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思考
长期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被遗忘境地。
它是课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教不行。
但是由于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
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多大印象。
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
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了解把握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呢?
一、加强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
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至于抓哪一点,不妨看“阅读提示”。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
阅读活动前。
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
阅读活动的设
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略读课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
导读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略”的要真略,“精”的要真精。
“课标”对略读有明确的要求。
即“粗知大意”,怎样才叫“粗知大意”,这需要老师们好好琢磨。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1、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从内容上说。
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
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
课堂结构“求简”已成为教学的趋势。
略读课文的“略”要求略读课堂结构简约,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大块的时间与空间。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
一个整体,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更好地发挥略读课文的迁移功能。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简化教学流程:一是默读自悟阶段。
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二是交流点拨阶段。
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中的一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拨,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味,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
三是拓展延伸阶段。
可补充一些魏格纳的资料和其他科学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有所发现的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开拓视野。
这样,简单的课堂结构使学生集中精力独立阅读,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
3、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能力。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自学积极性,参与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需要。
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4、提倡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实践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
5、加强课内外联系,有针对的拓展、延伸。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向课外拓展、延伸。
具体做法如下:
(1)、搜集资料,加深理解
许多略读课文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广泛阅读,开拓视野
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发挥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作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内容的其他文章来进行广泛阅读,拓展视野。
(3)、综合实践,引发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略读课文以其广阔的空间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题来源。
这里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引发学生探究,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4)、读写结合。
习作训练
巩固迁移写法是略读课文的一大重要功能。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品析课文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和文章写法,并读写结合。
运用到习作中去,通过学生摹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必将是写作的技巧有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