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在语文学科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总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具体规定,如“学会汉语拼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等,这些目标说明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侧重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语文学习的水平;“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如课程目标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大板块,在一定水准上表达了语文的实践性;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侧重的是审美的陶冶和情感的升华,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准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维目标”是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方向和依据,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按照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实行阐述。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基本要素
在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表述要掌握五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表达其规范性以及学科特点,所以需要大家明确这五个要素的基本内容。

一是行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其主体是学生,因为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达成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目标应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

在具体表述中教师可采用“学生能……”、”学生会……”等形式来阐述
二是行为动词,在表述中行为动词应具有可测量、可操作、可理解的,如”说出、写出、解释、复述、默写、背诵”等词对学习的结果有所明确,可使用到教学目标的表述中;
三是行为对象,指的是确定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一般来说,行为对象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行为对象能使学习具有导向性,同时也能表达出学习的重点,所以在表述中要针对文本内容明确行为对象。

四是行为条件,也叫行为情境,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的指定学习行为,如“借助汉语词典……”、”在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等,从而为学习结果提供了特定的范围限制。

五是行为标准,一般可采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或准确率来衡量,如“准确无误地背诵……”“五分钟内完成……”这些表述旨在表达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水准。

总来说之,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适用于全体学生,要表达科学性、分层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它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