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起源及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100m以上)
四、超高层的诞生
1894年美国纽约曼哈顿人寿保险大 厦(Manhattan Life Insurance Building)的落成,标志着高层建筑 发展进入超高层建筑阶段。
该建筑地上18层,高达106m
五、超高层建筑发展
1、第一阶段:1894-1931年
1972年8月,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 伯利恒市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召开,会议专门 讨论并提出了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 •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到50m) • 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到75m)
• 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到100m)
3、第三阶段:1980-至今 • 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亚洲成为高层建筑的生力军, 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筑的前10名大多集中在亚洲。 • 世界高层建筑数量在持续增加,世界最高建筑记录被 迅速竞相突破 • 超高层建筑凭借其高度高、外形美观而成为地区的标 志性建筑。 • 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实例高度比较
我国超高层实例
九、超高层建筑发展前景
• 是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 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 超高层建筑发展的社会需求更加迫切 • 会迅速的向着超高化、普遍化、功能综合化环境生态 化、管理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
广州新电视塔(海心 塔)于2009年九月 建成,包括发射天线 在内,高达600m。 海心塔别名小蛮 腰,以“广州新气象 ”为主题;塔身有“ 纤纤细腰”,呈由下 至上逐渐变小的形状 ,形态优美。
广州新电视塔
国外建筑实例----迪拜塔
六、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 1976年,广州白云宾馆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 高层建筑高度开始突破100m,进入超高层建筑发展阶段。 • 20世纪80年代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 1985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0层、160m)。20世纪80年 代最高的建筑。 • 1990年,北京京广中心(57层、208m)。我国大陆首栋突
破200m高度的超高层建筑。
• 1998年,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m)的建成使我国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七、超高层建筑的优势
• 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 • 反应经济水平,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 • 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 带动相关学科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八、超高层建筑弊端
1. 超高层建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⑴ 发生火灾地震后救援难度大 ⑵ 玻璃幕墙存在老化脱落和自爆风险 ⑶ 强风和雷电经常光顾超高层建筑 2. 超高层建筑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 ⑴ 超高层大楼会引起城市峡谷效应 ⑵ 超高层建筑的光污染影响鸟类迁徙 ⑶ 地表不堪负荷陆地沉降 3. 超高层建筑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超高层建筑产生及发展趋势
一、超高层产生及发展源动力
• 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土地供应紧张,价 格上扬,促使人们向高空发展,拓展生存 空间,在极为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 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
• 垂直运输 • 远距离通讯
• 建筑防火
三、超高层的定义
2、第二阶段:1950-197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逐步繁荣,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以简洁实用、不受传统 建筑形式束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主义超高层建筑成为发 展主流。 希尔斯大厦(Sears Tower) 楼高442.3m,地上108层, 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 418000m2,底部平面 68.7×68.7m,由9个22.9m 见方的正方形组成。保持 了世界上最高建筑物的纪 录25年。
四、超高层的诞生
1894年美国纽约曼哈顿人寿保险大 厦(Manhattan Life Insurance Building)的落成,标志着高层建筑 发展进入超高层建筑阶段。
该建筑地上18层,高达106m
五、超高层建筑发展
1、第一阶段:1894-1931年
1972年8月,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 伯利恒市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召开,会议专门 讨论并提出了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 •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到50m) • 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到75m)
• 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到100m)
3、第三阶段:1980-至今 • 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亚洲成为高层建筑的生力军, 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筑的前10名大多集中在亚洲。 • 世界高层建筑数量在持续增加,世界最高建筑记录被 迅速竞相突破 • 超高层建筑凭借其高度高、外形美观而成为地区的标 志性建筑。 • 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实例高度比较
我国超高层实例
九、超高层建筑发展前景
• 是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 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 超高层建筑发展的社会需求更加迫切 • 会迅速的向着超高化、普遍化、功能综合化环境生态 化、管理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
广州新电视塔(海心 塔)于2009年九月 建成,包括发射天线 在内,高达600m。 海心塔别名小蛮 腰,以“广州新气象 ”为主题;塔身有“ 纤纤细腰”,呈由下 至上逐渐变小的形状 ,形态优美。
广州新电视塔
国外建筑实例----迪拜塔
六、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 1976年,广州白云宾馆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 高层建筑高度开始突破100m,进入超高层建筑发展阶段。 • 20世纪80年代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 1985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0层、160m)。20世纪80年 代最高的建筑。 • 1990年,北京京广中心(57层、208m)。我国大陆首栋突
破200m高度的超高层建筑。
• 1998年,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m)的建成使我国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七、超高层建筑的优势
• 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 • 反应经济水平,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 • 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 带动相关学科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八、超高层建筑弊端
1. 超高层建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⑴ 发生火灾地震后救援难度大 ⑵ 玻璃幕墙存在老化脱落和自爆风险 ⑶ 强风和雷电经常光顾超高层建筑 2. 超高层建筑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 ⑴ 超高层大楼会引起城市峡谷效应 ⑵ 超高层建筑的光污染影响鸟类迁徙 ⑶ 地表不堪负荷陆地沉降 3. 超高层建筑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超高层建筑产生及发展趋势
一、超高层产生及发展源动力
• 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土地供应紧张,价 格上扬,促使人们向高空发展,拓展生存 空间,在极为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 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
• 垂直运输 • 远距离通讯
• 建筑防火
三、超高层的定义
2、第二阶段:1950-197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逐步繁荣,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以简洁实用、不受传统 建筑形式束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主义超高层建筑成为发 展主流。 希尔斯大厦(Sears Tower) 楼高442.3m,地上108层, 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 418000m2,底部平面 68.7×68.7m,由9个22.9m 见方的正方形组成。保持 了世界上最高建筑物的纪 录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