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滦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
1. (6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 . ①④⑥②③⑤
B . ②③④⑥⑤①
C . ③④⑥②①⑤
D . ⑤③②④⑥①
2. (6分) (2017高一上·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②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③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④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
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⑤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B . “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C . 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
和“小”的美好。
D . 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 . 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
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 . 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 . 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 . 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C . 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D . 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3. (9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短视频,这个
甚至在5年前还有些小众的信息传播形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传播主流。
“短视频”之所以被如此命名,主要是因为此类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是介于15秒到5分钟,这中间有15秒、30秒、1分钟、3分钟、5分钟等几个经典的时长,这几个时长也常常是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所上传视频的时长限制。
短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有通过短视频类、社交类、媒体类APP客户端观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观看,通过微博发布观看等。
不得不说,相对于长视频的影视作品,这种轻型体量的本身,就彰显了短视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最大可能的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同时,如抖音短视频APP,会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用户观看的“千人千面”,也即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
这更增强了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提升了短视频传播效果,使我们观看短视频产生较强依赖。
摘编自刘俊《“新媒体化生存”的需求》,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走势预测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走势预测
(资料来源于《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材料三:
当前,短视频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以互动、竖屏、10-30秒长度为特征的小视频发展势头猛烈,算法和社交关系在短视频分发中占据重要地位。
可见,短视频正以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平台社交化为特点进行着高效传播。
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神器。
然而,若无创新和内涵续航,这一切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不久前,短视频作品《啥是佩奇》突然刷屏,引起了众多分发和关注,短片由一段“寻找佩奇”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亲情与陪伴的全民思考。
优质短视频作品的出现让所有以流量为上的内容集体“翻车”,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终究不敌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啥是佩奇》用优质内容戳中了人们内心的软肋,它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众发自心底的呼唤。
以短见长、以小博大是短视频可以期许的未来,然而流量不是恒久的能量,让短视频以一公分的宽度挖掘一公里的深度,除了赋于艺术魅力、人文内涵之外,还要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
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
在选题和内容创新上隐藏着短视频从浅表到深度的发展机会。
传统短视频更多是浅表性阅读,带来的问题是看过之后缺乏思考,却可以将很复杂的内容浅显化表达出来,省时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摘编自《如何从最大变量成长为最大增量》,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短视频”及其发展现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短视频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B . 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3亿人,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
C . 因短视频具备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等特点,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吸睛高手。
D . 以流量为上的内容在优质短视频作品面前黯然失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敌不过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抖音短视频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推送个性化内容,以此增强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
B . 如果缺乏内容创新和内涵续航,短视频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C . 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需要找到各自的切入角度。
D . 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越是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越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并谈谈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
4. (12分)(2019·绍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狮子
胡炎
①一千年前,那个黑脸膛的石匠,在灼烈的阳光下雕刻着面前的巨石。
后来,这块巨石变成了一头威严的石狮子,那个石匠反剪着双手,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打满水泡的嘴里咳出一团污血,倒在了石狮子的脚下。
②当然,历史没有记下那个石匠的姓名。
一千年后,我站在石狮子的面前,遥想着石匠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和那张黑脸膛上纷飞的汗珠,试图还原岁月深处的现场。
盛夏七月,毒日头正在我的头顶疯狂燃烧,所以我想当然地为石匠设置了一个燥热的季节。
③这里埋葬着一个古代的将军。
石狮子为他镇守着另一个世界。
我在史志和碑文里早已领略了将军生前剽悍勇
猛的风采。
此时,他就躺在石狮子后面那个巨大的墓冢下,让人感到他似乎依然活着,只是改变了肉体的形式,因为他的威名和这一派令人肃穆仰视的庄严从来都不曾消失,无论在文字里还是在人们的传说中。
④消失的,只有那个平凡的石匠。
⑤我坐在石狮子前方的石阶旁,那里正好有一棵树,投下了有限的阴凉。
我承认,我像石匠一样平凡,甚至可以说,我连石匠也不如,简直可以称得上平庸。
我想我用不了一千年,也许几十年后我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了无痕迹。
没有人会为我雕刻一头石狮子,我当然更不可能躺在那个雄伟的墓冢下,身穿驰骋疆场的铠甲,受万世瞻仰。
就此而言,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因为屹立千年的石狮子告诉我,那一定是个杰出的石刻艺术家,尽管他在浩瀚的历史中同样微渺如蚁。
⑥日光也许穿越了千年,保持着同当年一样的温度。
我看着石狮子,仿佛听到叮叮当当的凿石声。
石屑在石匠粗糙的手下像岁月一样飞扬、沉落,终化于寂灭。
石匠是一个沉默的人,我想,因为凿斧是他唯一的语言。
他的眼睛很大,但却经常眯起来,从不同角度观察着石头的造型、布局与线条。
他双手的虎口由于不间断的摩擦和冲击而迸开了一道道血口,但他感觉不到疼痛。
那些血珠和他的汗水一起融入了面前的巨石,而让那块沉默的石头获得了灵性。
石匠就这样凿着寂寥而漫长的时光,生命在幽微的刻痕里变得瘦削、单薄而憔悴。
他想象着石狮子的样子,而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样子。
⑦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那个石匠,让一块在地壳里沉睡亿万年的石头有了生命,而他却把自己凿成了一块人形的石头。
⑧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前,他可能是一个享誉民间的匠人,雕刻过不计其数的石兽、石碑,甚至包括石碾这样的农具和石臼之类普通的家用器皿。
在那个时候,他或许像寻常百姓一样一面雕刻一面抽着旱烟、拉着闲话,考虑着是否把这个吃苦受累的手艺传给子孙,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只用这个手艺换得衣食,在雇主的家里饮着自酿的烈酒,直到乾坤倒悬酩酊大醉……
⑨但是某一天,他接到官府的指令,要为战死沙场的将军雕刻一头石狮子。
⑩石匠离开家的时候,回头久久地望着他的妻儿。
他没说一句话,似乎预感到这将是一次永久的诀别。
在这里,我猜测石匠当时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因为这个任务非同寻常,倘若失手必然性命难保。
但我更愿意相信,石匠当时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满怀着对将军的敬仰,他要为这个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的将军做点什么,那就是用一头骁勇无敌的石狮子镇守将军的仙府,让他的敌人和跃跃欲试的盗墓贼望而生畏。
他要为这头石狮子献出毕生所学,用他的血和生命滋养艺术和精神,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
⑪一千年后,石狮子高踞于我的面前,佐证着我的猜测。
不仅如此,它随时准备冲跃的姿态还告诉我,石匠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他也许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融为一体。
⑫我站起来,走到石狮子跟前,抚摩着它滚烫的身躯。
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40度,那是灵魂的体温,比日光更加炽烈。
它看着我,穿过千年的风雨说:
⑬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
”
⑭我点点头:“我懂。
”
⑮石狮子微笑了,它微笑的样子竟然如此亲切,就像一个脸膛黝黑的石匠,在阳光中绽开的密密麻麻的皱纹。
一千年前他忘记了微笑,而在一千年后,他微笑着递给我一只凿斧和一把雕刀。
我犹豫了一下,接过来。
在我远离石狮子的时候,一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来吧,我一直在等你。
”
(原载《大观·东京文学》)
(1)理解文中加下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
②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
(2)赏析文中⑫~⑭段划线的语句(“我站起来……我懂”)。
(3)概括第8段文字的内容,并简析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末段,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5. (11分) (2018高一上·赣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於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
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
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馀祭。
馀祭死,传夷眛。
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B .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C .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D .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嫡嗣”即嫡长子,指正房所生的儿子;也指皇位继承人。
B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C . “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中最隆重的一种,指的是以头叩地及举而不停留。
D . “上卿”为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分为上、中、下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建议不被采纳。
B . 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
光夺取王位,
C . 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 . 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后,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死吴王僚,自立为国君,他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6. (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注]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注】台: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青青色”描绘柏树的特征,“移”字是作者的行为,其原因是十分喜爱柏树青葱的秀色,也点名标题中的“新裁”。
B . 第二联“台上”与“碛中”相对比,“碛中”指沙漠,表面说无由栽种在华堂大厦,只能栖身于荒漠,实际是表达愤恨不平。
C . 第三联用字精妙,“欺”字前面冠以“脆”就写出了叶片脆弱易折,“笑”字前面冠以“狂”就写出了花的媚俗。
D . 第四联意思是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冷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实际言近旨远,作者自明心志。
E . 全诗表达技巧独特、借柏树来托物言志,又将柏树与柳树、梅花进行对比,还运用夸张的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3分)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绘瀑布飞泻和水石雷鸣的雄奇景象。
(3)白居易《琵琶行》中最后诗人再听琵琶女弹琴而潸然泪下,用“________”来形容。
8. (5分) (2016高一下·兰考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12年增产,与此同时,________。
为保障庞大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不能只靠进口粮食,而是要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传统主粮之外,寻找到一种适合国情的新主粮。
为此,________。
实际上我国已是全球马铃薯生产消费第一大国,但由于传统饮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和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够,________。
马铃薯具有易种植、产量高、营养丰、耐存储等特点,确可作为维系国内粮食供给的主粮。
9. (5分)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参看下面两个示例,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带破折号的一句话简述相关的道理、主张。
示例: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
——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至于南辕北辙。
②林巧稚大夫一生没有婚育,却成为公认的妇产科专家。
——好的学者、读者不必就是诗人或作家。
10. (5分) (2017高三下·石嘴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3月28日低调首播以来,非常“主旋律”的写实剧《人民的名义》一夜爆红。
更出乎意料的是,最让观众
着迷的角色不是大义凛然的男一号,而是充其量只是第四男主角的李达康。
连日来,“达康书记”的表情、手势,甚至双眼皮都上了热搜榜,被网民一一截图品鉴。
时下许多人都梦想如“达康书记”一样一夕走红,甚至为“红”而不择手法。
相比之下,“达康书记”的走红却与此大不相同。
饰演李达康的老戏骨吴刚,是北京人艺的台柱子,演过《茶馆》《雷雨》等剧目中的诸多角色,每一个角色他都精雕细琢。
他在话剧舞台上坚持耕耘了24年,直到58岁终于“出其不意”在大众媒体上井喷般飙红,连编剧周梅森都被他的演技“震惊”。
请综合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