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接触》(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接触》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
2、录制有关轻信陌生人上当受骗的内容。
如:自己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在公共场所迷路了随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后果,选择适合幼儿看的有关打击拐卖儿童的记录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
1、导幼儿讨论:小红如果轻信了陌生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2、观看并讲述录象内容,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动脑筋,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4、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里,你该怎么办?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向了,你该怎么办?
(4)在幼儿园里玩,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三、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接触》(2)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陌生人,学习不跟陌生人接触的重要性。
2. 学会选择信任的人,明白在危险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3. 培养孩子对安全问题的警觉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陌生人
\t1.1 定义:陌生人指的是自己从未见过、不认识的人。
\t1.2 特点:不熟悉、没有交流过、无法判断是否危险。
2. 不跟陌生人接触的重要性
\t2.1 陌生人可能会对我们做出不好的事情,可能会伤害我们。
\t2.2 不跟陌生人接触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
3. 如何判断陌生人
\t3.1 外表:陌生人可能长得和我们信任的人一样,但也可能有不同的特征。
\t3.2 行为:陌生人可能会装作和我们熟悉的人一样,但其实是假装的。
\t3.3 目的:陌生人可能会对我们提出一些奇怪的要求,或者想要带我们去陌生的地方,这些都是不安全的行为。
4. 选择信任的人
\t4.1 熟悉的人:包括父母、亲戚、老师、朋友的爸爸妈妈等。
\t4.2 信任的依据:我们相信父母会为我们考虑,父母也会教育我们正确的选择。
5. 危险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t5.1 不应接触:不论陌生人说什么,请不要接近和跟随。
\t5.2 尽量避免:不要在独自一人时走进陌生人的车辆或陌生的地方。
\t5.3 大声呼救:如果陌生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我们可以大声呼救并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6. 游戏活动
\t6.1 互动游戏: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不同情景下演练如何不接触陌生人。
\t6.2 视频观看:观看关于陌生人的安全教育视频,加深对于不接触陌生人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与学生亲切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曾经遇到过陌生人,并询问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2. 探究活动:
通过图片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讨论陌生人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不跟陌生人接触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
讲解如何判断陌生人以及选择信任的人的方法,以及危险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4. 游戏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不同情景,自行扮演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
5. 视频观看:
观看一段相关的教育视频,让学生对于不跟陌生人接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6. 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不接触陌生人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陌生人,以及不跟陌生人接触的重要性。
通过互动游戏和视频观看,让学生掌握了选择信任的人和应对危险情况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警觉性,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