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气候是什么意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至的气候是什么意思
1、夏至日的气候特点有什么?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
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
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
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
便丌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
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
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
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
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
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
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
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
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
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

出苗后应及时间
苗定苗,移栽补缺。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
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
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
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
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
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气候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至,是极的意思,是日形长
到终极的意思。

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

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
至极也。

”《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中也说:“夏至
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
行之北至。

故为至。

”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

南半球相反。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
半球夏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的始日作为
夏季开始。

夏至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
生长发育。

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处在梅雨期,往往出现持续时间长、雨
量大的降雨,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
加强防汛工作。

夏至后进入伏天,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
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所以农谚中说:“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
赛过水浇园”;“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等说法。

2、夏季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夏季是指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的时间。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正值其间。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机旺盛,其
问各节气的特点分述如下:
7.立夏每年公历5月5日左右为立夏,处于太阳黄经45度。

“夏”原意为“大”的意思。

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也。

习惯上人们
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后,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可
达18℃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立夏三候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即是
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
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
爬生长。

8.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左右为小满,处于太阳黄经60度。


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
成熟,所以叫小满。

古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

“落”是
下雨的意思,雨水愈丰沛,将来愈是大丰收。

本节气在江南一带,气
温平均22~C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此节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对小麦灌浆和舂播作物生长有利。

但有些年份降水少,干热风频繁,对作物生长尤其是对小麦灌浆危害很大。

有时大风伴有
雷雨。

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是说
小满节气中,先是可以看到苦菜已经枝叶繁茂,并且可以采食了。


着是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然后是麦
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9.芒种处于太阳黄经75度,时值公历6月5日左右。

意即有芒的
作物(主要指麦类)开始成熟收割,亦为夏播作物播种时节,这时最
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

此时已经进入典型的
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
就越来越低。

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意
思是说一到小暑节气,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
带着热浪。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也就是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此时天气炎热,所以蟋蟀离开炎热
的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在这一节气中,天空中可以看到
老鹰飞翔在练习搏击的方法,也就是说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
的高空中活动。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
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一般人称
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又因为此时正是梅子黄熟之时,所以也称之为
梅雨天或黄梅雨。

梅雨季节要持续约一个月左右,梅雨的多少,对禾
谷的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梅雨很受老百姓的重视。

10.夏至处于太阳黄经90度,时值公历6月21日前后。

“夏至”
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的意思。

夏至正是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
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

从夏至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
此时生长最旺盛。

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
动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
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从夏至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
热的阶段。

由丁夏至后的天气局部地区对流强,降雨范围小,所以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

夏至三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
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刚。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
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
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第二候的“蝉始呜”的蝉,在古代
写作“蜩”,蝉的种类有很多,有良蝉(五彩蝉)、唐蝉(大蝉)、
寒蝉(秋天而鸣)、夏蝉(夏天呜叫)等很多种。

夏蝉也叫知了,雄
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夏至第三候“半夏生”
的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也是一种阴性的植物。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
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11.小暑处于太阳黄经105度,时值公历7月7日前后。

此时天气
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昕以称作“小暑”。

时至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上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
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农谚,便是说这段时间雨量很大。

芒种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乌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也
就是说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
壳生出小螳螂。

接着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呜。

与此相反,而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
现而停止了呜叫。

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中,认为世间万
物都是久盛必衰,衰久必盛的。

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却也正是阴气初
生的时候。

12.大暑处于太阳黄经120度,时值公历7月22日前后。

大暑是
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比小暑还要热,所以称之为大暑。

此时正值二伏
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在这酷
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
“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
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红楼梦》中最短的一个谜面便是“花”,答案为“萤”,即取
其“草化为萤”之意。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
立秋过渡。

3、夏至日的气候特点有什么?
?
4、夏至时南半球的季节是什么
首先,这个问题精确地问应该是中国夏至时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这个不是简单的春夏秋冬就可以的。

因为南半球很大,气候也很多。

所以要逐个分析。

夏至日是6月份,赤道偏南的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多雨。

所以一直是雨季。

南纬20度附近大陆东岸,包括非洲草原,南美潘帕斯草原,属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刚过雨季,正是干季来临时。

而大陆西岸,由于高山阻挡或者离岸风影响,是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处于干燥少雨状态,也无所谓季节了。

而非洲大陆最南端,以及澳洲南段,以及南美南段大陆西岸一部分,处于南纬30度左右。

形成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此时此地区处于冬季。

而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还有南美的一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受季风影响。

全年温和多雨。

也没有季节之分。

5、“夏至”有哪些气候特征?对农事的影响有哪些?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

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度。

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度至28度。

在此季节,先民注重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并及时清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6、夏至时节天气有什么特点
7、夏至有哪些气候特点夏至三候是哪三候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
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8、夏至后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夏至节气是怎么来的
夏至节气气候特点夏至天气怎么样
导语: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达到全年最多,夏至迎来意味着炎热酷暑到来,夏至这一天,民间流行吃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流传于口。

夏至之后受高温影响,人体通常流失水分过多易造成虚脱,建议多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清凉饮品防暑降温。

很多朋友关心夏至天气怎样,那么天气网在此为您介绍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吧。

夏至之后,气温将继续升高,雷阵雨频繁降临。

一、夏至节气气候特点:梅雨季节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
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这时
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二、夏至节气气候特点: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
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
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三、夏至节气气候特点: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

天文学上规定,夏
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
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黑夜逐日变长,对于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
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
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四、夏至节气气候特点: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
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夏至之后相关部门需关注雨水对交通、旅游等
的不利影响,做好相应防范工作;工作在途中也请谨慎慢行,及时关注
路况和天气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