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一小三年级数学下册 六 年、月、日 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88~89页相关内容。
1.复习时间单位年、月、日,进一步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熟记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巩固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及区别,能熟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
重点:掌握年、月、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平年、闰年的意义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正确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多媒体课件。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你能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吗?(同学们先整理,再与同伴交流。
)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整理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请大家将你们整理的结果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分别是1,3,5,7,8,10,12月;4个小月,分别是4,6,9,11月,2月是特殊月份。
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
闰年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每4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对于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常用的计时方法,①普通计时法,②24时计时法。
1.出示教材第88页整理与复习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集体订正。
2.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师生小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化的方法以及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2题。
师课件出示一张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3题。
师引导学生分析:因为2月1日是星期三,要求3月2日是星期几,必须要知道2月有多少天,要知道2月有多少天,就必须知道201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12年不是整百年,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2012年是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再加上2天就是31天,每7天一个星期,31÷7=4……3,所以3月2日是星期五。
5.出示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是复习课,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归纳,教师适当点拨,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更全面认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概括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用因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把因数中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近似数。
二.笔算乘法
1、一位数要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多位数乘一位数概括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用因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把因数中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近似数。
二.笔算乘法
1、一位数要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多位数乘一位数概括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用因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把因数中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近似数。
二.笔算乘法
1、一位数要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
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3课时 认识分数和小数
教材第105~106页第11~16题。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分数和小数的含义,增强用分数和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及其价值。
2.在学生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巩固分数、小数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
难点:利用分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和小数的认识的知识。
(板书课题)
1.复习分数。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引导归纳: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复习小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哪些知识? 生: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及解决问题。
1.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11题。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进行独立填写,指名说意思。
2.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2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分别拿出它的13、23、16、5
6。
要求:说说每次拿出几根。
指名汇报:13是把12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12÷3=4(根);2
3表示这样
的两份,是12÷3×2=8(根)。
1
6是把12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12÷6=
2(根);5
6
表示这样的5份,是12÷6×5=10(根)。
3.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3题。
出示数线,先让学生填写数线上的数,然后集体交流,说说想法。
4.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比较4个小数的大小。
说一说: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 5.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5题。
让学生先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再涂色。
指名上台演示,说说是怎么涂的。
6.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6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你能用小数表示两种布各买了多少米吗?(8分米是1米的错误!,是0.8米,1米4分米是1.4米)
追问:买这两种布一共要付多少元? 3.6+6.2=9.8(元)
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认识分数和小数
12÷3=4(根) 12÷3×2=8(根) 12÷6=2(根) 12÷6×5=10(根) 8分米=0.8米 1米4分米=1.4米 3.6+6.2=9.8(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形成独特的见解。
在课堂上,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开放。
同时,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的目的。
二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信息窗1)第1课时1.口算下面各题。
30×8= 9×20= 60×4= 7×40= 80×5=
7×50= 70×6= 2×70= 90×4= 3×60=
2.看电影。
一张电影票30元钱。
小东和爸爸、妈妈
一起观看,需花多少钱购票?
3. 一箱苹果60元,张叔叔买了6箱,一共花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
1. 30×8=240 9×20=180 60×4=240 7×40=280 80×5=400
7×50=350 70×6=420 2×70=140 90×4=360 3×60=180
2. 30×3=90(元)
3. 60×6=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