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竞赛历史学科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山县普通初中第二届命题竞赛历史学科试卷
单位:皇仓实验学校姓名:陈祥玉
1、约翰到中国来学习了古代历史后感叹道:“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悠久啦”,那么,
我国远古时代开始有人类活动距今已有多少年?
A、300万年
B、170万年
C、80万年
D、18000年
2、史书《贞观政要》对唐朝贞观年间的社会情况有如下记载:“商旅野次(野外
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与书中描述有直接关系的帝王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如果了你是生活在明朝的一位平民,对当时的统治感到不满,你最有可能移居
到国外的哪个地方?
A、东洋
B、南洋
C、西洋
D、英国4、中国人民深感鸦片危害严重,强烈要求禁烟。
清政府有远见的官员也主张严禁鸦片,其中向道光皇帝上书指出鸦片“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的是:
A、林则徐
B、邓廷桢
C、关天培
D、琦善
5、卢沟桥的隆隆炮声彻底震醒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爆发,在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A、革命统一战线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爱国统一战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
是:
A、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C、运动波及了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D、十月革命的影响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的诗词慷慨激昂,荡气回肠,这
两句诗描绘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请指出下列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B、结束了100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D、表明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9、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
C、第一年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
10、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
A、《李有才板话》
B、《小二黑结婚》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1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东北老工业
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A、解放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政府,两个国家
D、一种制度,两个国家
13、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是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时代进入奴隶时代
D、对世界文化贡献大
14、1861年爆发的美国内战被称为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美国内战爆发前,南北矛盾中
最尖锐的问题是:
A、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关税问题
C、劳动力问题
D、工业原料问题
15、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巴比伦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争霸的局面,为了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西欧一些
国家联合起来组成共同体,欧共体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A、1965年
B、1967年
C、1979年
D、1991年
17、美国波音飞机的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
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B、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D、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1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为维新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
献身的湖南英雄:
A、杨深秀
B、宋教仁
C、唐才常
D、谭嗣同
1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抗战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的观点。
标志正面战场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
A、湘西会战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长沙会战
20、沈从文,凤凰人,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生动的勾画了一幅古朴神奇的湘西风情,代表
作是:
A、《暴风骤雨》
B、《边城》
C、《山乡巨变》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公元前221年,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北朝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
5、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
治制度。
6、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和通用的计数法。
7、的提出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8、2002年6月在湖南龙山县的一口古井中出土了3.6万余片秦简。
9、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他是。
10、具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
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望城人是。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等的陪同下飞抵重庆谈判。
()3、646年,明治天皇进行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
()4、德国闪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
()四、识图析图题(共5分)
观察《清明上河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①《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1分)
②该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市生活?(1分)
③你从上图中发现了哪些历史信息?(3分)
五、材料解析题(共10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工业生产的下降情况如下表: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地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代史精要》
请回答:
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⑵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⑶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⑷德国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
六、简答题(20分)
1、试评价清朝政府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10分)
2、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
他们各自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说他们各自取得的成果。
(10分)
七、探究题(10分)
日本民族是擅长向外族学习的民族,也正是因为向外族学习,日本发生了两次巨变,你能举例说明吗?请说说明治维新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
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0分)
1——5 BBBAD 6——10 BDDBC
11——15BBCAC 16——20BDDAB
二、填空题(10分)
1、嬴政
2、贾思勰
3、伊犁将军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民族区域自治
6、古印度
7、杜鲁门主义
8、里耶
9、王船山 10、雷锋
三、判断题(5分)
×√××√
四、识图析图题(5分)
①张择端②北宋都城东京③当时的交通工具有:马、马车、轿子、船;打破了
唐朝以来市和坊的界限;店铺林立,说明商业繁荣;有茶馆、瓦肆,说明当时人们的娱乐丰富多彩。
五、材料解析题(10分)
⑴美国、德国⑵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⑶不能,新政不
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⑷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欧洲其他国家领土。
六、简答题(20分)
1、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任务:英法推动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途径:英法通过暴力斗争,如,英国议会军战胜了王军,法国人民不断起义,推翻君主统治,美国通过民族独立战争。
成果: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通过《人权宣言》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制定了1787年宪法。
七、探究题(10分)
一是7世纪时的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是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启示:只有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意图
单位:皇仓实验学校姓名:陈祥玉
总体意图: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总的思路是考查初中历史基础知识,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基础,突出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特点。
1、依据教学指导意见,适当注意知识的综合
考试的范围是初中历史的全部内容和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命题的依据是教学指导意见。
对于有些往年会考不要求但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的内容,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也加以考查。
同时,有些知识综合性较强,则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有一定的综合性。
如简答题的第2题:
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
他们各自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说他们各自取得的成果。
此题综合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得具有较强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2、注重学科能力,努力向能力立意转化
尽量减少机械记忆类题型的比例,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的主干知识分析和解决一定情况下的历史问题,尤其结合会考要求的能力要求命题,特别突出对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纯粹背诵记忆就能得分的题目,尽量让历史教学和考试中被广大教师诟病的“背多分”失效,试题的呈现方式比较灵活,当然可能也会增加考试的难度。
3、重视基础知识,但努力与能力考查相结合
基本史实、基本结论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但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结论的考查中尽量避免两个倾向,一是考查的点过细,二是考察的形式过于死板力求做到考查主干的知识,并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在考察基础实施的同时与能力考查结合起来。
如识图析图题:观察《清明上河图》(局部),回答:
③你从上图中发现了哪些历史信息?
此题不仅要求学生会欣赏《清明上河图》,还要求学生能从图中捕捉宋代的社会生活、商业的繁荣和都市的繁华热闹等信息。
4、运用新情境、新材料,突出学科特点
尽量提供一定的历史材料,构建新的历史情景、多角度的设问,设问尽力做到新颖,从而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新情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适当考查创新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在选择题中严格控制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设置一些情境性的材料,力图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如选择题的第3题。
5、关注时事热点,把热点与学科知识自然结合
历史教学不能回避现实,但历史学科的考查中对热点问题的关注要与学科知识自然地结合起来。
今年有很多时事热点,如抗灾、改革开放、台湾问题等,这些热点问题在会考中一般会有某种体现。
本卷也试图能比较自然地把热点与学科知识自然地融合起来,主要体现了几个热点: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问题,如选择题的第17题。
二是关于国家统一的“一国两制”问题,如选择题的第12题。
三是改革开放,如第七大题探究题,主要是想把改革开放热点考查与社会史、个人史的学术研究趋向结合起来,从宏大叙事到历史的细部,体现历史课程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
当然,关注热点要与学科知识自然结合,这张试卷中的做法是不是非常自然?与中考命题中的模式接近度是多少?所有这些,都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