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革命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革命
1、电动汽车的历史比内燃机汽车还要长,早在19世纪中期内燃机汽车诞生之前就有了“电动车”,但是,随着以汽油为动力的内燃机汽车的出现和普及,早期速度慢、续航能力差的电动汽车很快就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2、2003年,改变汽车行业的两个搅局者终于出现了,这就是艾伯哈德和塔彭宁。
这两个人都不是汽车行业内部的人,而是有情怀、热衷于环保的超级跑车爱好者,他们经过长期研究,觉得当时的技术已经能够制作出一款电动超级跑车了,于是他们成立了名为特斯拉汽车的公司,专门开发电动跑车。
由于是电动的,这款车能够在加速一瞬间就100%地利用其最大扭矩,实现快速加速。
至于成本,则不是艾伯哈德和塔彭宁所考虑的。
3、2004年,艾伯哈德和塔彭宁向投资人介绍了他们的想法,并且让他们设计的原型车当场跑了16千米,这马上引起了硅谷投资人和连续创业者埃隆·马斯克的兴趣。
马斯克在20世纪末的互联网高潮中,通过将自己的在线支付公司卖给PayPal,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即他就开始搞起私人航天,并成立了SpaceX公司。
马斯克后来说,他对新能源技术非常感兴趣。
因此,当他看到特斯拉的原型车后,果断地投资了这家小公司并成为了最大的股东,然后他就名正言顺地担任了公司董事长,并获得重大决策的最后决定权。
今天,即便在美国,很多人也都以为马斯
克是特斯拉的创始人,其实特斯拉公司和特斯拉汽车最初的想法,都源于艾伯哈德和塔彭宁这两个跑车爱好者。
4、说到电动汽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少人对此有质疑,因为他们觉得发电本身也需要排放废气和温室气体。
在一次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论坛上,就有记者向比亚迪负责人提出过这个质疑,那位不善于给外行讲清楚个中道理的负责人解释了半天也没说明白。
后来证监会的一位官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大家就都明白了。
这位官员说,在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使用内燃机汽车好比随地大小便,使用电厂发电的电动车,好比大家去上厕所。
虽然厕所的粪便也需要处理,但是总比随地大小便容易清理干净。
他的比喻虽然有点粗俗,但是说清楚了使用电动车容易解决环保问题的原因。
当然,如果我们还没有忘记中学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就很容易算清楚以目前中国发电所使用的化石燃料的占比,在使用电动车后大约能降低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根据上汽集团负责人的估算,大约能减排一半的温室气体。
这一比例与英国人的估算差不太多。
当然,今天所有电动汽车所宣传的零排放,其实更多是为了广告效应,多少有点夸大其词。
电动汽车其实只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其他的新能源汽车,比如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氢能源汽车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
氢能源汽车的好处是换一个气罐只需要五分钟,而不是像电动车那样要充电好几个小时。
目前这种氢能源汽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要采用昂贵的铂金作催化剂才能实
现氢氧反应充电。
虽然材料科学家在纳米催化剂方面有所突破,但是要变成产品取代铂金,还有待时日。
5、说到手机定位预约打车,就必须说说滴滴打车,因为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大中城市的出行已经离不开它了。
滴滴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更加方便的出行,这是事实,但它和优步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了革命,让人们重新体会到汽车的使用价值其实比停在车库里的车本身更重要。
当我们想尽办法,试图通过提供更多的资源解决交通问题时,可能发现要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减少车辆总数本身,比其他技术更有意义。
网约车的出现还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就是低收入人群如何打发工作之余的时间。
过去,这部分人工作之余的时间大部分浪费掉了,甚至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网约车的出现,给这些富余的劳动力找到了一个挣钱的出路。
虽然网约车可能带来了少量的犯罪,但是这与它对社会安定带来的好处来说,是相对轻微的。
今天,随着社会智能化过程的深入,很多过去需要人工的工作正在被机器人取代,未来如何解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是一个大问题。
滴滴这些公司的出现,其实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启示,那就是使用技术手段重新规范和组织社会劳动力。
5、2010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Google正在研制的自动驾驶汽车:它们已经在各种道路上,从闹市区到高速公路,行使了2万千米,没有出过一次事故。
在此之前,全世界的学术界已经花了几十年来研制自动驾驶汽车,但是做出来的各种原型和试验平台都只能算是玩具,离真正能上路还差得远呢。
因此,这篇报道一出来,可谓是石破天惊,无人驾驶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变成的现实,业界对此毫无准备,就连当时我们这些在Google上班的人,也觉得这件事情太离奇了。
6、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无人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确定义一下什么是无人驾驶。
美国汽车工业界将汽车按照自动驾驶的程度分为6级。
准则如下。
第0级,完全由人来驾驶的汽车,今天市场上99%以上的汽车都属于这一种。
第1级,具有能控制方向的辅助驾驶功能。
比如今天的特斯拉汽车就属于这一类。
你在驾驶汽车时,可以在高速公路上撒开一会儿方向盘,看5秒钟手机或者换一副墨镜。
根据我驾驶特斯拉的经验,在交通不是很繁忙的高速公路上,手离开方向盘10——20秒钟不会有危险。
第2级,由人监控的自动驾驶汽车。
这种汽车大部分时候已经是自动驾驶了,但是依然保留了人工干预的功能,百度路上实验的汽车属于这一
种。
事实上,这种车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闹市区,还完全需要由人控制,否则既不安全,也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
第3级,限定条件的无人驾驶汽车。
比如限定在高速公路上,但是不允许在闹市区自动驾驶。
或者在一个园区内使用,或者限定从住宅到小区到地铁站专线运行。
当然,限制也可以是在时间上,比如限定只能在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6点上路。
第4级,高度自动的无人驾驶汽车。
它可以没有路段的限制,但是会被要求在夜晚或者交通流量比较少的时间使用。
第5级,完全的无人驾驶。
Google是直接朝着这个目标开发汽车产品的。
7、如果我们单纯地将无人驾驶汽车定义在第5级,那么它在全世界普及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虽然它在美国已经开始试运营了。
但这也一定是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的事情。
如果我们认为像特斯拉这样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无人驾驶的要求,那么这件事情今天已经发生了,而且5年之后这将是新款汽车很普遍的功能,甚至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5年后(2024年)会有大量具有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上路,那时从北京城区到上海城区大约15个小时的车程,需要人控制的时间恐怕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那些汽车行驶的过程就有点像今天的飞机,从纽约到北京15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真正需要飞行员控制的时间就是起飞和降落那一个多小时。
当然,有人可能会质疑这种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依然离不开人。
先不说开着私家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情形,这项技术在大货车运输方面马上就能提高效率。
目前,中国和美国的长途运
输都需要两个司机轮流开,而长途运输中人工成本是大头,如果真能够做到90%的时间由计算机开车,将两个司机变成一个,这就相当于将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美国和中国都有一些研制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在开发自动驾驶的卡车,而不是个人用车。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无人驾驶可能会在这个领域率先得到应用。
8、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和普及,无疑将彻底颠覆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或许会从大件消费品的制造和销售,变成提供出行服务。
这样一来,城市里的汽车数量会大幅度减少,拥堵问题会得到根本性解决。
大家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如果道路上都是无人驾驶汽车,那么绝大部分红绿灯都不再需要了,因为汽车之间的联网可以让它们很好地自动协调过马路。
此外,如果每一辆汽车都是智能的,都知道周围汽车的目的地和行驶意图,那么去同一个地点的汽车都可以采用车接龙的方式自动连接起来,这样除了第一辆车,后面汽车的风阻可以降低到忽略不计的水平,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的消耗。
要知道汽车的消耗有1/3浪费在了风阻上。
当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相比节省劳动力、时间和能源,无人驾驶汽车对交通事故的减少可能是最有意义的。
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率比人开车要低得多,这一点已经在美国得到了证实。
一些研究报告表明,无人驾驶汽车也将大幅度减少道路死亡人数,这主要的原因是90%以上的道路死亡都是由司机的失误造成的。
当然,由于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行驶的里程数有限,尚未获得可信度足够高的统计数据。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技术不断地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会越来越高,而
人驾驶汽车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并没有什么进步,因此用不了多久,无人驾驶在安全性上就会远远把人甩在后边。
6、汽车革命源于汽车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拥堵和交通事故,这些成了它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于是,围绕汽车产业的革命就变得迫在眉睫,而引发汽车革命的动力来自于产业外部,主要是IT产业。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以优步和滴滴为代表的共享汽车,以及以Waymo为代表的无人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从三个维度诠释了这场革命。
未来是慢慢到来的,它不会在一夜之间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变化,但是过了几年之后我们会发现汽车产业和出行方式与今天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
人们通常会对一两年内的技术进步做过高估计,但是却会低估10年间的技术发展。
汽车革命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