、栀子、玄参、蒲公英、水牛角片等。

此方清热解毒、凉血消炎,适用于带状疱疹的辅助治疗。

雄黄某片涂剂雄黄、某片、青黛等。

该涂剂具有消炎、镇痛、凉血、止痒的作用,可用于局部治疗。

以上方剂均有助于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但在使用时请务必遵循某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忌口和用某方法。

第2篇:治疗带状疱疹的小妙方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某感染,下面是一些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的小妙方。

请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某前请咨询某医生。

1.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某方:中成某六神丸。

制用法:5~20粒六神丸以2~3滴米醋化开,涂患处,每日3次,直至痊愈。

另外,8~10粒六神丸可在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

效用:可在1周内治愈。

2. 柿子治疗带状疱疹某方:柿子汁适量。

制用法:洗净柿子,将其绞汁抹于患处,1日3~4次。

效用: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3. 马齿苋治疗带状疱疹某方:鲜马齿苋适量。

制用法:洗净马齿苋,切碎后捣烂成糊,涂敷患处,每日换2次。

效用:具有消炎解毒的效果,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4. 蜈蚣治疗带状疱疹某方:蜈蚣3条。

制用法:置于瓦片上焙干,研末后加鸡蛋清适量调匀,涂于皮损处,每天5次。

中医单病种-带状疱疹

中医单病种-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定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簇集性的栗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

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偶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本病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诊断标准】1.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2.好发于胸肋、腰部及颜面等处。

3.发疹前数日往往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但亦可无前驱症状。

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的栗粒大小的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

4.皮损沿一侧皮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

皮损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5.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

儿童患者往往较轻或无痛,老年患者则疼痛剧烈,且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痛。

6.发病迅速,病情急剧,全程约2周。

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疤痕。

【辩证分型】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至肌肤为患。

(一)肝经郁热证皮损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红,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纳呆便溏,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滑。

(三)气滞血瘀证皮损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舍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止痛、抗病毒、消炎,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二)辩证施治1.辩证论治(1). 肝经郁热证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栀子10g 黄芩10g 生地10g 板蓝根15g 大青叶15g 车前子10g(包煎)泽泻10g 元胡10g 生甘草6g(2). 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除湿,兼以解毒。

中医治带状疱疹的方法

中医治带状疱疹的方法

中医治带状疱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中药方剂如龙胆泻肝丸、桂枝加芍药汤、大黄附子汤等有祛风解毒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瘙痒感,促进患处愈合。

同时,中药外敷贴、洗液也可以有效促进患处愈合。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来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减轻疼痛和瘙痒感。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变组织的恢复,达到缓解疼痛和瘙痒的作用。

4.食疗:中医讲究“养生之道”,食疗在中医治疗中也十分重要。

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食物加入饮食中,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例如苦瓜、金针菇、莲藕等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前往正规中医医院就诊,遵医嘱服用中药或进行针灸等治疗。

蛇缠腰中医治疗方案

蛇缠腰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蛇缠腰,又称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中医学认为,蛇缠腰是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脾湿内停、肺热内蕴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蛇缠腰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方法综合调理,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

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1)辨证分型1)肝火炽盛型:皮疹色鲜红,伴有剧烈疼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2)脾湿内蕴型:皮疹色淡红,伴有疼痛,伴有乏力,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

治法:健脾除湿,解毒止痛。

3)肺热内蕴型:皮疹色红,伴有疼痛,伴有咳嗽,痰黄稠,口干咽痛,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2)方剂应用1)肝火炽盛型: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泽泻、当归、车前子、甘草。

2)脾湿内蕴型: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

3)肺热内蕴型:桑菊饮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桔梗、甘草、连翘、杏仁、生地黄。

2. 中药外敷(1)青黛散:适用于蛇缠腰初期,皮疹色鲜红,伴有剧烈疼痛。

用法:将青黛散用香油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

(2)金黄散:适用于蛇缠腰中期,皮疹色红,伴有疼痛。

用法:将金黄散用香油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

3. 针灸治疗(1)取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肺俞、合谷、曲池、三阴交、太冲。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

采用0.35mm×40mm毫针,快速刺入穴位,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 推拿治疗(1)手法:按揉法、揉捏法、擦法、搓法。

(2)部位:患处、足三里、血海、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肺俞。

(3)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

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按揉患处及穴位,力度适中,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三、注意事项1.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免感染。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疼痛性皮肤病,中医称“腰缠火丹”“蛇串丹”“蜘蛛疮”等,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累累如串珠,有明显神经痛为特点,尤其是面部带状疱疹,损伤眼神经、耳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等,造成面瘫、耳鸣、耳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盲、致残。

二、治疗方法
1.艾灸疗法
【操作】在皮损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处,同时点燃2支艾条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每次约3分钟,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1次/天,7次为1疗程。

2.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选单侧耳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胆、肺及相应病变部位所应对的耳穴。

【操作】用O.5CnlXo∙5cm大小胶布粘王不留行1粒,用75%乙醇消毒耳廓皮肤,贴在所选的耳穴上,4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穴,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1分钟,使耳廓有热、胀、痛感,手法不可过重,以防压迫皮肤。

3.推拿疗法
【操作】例疼痛部位位于头面及上肢的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用一指禅法推颈椎两侧的膀胱经穴,从风池到大椎左右各3遍,并在阿是穴或有结节处重复施治。

然后再用拿法,从风池到大椎3遍。

用颈部斜扳法拿施于颈部各一次,再拔伸牵引颈部,或配合颈椎牵引器牵引颈部。

嘱患者少低头,严禁高枕或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4.刮痣疗法
【操作】取刮疼油少许蘸于病灶部位,用刮疹板在病灶部位反复刮拭,至出现微红的疹点,或形成斑块,甚至有紫黑色的包块,触之有隆突感。

1周1次。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带状疱疹是⽪肤科的常见疾病。

本指南主要内容为蛇串疮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因此,主要适⽤⼈群为中医⽪肤科和中西医结合⽪肤科的临床从业医师,西医⽪肤科从业医师和其他学科中医师也可参照本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1 诊断 1. 1 定义 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是以成簇⽔疱沿⾝体⼀侧呈带状分布,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特征的常见⽪肤病。

1. 2 诊断要点 1. 2. 1 病史本病常见于中⽼年⼈,可因过劳、情绪波动、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器官移植等诱发。

⽪疹出现前常先有⽪肤疼痛、⿇⽊、瘙痒和感觉异常,可伴有低热、少⾷、倦怠等症状。

1. 2. 2 临床症状典型的⽪损是发⽣于红斑基础上绿⾖到黄⾖⼤⼩簇集成群的⽔疱,累累如串珠,周围绕以红晕,排列如带状,聚集⼀处或数处,疱群之间的⽪肤正常。

疱液初始透明,后变浑浊,重者可有⾎疱或坏死。

经5 ~ 10 天疱疹⼲燥结痂,痂⽪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素沉着,愈后⼀般不留瘢痕。

⽪损好发于⼀侧胸胁、腰部或头⾯部,⼀般不超过正中线。

患者⾃觉⽪损局部疼痛明显,⽼年体弱者常常疼痛剧烈,常扩⼤到⽪损范围之外,有的⽪损消退后可遗留长期的神经痛。

1. 2. 3 特殊类型少数病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典型⽔疱,亦有患者仅感觉⽪损瘙痒,不产⽣疼痛。

患恶性肿瘤、长期应⽤肾上腺⽪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年⽼体质极差及患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疱疹可双侧同时出现或泛发全⾝,并可出现⾎疱、⼤疱甚⾄坏死,常伴有⾼热、肺炎、脑炎等,病情笃重。

如病毒侵及眶上神经上⽀者( 多见于⽼年⼈) ,疼痛剧烈,可累及⾓膜,形成溃疡性⾓膜炎,甚⾄引起全眼炎,导致失明。

病毒也可侵犯⾯神经及听神经,表现为外⽿道或⿎膜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瘫、⽿痛及外⽿道疱疹三联征。

1. 3 鉴别诊断 1. 3. 1 热疮热疮多发于⽪肤黏膜交界处,粟粒到绿⾖⼤⼩的⽔疱,疱壁薄,易破裂,常聚集⼀处,1 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必要时可做病原学检查。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名医验案)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名医验案)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名医验案)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

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

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

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分部疗法▲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

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中成药▲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

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疗【33页】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疗【33页】
止痛药物:可选去痛片、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 戴芬等。也可选择阿司匹林。
糖皮质激素:有学者认为早期使用可减轻疼痛,最好 是起病5-7日内应用。一般应用泼尼松20-30mg/d,分 2-3次口服,连用3-7天。
石学敏治法
治则:祛湿清热、消疹止痛。
配方:刺络法:在疱疹发生部位,分别于2-3处刺络拔 罐。
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 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 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
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 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总之,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兼 夹湿邪为患。
诊断标准
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诊断标准
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伴全 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疼痛有的 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1-3天后或更长时间 才出现皮疹。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疼痛轻微,年 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部分中 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 月,甚至更长时间。
发病初期,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 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 处或多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 液初澄明 ,数日后疱液浑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 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 或稍潮红,无典型的水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 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 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尤以眼部和耳部 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
刺络拔罐
治 法:局部取穴为主。
刺络拔罐
操作步骤:用75%的酒精消毒患处,在疱疹聚集处用 三棱针或粗毫针进行围刺,以稳、准、快的手法刺破 皮肤,迅速以闪火法拔火罐,留罐5~10分钟,酌情每 罐令出血5~10毫升,至疹色渐成暗红色后起罐,用消 毒干棉球擦净局部。隔日1次,一般治疗2~4次。

带状疱疹中医

带状疱疹中医

带状疱疹中医治皮肤瘙痒带状疱疹黄水疮方治皮肤瘙痒经验方法:取荆芥适量,熬水洗患处,每天1 次。

主治:皮肤瘙痒。

曹敏治带状疱疹经验方法:取赤石脂15克,雄黄、明矾各10克,琥珀3克。

共研为粉,用凉开水调成稀糊状,用棉签蘸药糊涂于患处,每日3~5次。

主治:带状疱疹。

王公平治黄水疮经验方法:取赤石脂、石榴皮各10克,黄柏、枯矾各5克。

小火焙干,研细粉混匀,以香油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每天1次。

主治:黄水疮。

师颖会、带状疱疹临床常见王不留行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常见,用王不留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取王不留行30克,鸡蛋2个,用文火将王不留行焙干呈黄褐色,以不焦为度,研成细末,鸡蛋捅一小孔,倒出蛋清,将蛋清与药末调成糊状,局部涂抹,每日3次。

一般用药5天即可。

治带状疱疹内服外用方内服方黄芩10克,连翘、僵蚕各20克,板蓝根、延胡索各25克,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外用方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5条。

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以香油调搽患处,每日2次。

一般用药3~6天。

(郭旭光)带状疱疹外治五方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疼痛性水疱型皮肤病,其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

’病因多由情志不畅,肝胆火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又感毒邪所致。

以下介绍几则治方,可有良效。

方一:板蓝根20克,煎汤后外搽或湿敷患处,每日2~3次。

方二:取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粉0.2克调匀,涂抹患处,每日数次。

方三:金挖耳(又名野向日葵)适量(鲜者为佳),捣烂后敷于患处,每日敷1次,5~7天显效。

方四:竹青10克,雄黄1.5克,菜油30克。

将竹青烧炭存性,加雄黄,调菜油或茶油30克即成。

以清洁棉签蘸上药涂于患处,每日数次。

方五:地榆30克,紫草18克,共研成细粉,用凡士林适量调匀,围敷于患处四周。

潘建华本方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经验方:柴胡、郁金、丁香、枳壳、川芎、赤芍、甘草各9克,板蓝根30克。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带状疱疹的患者可以在中医辨证后用药进行治疗,比如辨证属于是湿热郁蒸,气滞血瘀的带状疱疹患者。

应该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在临床当中常用的方名为解毒止痛灵。

这种偏方组成的药物是黄芩,连翘,板蓝根,元胡,僵蚕,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

带状疱疹的中药方剂,辩证用药治疗方:带状疱疹在皮肤上一旦发作,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并且疱疹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疱疹痊愈后也会遗留神经痛的症状经久不愈。

因此,专家认为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才可尽快控制病情让症状尽快好转,而中药辨证治疗带状疱疹就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医处方(一):辨证属于是湿热郁蒸,气滞血瘀的带状疱疹患者。

应该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

常用的方名为解毒止痛灵。

这种偏方组成的药物是黄芩,连翘,板蓝根,元胡,僵蚕,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

具体用法是把药物加水煎服,每日可使用1剂,日服3次,另外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可同时外涂2%龙胆紫,连续使用6天为1疗程。

中医处方(二):如果患者辨证属于是火毒内蕴血分型。

在治疗的上应该采用凉血散血,清热解毒,透疹的治疗方法。

可使用的药物名为虎杖解毒汤。

组成药物包括了虎杖,板蓝根,丹皮,赤芍,蝉蜕,甘草。

具体用法是把药物加水煎服,每日可使用1剂,每日服2次。

中医处方(三):如果带状疱疹患者辨证属于是湿热外侵,肝火内郁,结于肌肤的类型。

治疗应该采用清火解毒的方法,常用药物名称是雄蚣膏。

组成药物包括了雄黄,蜈蚣(瓦焙)。

使用方法是把这些药物分别研为细末,然后两者混合均匀,加入适量香油调涂带状疱疹患处,每日应该坚持使用3次。

上几种带状疱疹的治疗药方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患者一定不能自己随便使用,而是应该请专业医生为自己辩证然后选用适合的药方,在治疗期间也要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皮肤卫生清洁,避免摩擦和搔抓,减少皮肤的刺激,也可避免其它部位的皮肤受到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有限公司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蛇串疮(带状疱疹)
[概述]
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

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
(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
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车前子、板蓝根、制乳没等加减。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元胡、川楝子、木香、陈皮、丝瓜络、双花藤等加减。

二、中成药
初期簇集水疱、丘疹时选用龙胆泻肝丸,后期皮疹消退,疼痛不缓解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逍遥丸、西黄胶囊等。

三、外治法:
雄黄解毒散加化毒散水调后外用。

四、西医治疗原则
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及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局部以消炎、收敛剂对症治疗。

五、其他治疗
1.物理疗法半导体激光、氦氖激光远红外线理疗。

2.针刺疗法有消炎止痛作用,尤其对后遗神经痛有效。

【预防】
注意情绪,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疗效判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一)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二)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

(三)未愈: 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