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虹伶浅析迪里拜尔的艺术风格上海音乐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虹伶浅析迪⾥拜尔的艺术风格上海⾳乐学院
郭虹伶浅析迪⾥拜尔的艺术风格上海⾳乐学院
⼀、⾃⾝条件因素
通常⼀个⼈嗓⾳的⾳⾊会受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制约所致,例如个⼈的体质、体形,嗓⾳⽣理器官的条件,如共鸣腔体结构、容积,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声道的规格尺⼨等。
⼈与⼈之间的基础嗓⾳发声⽣理条件⽅⾯的种种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客观⽣理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正是这种差异影响了歌唱家的⼈声嗓⾳发声性能和嗓⾳歌唱声学特征,形成规格各异,相互区别的⼈声嗓⾳歌唱声部。
从⽣理条件⽅⾯来讲,迪⾥拜尔个头不⾼,但⾝材丰满,脖⼦短(代表着声带短,符合花腔⼥⾼⾳的条件),所以她⾼⾳有张⼒,低⾳圆润、厚实,声⾳具有⾦属般的穿透⼒,通过⼒度反差所传达的戏剧效果较强。
新中国成⽴后,他怀着对祖国、对艺术⽆限热爱的⾚诚之⼼,在四⼗多年的声乐教学⽣涯中,为祖国培育出许许多多著名的声乐艺术家,最为著名的就是⾄今活跃在世界声乐舞台上的迪⾥拜尔。
沈湘教授认为在歌唱要素中,⼼理要素是处于主动的、主导的⾸要地位,其他有关歌唱发声的⽣理要素,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以及唇、齿、⾆、⽛、喉这些形成语⾳的器官,都是处在被动的从属地位,它们的运动都受着⼼理活动的⽀配。
所以,沈湘先⽣常说:“要学好唱,光有好嗓⼦不⾏,还得有⼀个好脑⼦。
”沈湘教授说:“⼀个声乐⼯作者应⾛全⾯发展的道路,决不能只满⾜于能唱上⼏⾸歌.我们常说某⼈会学,我想就是指他既⽤功⼜会⽤功,⽽不⾜死⽤功。
这⾥说的会⽤功与死⽤功,是个学习⽅法问题,也是个思想⽅法问题.有了正确的思想⽅法,才能不⾛或少⾛育路。
”迪⾥拜尔做到的是⽤科
学的⽅法进⾏刻苦训练和学习,获得了长⾜的进步
先说歌唱的呼吸。
在唱法上呼吸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和发⾳、共鸣、咬字和吐词都有直接的关系。
吸⽓要⽤⿐⼦和嘴⼀起吸,⽓要吸得深。
深吸⽓时横隔膜是下降状态,胸腔底部呈扩张状态。
,演唱者应当感觉在演唱时也始终保持着吸⽓的状态,就是有时候我们说的“吸着点唱”,实际上吸着唱是⼀种想象的错觉,和打哈⽋很接近,它能很省⼒的把⽓控制住,在唱的时候,主动想着“吸中有呼、呼中有吸”这种“⼜吸⼜呼”的感觉。
既能很好的控制⽓息,⼜能使⽓息畅通、声⾳流动起来。
”
正确的歌唱⽅法,那就是⾃然地、容易地、舒服地歌唱。
美声唱法要求真假声绝对的混合、运⽤全⾝的腔体进⾏歌唱,最低⾳到最⾼⾳都要圆润饱满,⾳⾊要统⼀,能绝对灵活流畅地从嗓⾳的⼀端唱到另⼀端,所发的每⼀⾳符都是清晰⽽有⼒的,⾳阶中的每⼀⾳符与其上或其下相临的⾳符在⾳质与优美上听起来是⼀样的。
共鸣的腔体在歌唱时都要积极的打开,正确的共鸣⽅法,沈湘教授只⽤了六个字:“让声⾳落下来”,也就是说,让声⾳落在嗓⼦眼⼉上。
3、意⼤利艺术歌曲
意⼤利语词汇⼤多数以元⾳结尾。
意⼤利语被称作是世界上最适于歌唱的语⾔。
⾸先,意⼤利语母⾳⾳⾊圆润、纯正,⼤部分为元⾳,从⽣理学和⾳韵学上来看,没有任何⼀种语⾔能够⽐意⼤利语更简单、更完美。
其次,意⼤利语语⾳清晰,⾳序均匀⽽有节奏,每个⾳发出时都浑厚丰满,使⼈在朗读时可体验到流动般的⾳乐感,⽽在演唱时⼜能体验到清晰圆润的语⾔感。
更加重要的是,意⼤利语不同于德语和法语(以辅⾳的⾳素居多),它绝⼤多
数的词汇都是以元⾳结尾,⽽且即便是⼀个很长的单词,最后⼀个元⾳要发的与前⾯所有元⾳⼀样清晰。
这些优点都可以使演唱者更舒适、⾃如地将喉部打开,使声⾳连贯,⾳⾊统⼀。
意⼤利歌曲⼏乎是迪⾥拜尔⾳乐会中占分量最多的艺术歌曲,这不仅仅是由于意⼤利艺术歌曲的作品篇幅较⼩,容易演唱,同时演唱时可以更为讲究⾳⾊的多变,情感也⽐较凝练。
意⼤利歌曲的演唱风格相对于法国、德奥艺术歌曲⽽⾔是⽐较朴素的,它并不注重与诗歌的结合,⽽与⽣活密切相关,但与意⼤利古典艺术歌曲相⽐风格仍然⽐较夸张、⾃由和随性,却⼜不失典雅。
从总体来看,德、意艺术歌曲的⾳域不宽,在演唱时都以中声区为⼟,它既没有强⼒的⾼⾳,亦⽆厚重的低⾳,它们适⽤于任何声⾳,在演唱⽅⾯要求声⾳连贯流畅,⾳⾊柔和,⾳量适中,强弱对⽐相对平稳;不同之处在于民族性格和语⾳的差异。
迪⾥拜尔演唱的意⼤利歌曲主要有贝尔格莱尼的《妮娜》、《假如你爱我》乔尔达尼的《我亲爱的》,马尔蒂尼的《爱情的喜悦》,等。
经典的艺术歌曲是真正检验歌唱家艺术修养⾼低的试⾦⽯这些歌曲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迪⾥拜尔在演唱或典雅、或朴素、或⾃由夸张的声乐艺术作品时⾼超的技术驾驭能⼒和情感上的理解能⼒。
⼆、迪⾥拜尔在声乐⼤师班中传授的教学要点
迪⾥拜尔认为,声乐表演应该抓住以下⼏个关键要素:即⽓息、共鸣、发声、吐字、和情感。
下⾯就来分述:
1、歌唱的⽓息
迪⾥拜尔强调⽓息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时保持⼀个良好的吸⽓状态,打哈⽋的状态,深呼吸,⽤⿐⼦和嘴⼀起深吸,演唱者应
当感觉在演唱时也始终保持着吸⽓的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吸着点唱”,,保持⼀个良好的吸⽓状态,⼀定不能僵,他既要松动也要流动,要根据⾳⾼的不同起反向的作⽤,腔体要保持⼀种⾮常积极的打开的状态。
⽓息是歌唱的基础,很多学员唱歌时⾳⾼会偏低或不稳,是因为呼吸和腔体⽐例调整和保持的状态不平均。
她说:“唱歌全⾝都要积极,⼀⼝⽓扎进去,全⾝要站稳,把⾃⼰‘戳’在地上感受⽓息,第⼀⼝⽓⼀定要落底,⾳越⾼,⽓越深,位置也应越低。
”她认为没有根的声⾳就没有感染⼒,这个“根”指的就是⽓息。
2、歌唱的共鸣歌唱时的腔体是产⽣共鸣的基础,共鸣是决定⾳⾊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声带振动产⽣声⾳,要靠共鸣把声⾳扩⼤和美化。
迪⾥拜尔在这个问题上则要求学员们在起⾳的时候就张⼤⼝腔,让声⾳贴着后咽壁往下“吸”着唱,最终让声
⾳“落”在“嗓⼦眼⼉”上。
充分的使⽤了共鸣,就可以⽤最⼩的⼒量唱出最⼤的效果,也就是可以⽤最少的本钱得到最⼤的共鸣。
如果共鸣⽤的不多,完全让嗓⼦使劲的话,唱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出问题的。
迪⾥拜尔常在课上强调,歌唱共鸣的三要素就是⽓息、发声和共鸣,⼈在不同的年龄,⾝体状态和声带状态都会发⽣变化,我们要在歌唱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调整,尽量把这三要素⾥把它们调整到平衡、统⼀的最佳状态。
3、歌唱的发声
唱歌讲起来很简单,要做到唱好是⼀个⾮常漫长的需要磨合的过程,是因为每个⼈腔体的构造不⼀样。
在歌唱的发声⽅⾯,迪⾥拜尔也有很独到的见解,她常常强调我们在唱歌时要把声⾳“放平,腔体要保持⼀种⾮常积极地打开的状态,是打开腔体的后边、也叫内张嘴,字永远在⼀个地⽅,放在墙体的⾥⾯。
,唱歌的状态⼀直是积极地,不管⾼⾳还是低⾳,⾳⾊⼀定要统⼀。
唱歌时脑⼦⾛在声⾳的前⾯,声⾳从哪出去从那回来。
上⾼⾳时后咽盖打开⼀点,⽓要沉下来。
把声⾳搁在腔体⾥唱,⽤⽓去管它,把声⾳挂在⽓上,声⾳要轻巧,不能重,把声⾳要像珠⼦⼀样连起来,呼吸要随着⾳⾼的不同发⽣变化,声⾳越⾼⼒量越⼤,呼吸和⾳⾼要呈相反的⽅向⾛。
要注意,声⾳从上往下⾛时容易掉下来,⽓息⼀定要⽀撑住,⼀定要做到统⼀。
4、歌唱的咬字吐字
迪⾥拜尔认为要唱好歌曲,吐字咬字很重要。
演唱中国歌曲跟外国作品的最⼤区别就是
语⾔不同,发⾳的不同。
“字正腔圆”是演唱中国歌曲的准则,做到字正⾳准、语⽓⽣动、使字与声相互作⽤、协调⽽达到完美结合,,⼒求把字、⾳清晰地送到每个观众的⽿朵⾥。
每⼀个字都说在⽓上,字与⽓互不相弃,字头清晰、不发虚,咬字要咬满并很快到位。
字永远在⼀个地⽅,放在腔体⾥⾯,守着嗓⼦眼⼉换字,咬字吐字要准确,最好能⼀张⼝就到那个位置。
唱好外国歌的先决条件是先把语⾔念好,拿到⼀⾸歌先要念,要朗诵,在唱歌之前要先逐句、逐词进⾏中外⽂对译,搞清楚每⼀句唱的是什么意思,每⼀个词是什么意思,这样你才能知道情绪的变化,才能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
她还主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学习歌唱中所需要的外语,如意⼤利语、法语、德语等,不但学习发⾳规则,也要尽可能的精通这门语⾔,这对于学习美声唱法的⼈来说是⾮常重要的。
5、歌唱的情感处理
歌唱是⽤⼈声表现⾳乐与情感的艺术。
迪⾥拜尔认为要把歌唱的优美、动听,使观众喜欢听,听起来令⼈感动,真正体验到这是⼀种⼈声⾳乐美感的愉悦享受,这就要求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艺术表演才能。
这种才能包括⾳乐上有良好的⾳乐修养(好的乐感)和美妙的歌喉。
所谓“乐感”就是演唱者表现⾳乐的美感,歌唱者情感的处理。
乐感也就是⾳乐感觉,它包括⾳准感、节奏感、旋律感、律动感、⾳韵感、语⽓感。
⼀个好的歌唱演员往往要具备这样⼏个素质:、嗓⾳条件好、、⾳乐感觉好、演唱技巧好、、⽂化修养⾼、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灵的投⼊与真情的流露。
她⼀再的告诉⼤家,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会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唱者只能算是个歌唱匠⼈。
想要唱好⼀⾸作品,必须想要了解它的内容和时代背景,要深⼊到歌词⾥去,让⾃⼰置⾝于歌词创作的情景之中,去深⼊体验,为其感动、受其感染。
要想感动别⼈,先要感动⾃⼰。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作为⼀个世界级的歌唱家,迪⾥拜尔在授课中将⾃⼰多年的演出经验、技巧、⽅法和理念毫⽆保留地传授给学⽣,希望通过⾃⼰的努⼒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层次⾼⽔平的声乐⼈才,提⾼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总体⽔平,将中国更多的优秀歌唱者带出国门,⾛向世界。
她对于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