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课后强化训练第一单元:训练2区域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2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C—A
C.C—A—BD.B—A—C
根据下图,完成3~4题。

3.关于第一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业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B.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
C.日、韩两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
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4.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5~6题。

5.该流域新垦区()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6.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
读“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7~8题。

注:“+”代表上升,“-”代表下降,“·”代表稳定。

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7.下列关于表格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变化幅度由南向北增大
B.种植业比例都呈下降趋势
C.林业比例的变化对农业结构变化率的影响最小
D.导致牧业比例上升的原因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大力发展
8.导致东部地区各省市种植业、牧业及渔业比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科技
C.气候D.市场
读山西省某三年的产业结构图,回答9~10题。

9.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是()
A.第一产业的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10.该省工业的主导产业是()
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12.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13.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相对平衡B.完全是不平衡的
C.平衡→不平衡→平衡D.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14.下图表示四个国家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图中四地趋于平衡发展阶段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回答15~16题。

15.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条件②市场需求
③农业技术④地价高低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6.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②河网密度变大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7.目前,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率东部”的新跨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三大经济圈略图
(1)我国三大经济圈吸引外资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2)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1.答案:B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2.答案:C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

3.答案:D比重低不能说明第一产业发展落后,由于日韩为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第一产业也很发达。

4.答案: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一部分来自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但并不是全部来自第一产业。

5.答案:C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所以区域的发展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6.答案:D读图可以看出:行政中心是一个一个的点状分布,而两块新垦区呈
面状分布。

7.答案:C由表格中的信息知,天津、江苏、福建、山东四个省区林业比例的变化是稳定的,因此林业比例的变化对农业结构变化率的影响最小。

8.答案:D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9.答案:C比较三年的数据可知,该省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三产业的比重都有下降,但从幅度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10.答案:C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该省工业的主导产业应以能源工业为主。

11.答案:C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12.答案:D由图中三大产业就业构成比例可判断,③处于初始阶段,①处于最后阶段,②④处于中间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13.答案:C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受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规律。

14.答案:A从产业结构特征看,国家①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由此可判断其应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整体处于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15.答案:C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促使郊区农业类型发生变化,近郊地价高,宜发展产值高、市场又大量需求的农产品。

16.答案:D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和工厂集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17.答案:(1)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基础设施较完善。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