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方案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方案设计招标文件》(招标编号:SJ201413005)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

二、设计理念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威海市滨海新区。

周边山海相依,松林茂盛;基地南侧山丘起伏,内部有一水系横穿。

设计方案以“集约、生态、阳光”为设计原则,以“一环两轴,一带两心”进行空间架构。

该设计方案将依就碧水蓝天的映衬,真实回应地域环境,求解最佳契合中职院校气质的校园精品之作。

三、总体布局
规划设计在校园北部设置主要出入口,并布置教学实训区,以尺为概念,成T字形布置,各功能组团紧密联接,资源共享;校园西侧临主要道路布置实训及工厂区,方便对外经营;东侧为文体区,独立成区方便运营管理;南侧依山就势布置生活区,景观丰富,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设置大量活动场地,满足中职学生成长需求,东南角布置远期教师公寓,西南角预留发展用地。

规划总体布局以打造集约校园为主要目标,高效利用校园用地,布局因形就势、因地制宜,将自然山丘和泄洪沟渠形成的原生地貌进行适度整合与集约利用。

教学实训区与工厂区紧邻布置,保证各组团间联系便捷,也契合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教学与实践间路径最短,效率最高。

集约的布局形式在有限的用地内为学生提供更完整的活动场地与集散空间,符合青
少年的学习生活及心理需求。

中心景观区紧密衔接教学区、生活区与活动区,交通体系采用高效的内环路网,通达顺畅地串联各功能组团,土地集约、管网集中、运营低耗。

一期对基地适宜建设用地进行高效利用,远期建筑在统一的规划框架下弹性生长,并预留进一步发展用地,利于学校未来发展扩张。

在运营与建造上,功能便捷资源共享。

依据使用功能与办学特点将将图书馆、行政办公与教学实训等功能紧凑高效地布置在T字形体量内,组团间采用连廊连接,交通便捷。

四、交通体系
交通体系充分考虑校园规模与服务半径,以通达顺畅、联系便捷为原则,通过尺度适宜的环状路网联系各功能组团,组团间以围绕景观核心的步行流线串联,实现交通距离最短、景观视野最优。

总体规划确保校园各功能区良好的可达性,将图书馆、食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控制在三分钟步行距离内,功能便捷,运营高效。

北侧为校园主入口,连接校前区广场与礼仪广场。

停车场主要布置在校园出入口,重要建筑、活动场地周边,方便就近停车。

五、景观体系
景观设计在“精明增长、精当布局、精深文化、精致环境、精心策划”的理念指导下,竭尽创造“山在城中,城在海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且适宜的校园景观,力求达到“亲近自然,环保节能,分区合理,科学规划,突出功能”的目标。

利用基地内地势低洼的沟渠打造核心滨水步行带,教学区标志性建筑临水而建,跃然水上,与环境有机结合。

在主要景观节点适度扩大水体,柔性的水体形态,成为良好的景观介质衔接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与文体活动区。

与此同时,本设计有别于普通的校园景观规划,结合了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层次需求,创造性的设计了充满色彩、富有活力的青春校园景观,重点打造四处景观空间,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试图让校园歌唱,让青春淡淡存在。

北侧校园入口广场为梦想启程广场,作为仪式性的空间。

广场采用规则的九宫方格布局,展现入口气势的同时意在传达“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理念,提醒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踏实,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校园内连接东西方向的道路步行空间作为校园最美景观道,在道路两侧配置树形舒展的行道树,形成优美的透视景观效果。

同时在树下考虑设置多种自由连续的小空间,为活动宣传、校园日参观、学生社团招新、小规模主题讲座等多种活动提供场所。

同时行道树的季相变化亦为校园增添一抹亮色,早春万物复苏,夏季生机盎然,秋季色叶凄凄,冬季银装素裹。

教学楼南侧与食堂围合的空间设计为景观实践田。

以竖条纹体现农田机理,期间穿插活泼的圆形活动场地打破秩序感较强的农田布局,同时提供游戏嬉闹的空间。

这里的设计创意性的把被动被欣赏的景观转变为主动可参与的景观,让学生们在课业之余自己播种,自己见证植物的生长。

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生命,感受用双手创造的美好。

宿舍区域的景观设计就势而生,依照地形变化设计了阶梯状的公共空间,即可承载一般的健身,休憩的活动,也可作为聚会演出的小舞台,契合年轻人喜欢表现喜欢被关注热衷群体活动的行为心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室外场地。

顺势的阶梯布置和楼体位置恰好提供了舞台的视线汇聚和背景,为表演活动提供了适宜的室外物理环境。

六、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上,因势利导,适应气候,充分考虑威海当地气候因素,基地北侧布局紧凑,教学实训组团强调室内外空间的有机渗透,北侧屏障阻挡风袭,抵御海风侵袭。

建筑形态顺应威海主导风向和太阳辐射,采用三面围合的群体适寒模式,通过缓冲空间转承避免冷风直接渗透,院落梯度空间引导风势,营造舒适院落微环境。

南向的腔体空间作为冬季吸收太阳能的储热器,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经济运营。

主要活动场地和建筑入口广场置于避风区,提高了冬季室外空间的舒适性,夏季则有利于自然通风。

同时,依据青少年心理特点与需求打造阳光校园和少年梦工厂,在教学区和生活区均留出充足的活动场地,前区礼仪广场、核心景观区及生活区景观广场为学生提供多元活动场地。

组团内庭院空间丰富,趣味性强,景观层次丰富,尺度宜人,提升学生课余活动空间品质。

生活区合理植入体育活动场地及休闲活动设施,结合基地高差变化与景观配置,设计为集素质拓展、精英教育、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活动场所。

为青少年提供阳光优质的成长环境。

建筑的形体语言将威海地域文脉与现代建筑品质高度融合。

单体现代气息浓郁,语言舒展大气,以规整简练的外廓和清晰的形体逻辑,体现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蓬勃的生长力量,也隐喻学校严谨与秩序并重的理性特征。

建筑色彩与威海城市色彩相统一,采用典雅的浅色为主基调,增添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区和生活区适度植入弹性交往空间,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场所和交流机会。

生态景观动态流畅,水体空间灵动秀美,情境交融,生生不息。

建筑设计说明:
一、单体消防设计
1. 设计依据:
(1)《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方案设计招标文件》(招标编号:SJ201413005)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
2. 教学楼
使用功能:主要为283个40人教室,6个160人阶梯教室,一个400人阶梯教室以及教室办公用房
各层剖面高度: 一层5.1米,二至五层4.2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每栋楼每层一个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构造设计: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3. 实训楼
使用功能:主要为工科类实训教室与综合类实训教室.
各层剖面高度: 一层5.1米,二至五层4.2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每栋楼每层一个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构造设计: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4. 行政办公楼
使用功能: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及动力中心, 一层为停车库与医务室,二层为入口大厅,三至五层为行政办公用房.
各层剖面高度: 地下一层3.9米,一层5.1米,二至五层4.5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 建筑物地下耐火等级一级,地上二级,地下建筑面积4810平方米,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分为两个防火分区,共四步疏散楼梯,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防火构造设计:地下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

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5. 图书馆
使用功能:主要为一层800人报告厅及入口大厅,二至四层为阅览室.
各层剖面高度: 一层5.1米,二至四层4.5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每栋楼每层一个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构造设计: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6. 食堂
使用功能:主要为学生食堂
各层剖面高度: 一层6米,二层6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每栋楼每层一个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构造设计: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7. 生活附属用房
使用功能:半地下二层为超市, 半地下一层为动力中心及洗浴中心.一层为食堂及厨房,二层为职工活动中心.
各层剖面高度: 半地下二层4.5米, 半地下一层5.1米, 一层至二5.1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建筑物地下耐火等级一级,地上二级,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疏散楼梯,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构造设计:地下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

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8. 风雨操场兼礼堂
使用功能:一层为乒乓球及篮球场,可兼做礼堂,局部二层为多功能训练场.
各层剖面高度:一层18米, 局部二层13.5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每栋楼每层一个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构造设计: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9. 实训基地
使用功能:各专业实训基地,分为机电工程实训基地,汽车工程实训基地,旅游服务实训基地,物流实训基地,社会培训实训基地.
防火构造设计: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10. 学员公寓
使用功能:学生公寓
各层剖面高度:一层3.7米,二至六层3.6米
建筑性质及疏散: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每栋楼每层一个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防火构造设计:地上防火分区分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等于3小时),两侧水平距离不够2m有洞口处,其中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中庭上下层开口部位采用甲级防火窗及防火卷帘,卷帘的耐火时间为3小时,由建设单位选定厂家,并由消防部门监控实施。

除生活水箱间外,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墙片。

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新校规划建筑总面积约26万m2,由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实习基地、厂房、学生公寓、报告厅及风雨操场、食堂及生活附属用房等组成,这些建筑皆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招标文件所提供的设计条件及技术要求。

3、现行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及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法规、规程及技术要求。

二、结构基本设计特征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一级
3.基本风压: Wo=0.65 KN/㎡(50年)
4.基本雪压: So=0.50 KN/㎡(50年)
5.当地抗震设防烈度: 7度
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
7.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8.设计特征周期值:根据场地类别划分
9.建筑抗震设防类别:重点设防
三、结构体系选型: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一)
1、本工程场地高差不小于10m,设计应尽量依山就势,避免大挖大填,尽量减少土方量及建筑材料用量。

2、报告厅兼风雨操场屋盖跨度为37.5X52.2m,、游泳馆屋盖跨度为32X24m,食堂屋盖跨度约25m,可以采用钢网架或钢桁架屋盖;旅游实训基地餐厅上空16m跨度的屋盖可以采用预应力单向梁;15m双跨度吊车厂房可以采用单向普通混凝土梁。

3、所有楼梯间和大厅等公共空间梁偏心布置,做到墙梁一平,减少梁墙出壳,墙柱出壳。

宿舍房间次梁宽度尽量采用200mm宽,设置在隔墙内,减少房间内梁壳。

4、教室可以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取消房间次梁,增加净空高度,减少对学员的压抑感,使光源分布更均匀。

现浇空心无梁楼盖通过增加板的厚度,在板中配置双层钢筋,并设置板肋,提高板的刚度,使梁与板合理受力、传力。

其他功能房间可以采用单向普通钢筋混凝土梁。

现浇空心板楼盖施工实景图
现浇空心板楼盖实景图
5、办公楼、实训楼、食堂等根据本项目的荷载情况和柱网,梁格布置可以采用十字梁或单向梁,这两个方案可以根据设备管道的布置,进一步优选。

在建筑使用功能允许的前提下,单项梁格布置相对于其他梁格布置方案材料用量最经济,又能使施工方便快捷,减少模板量,减少整个工程的综合工程造价。

十字梁楼盖单向梁楼盖
6、本项目部分结构平面长度超过规范要求,设计采用后浇带、施工跳仓、补偿收缩混凝土材料等技术措施,能有效解决梁板超长的温度影响,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难度小,可操作性强。

7、基础设计:根据上部结构形式和地勘报告进行基础优化设计,选择安全和经济的基础形式。

不同荷载、不同地质区域分别考虑基础方案、充分发挥持力层地基土的承载性能,有效的控制不均匀沉降。

四、混凝土结构构件: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二)
1.梁、板、柱
钢筋级别:受力钢筋优先采用HRB400级,HRB400级钢筋的性价比高于其它所有的钢筋,同时可以减小结构尺寸。

2.为保证上部混凝土结构经济性,标准梁板墙的数据控制范围如下:
(1)柱
轴压比:控制在0.8以内
配筋率:控制在0.4﹪~0.5﹪左右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50
(2)梁
梁截面:框架主梁高跨比1/12~14,次梁高跨比1/15
配筋率: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2﹪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3)板
板厚: 100~160mm
配筋率:板最小配筋率≥0.18﹪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4)挡土墙
墙厚:300~350mm
配筋率:板最小配筋率≥0.3﹪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五、设计目标
为保证本项目既安全又经济. 应优先采用成熟经济的技术、结构和材料。

本项目概念设计、结构体系参数的控制及框柱的轴压比控制必须充分考虑本建筑结构抗
震等级,应保证结构既安全又经济,通过控制良好的结构刚度、保证结构体系的延性及控制混凝土墙、柱均匀的轴压比,保证材料设计用量经济,结构安全、可靠,施工难度小、自重轻、结构造价低、用钢量低。

六.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和成本控制保障措施
对主要技术方案如基础型式,结构选型等重大方案作出充分的技术性及经济性的论证,寻求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技术负责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及成本负责,加强成本管理的意识,与概预算人员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在设计阶段就能将工程的估价和成本规划工作加以明确,能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获取双赢。

采取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设计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构混凝土量、含钢量等经济指标、使结构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优化柱截面尺寸,有效增加建筑净空和建筑使用面积,在建筑使用空间内,没有结构构件突出的现象,并考虑二次改造可行性。

(3)楼盖体系主要采用单向双次梁板结构。

在楼板方案的选择上,会充分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筑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经济性及施工的简易程度。

(4)组织好本专业设计图的校对与审核工作;做好与建筑及机电设备各专业的互校,避免各专业相互干扰碰撞的现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数量,使图纸设计质量和工程造价得到良好控制。

七.结构计算分析软件
结构方案对比分析中和精细化分析中拟采用的软件如下: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用于结构的分析与设计与验算。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PREC)用于预应力结构的分析与设计与验算。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采用的国家和地方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5-2006);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年);
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法规、规程及设计要求。

二、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本工程红线内的室内外给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

三、室外给排水系统
本工程室外给排水系统有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及室外消防系统。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拟从场地周边市政道路上的市政给水管道上接出给水管,经总水表后接入用地红线,形成环状供水管道,供本建筑生活用水和室外消防用水。

室外给水管道采用PE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

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见下表
序用水使用单用水量单
号项目数量位标准位最高日
1学员10000人150L/人·天1500.00
2办公 800人300L/人·次240.00
3空调补水500.00
4绿地浇洒165200m22L/m2·天330.40
5道路浇洒38000m22L/m2·天76.00合计2646.40
不可预见的用水量 1~5项总和的10%
6264.64
2911.04
注:人员水量是综合用水量
室外为雨、污废分流排水制度,室内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场地内污水管道,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广场、绿地、道路雨水排入场地内雨水管道,经有组织回渗辅助绿化并补充地下水。

室外污废水和雨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热熔连接。

场地设计降雨历时T=15分钟雨水重现期P=3年。

广场雨水径流量小于现状径流量。

可以收集雨水,简单处理后,用于景观用水及浇洒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