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现代诗歌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现代诗歌浅析
【摘要】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交往频繁,中国作为一个中原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影响呈现出了向四周辐射的状态。

与中国仅一海之隔的日本自然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古典诗歌讲求的是“意境”,日本的诗歌——“和歌”讲求的是“姿”。

他们存在着一些相似点,他们同样的讲求“虚”与“实”的统一,讲求“心”与“物”的结合和诗歌中的韵味。

但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始呈现出了各自的新的特点。

本文就选取了中国和日本在经历了各自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之后诗进行比较。

一首诗是与谢野晶子的《乱发》,另一首就是徐志摩的《偶然》。

【关键词】徐志摩;与谢野晶子;浪漫主义
五四运动和明治维新是中日历史上的一个不小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艺界开始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开始以白话文写作。

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大量引进了西方先进思想,国力得以迅速提高,同样的西方先进的思想也对日本的诗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两国的诗歌也随之有了变化。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小诗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偶然》。

对每个人而言,恋爱最美的地方莫过于心动。

只有短短的一瞬,但却已成为永恒。

这首偶然写的便是这种感觉。

第一节中,“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是由诗人对自己的直写转而写这一直觉形象对他人的影响。

“偶尔”说明这种影响的产生是不期而然的,而“波心”指的就是追求者心理的波动、振荡与兴奋。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诗人在极力抑制兴奋的势头,劝谕知己:你不要为期待的突然实现而惊讶、诧异,更不必为它欢呼、为它欣喜,因为它“转瞬间消失了踪影”。

在第二节里,诗人首先设置了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这样一个特殊背景。

大海之中的夜航,寂寞、孤独而又悲凉。

在这特殊境遇中,“你”突然出现,驱散沉沉的寂寞,点亮浓重的夜幕,我们相逢、相知,辉映“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但却注定只能插肩而过,“你有你
的,我有我的,方向”,殊途同归。

在这一节里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有缘无份的无可奈何的感慨,与内心的痛苦一齐火山般爆发出来,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在中国诗歌中,最讲究的莫过于“意境”二字。

从诗歌创作的进程来看,意境发端于心物交感。

中国“物感”论中“情”的主体,不仅仅是被外在物象激发起来的情,且往往是出于主体的道德、学问、礼仪修养的意志、情志。

“情志”构成了中国诗歌的生命本质。

中国古代有“得意忘言”的说法,认为诗歌中的言语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一首诗里所包含的境界。

在读古诗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去分析诗里的“实境”和“虚境”。

相对于诗内实的“象”、“景”,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虚的,却又确实存在,只是它不呈现于诗面上,而呈现于欣赏者脑海中。

在徐志摩的这样一首短短的小诗中,用了一些简单的景物,如:云、大海以及波心,却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

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

徐志摩的诗中却没有繁琐的文言,加以代替的是口语化的白话,甚至还有点散文的感觉在。

我想这是和五四运动所密切相关的。

五四时期语言界出现了白话取代文言的主张,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使用白话为荣的时尚,诗歌界出现了用无韵、无定型诗体的白话自由诗取代以定型诗体为主的文言诗
的热潮。

一些人致力的“白话诗运动”并非纯正的诗体革命,他们只是想以诗体革命推动文化革命,以文化革命促进政治革命,并非真正需要汉诗的技术性的“诗体”变革。

即使是真正的诗歌革命者,也并非真正重视“新瓶”。

“形式的改良,是解除那些束缚新内容新精神的枷锁镣铐,枷锁镣铐不除,新内容新精神是不会有的。

”新文学并非真正意义关注“新瓶装旧酒”的新瓶的制作,新诗革命的目的表面上在于诗的形式变革,本质上却是在于诗的内容、诗的精神的变革。

你不接触柔嫩的肌肤,
也不接触灼热的血液,
只顾讲道,岂不寂寞?
双手遮掩着胸部,
神秘幕帷已揭开,
这里的红花多艳。

这两首诗出自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谢野晶子的处女歌集《乱发》。

《乱发》以日本诗坛上从未有过的表现形式打破传统和歌的种种束缚,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奔放讴歌人的本能。

通过对《乱发》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乱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自我。

“不要只顾讲道,/不要忧虑后路。

/不要畏惧人言,/只有相爱的你和我。

“这是一首极端地主张自我的诗歌,不要顾及封建礼教的制约,也不要担心今后会怎么样,更不要害怕人言可畏,爱就应该放弃所有的顾虑爱得透彻。

2.叛逆。

“春来苦短、生命无常,/伸出你的手,/触摸我坚硬的乳房,/肌肤冰洁、黑发长垂,/我那美丽的躯体,/惩罚多罪的男人。

”《乱发》第六章的《春思》中,有着大量类似的诉说人性本能的作品。

在儒教意识依然根深蒂固的明治社会背景下,大胆直率、纵情奔放地公开对异性的渴求,这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与谢野晶子作为女性,且正值20岁的青春年华,如此放肆地向大众公开自己对异性的强烈渴望,其叛逆的精神是何等的坚毅。

在这首诗里我们读出了传统日本“和歌”的味道。

从“心”出发,由心而生情。

心事动因,情事显现。

纵观《乱发》,399首和歌中的绝大部分写于明治33年4月至明治34年8月间,这期间正是与谢野晶子同与谢野铁干相遇、相知、相爱、直到结婚的全过程。

因此可以说,《乱发》纵情倾诉了恋爱过程中的恋爱至上、苦闷、哀愁、欢喜等悲喜交加的亲身感受。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西方浪漫主义的特点。

崇尚自然,崇尚人的本性。

在《乱发》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不加掩饰,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内心对欲望,这种欲望来自于她对其丈夫疯
狂的爱恋。

而这些东西在传统的“和歌”中是不曾见到过的,而且与传统“和歌”婉约的诗风也不想吻合。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种对人性的直白的表露是来自于西方浪漫主义的思想。

当时正值明治维新之后,西方的先进思想进入日本,文人们都开始了诗歌革新运动。

以与谢野铁干为代表的“新诗社”的诗人,就很好的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的精神,并应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中。

与谢野铁干歌风的主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用意与技巧都不落前人窠臼,这一切都对与谢野晶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乱发》里,比谢野晶子虽然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洋和折衷”的态度。

将西方现代浪漫主义与日本古典浪漫主义融为一体。

在经历了五四运动和明治维新之后,中日两国的诗歌开始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中国诗歌虽然没有了工整的押韵,没有了严格的诗体限制,甚至有点散文诗的感觉,日本的“和歌”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无论是在诗歌,亦或是文学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特点——表达人性最原始的欲望。

但两国的诗歌仍然有着极为相近的艺术追求,始终都具有东方诗歌典型的象征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