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形成)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形成) 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 互相作用, 互相作用,形成动态平衡 使血液保持液体状态 使血管壁保持正常通透性 使损伤组织的修复
病因病理
致病因素——促动和激发凝血过程—— 促动和激发凝血过程 致病因素 促动和激发凝血过程 防御能力——破坏凝血 超过了机体抗凝的防御能力 破坏凝血 超过了机体抗凝的防御能力 和抗凝血之间的动态平衡 和抗凝血之间的动态平衡——血管内凝血 动态平衡 血管内凝血
6.红细胞形态 . •血片中可见损伤红细胞呈盔甲形、三角形、 血片中可见损伤红细胞呈盔甲形、三角形、 血片中可见损伤红细胞呈盔甲形 棘形及小球形红细胞, 棘形及小球形红细胞,亦可见红细胞碎片 •破碎红细胞>2%有诊断意义 破碎红细胞> % 破碎红细胞
瀑布学说: 瀑布学说: 凝血过程——促酶反应 促酶反应——凝血酶和纤维蛋白。 凝血酶和 凝血过程 促酶反应 凝血酶 纤维蛋白。
病因病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1、外感毒邪:血热、血寒 、外感毒邪:血热、 2、跌打损伤:瘀血阻络 、跌打损伤: 3、久病正虚:气虚、气滞 、久病正虚:气虚、
1、外感毒邪(血热、血寒) 、外感毒邪(血热、血寒) 热邪( 热邪(风、热、燥、火)化火,——煎熬津 化火, 煎熬津 血液黏滞——脉络瘀阻 脉络瘀阻——瘀血 液——血液黏滞 血液黏滞 脉络瘀阻 瘀血 寒邪羁留 由气深入血络, 寒邪羁留——由气深入血络,寒性收引凝滞 羁留 由气深入血络 寒性收引凝滞— —筋脉拘挛收缩 筋脉拘挛收缩——瘀血 筋脉拘挛收缩 瘀血 《医林改错》说:“血受寒则凝结块,血受 医林改错》 血受寒则凝结块, 热则煎熬成块。 热则煎熬成块。”
3.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反映凝血)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反映凝血) •正常值 ~4g/L,低于 .5g/L有诊断 正常值:2~ / ,低于1. / 有诊断 正常值 意义 •但老年人、孕妇、感染及肿瘤均可使其基 但老年人、孕妇、 但老年人 础水平增高,动态观察,有持续下降, 础水平增高,动态观察,有持续下降,虽 未达到1.5g/L以下,亦有诊断价值 未达到 / 以下, 以下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外源凝血因子消耗 •正常值 •正常值:11~13秒,超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APTT 正常值:11~13秒 超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秒以上为异常,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 早期。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 早期
•DIC时由于参与此过程的凝血因子被消耗 时由于参与此过程的凝血因子被消耗 •同时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 同时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同时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肝病及某些出血性疾病 肝病及某些出血性疾病APTT/PT亦延( APTT) ( 反映内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源凝血因子消耗) 源凝血因子消耗)
•正常值 正常值:32~43秒,较正常对照延长 秒以上为异常,如DIC后期继发 秒以上为异常, 正常值 秒 较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后期继发 纤溶亢进时;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 早期。 纤溶亢进时;APT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 早期
[本节的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 了解DIC的概念。 的概念。 了解 的概念 2.熟悉 熟悉DIC的中医病因病机。 的中医病因病机。 熟悉 的中医病因病机 3.掌握 掌握DIC的中医辨证要点与辨证治疗。 的中医辨证要点与辨证治疗。 掌握 的中医辨证要点与辨证治疗
DIC
概 念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 断 急救治疗 附 录 病案分析
DIC
概 念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 断 急救治疗 附 录 病案分析
二、现代医学认为DIC的常见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 的常见病因
1.感染性疾病:首位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2.恶性肿瘤与白血病 恶性肿瘤与白血病 3. 病理产科 4.大手术及严重创伤 大手术及严重创伤 5.内科与儿科疾病 内科与儿科疾病
3、久病正虚 、 气虚(久病) 推动血流力量减弱——血行 气虚(久病)——推动血流力量减弱 推动血流力量减弱 血行 减慢,血流不畅——血积为瘀 减慢,血流不畅 血积为瘀 血虚气滞(病邪入络)——血行受阻 血行受阻——瘀血 血虚气滞(病邪入络)——血行受阻——瘀血 • 《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脉, 医林改错》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脉, 血脉无气,必停留而瘀。 血脉无气,必停留而瘀。” • 因此气虚、气滞均能导致血流不畅,形成瘀 因此气虚、气滞均能导致血流不畅, 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覃小兰
预习病例1:患者病例特点如下
1、有明确外伤史和外伤挤压史 、有明确外伤史和 外伤史 2、进行性加重腹部疼痛、胀痛,伴有腰背部痛 、进行性加重腹部疼痛、胀痛, 3、查体见腹膨隆,叩诊鼓音,腹肌紧张,压痛、 、查体见腹膨隆,叩诊鼓音,腹肌紧张,压痛、 反跳痛可疑,左下腹可见一6× × 大小包块, 反跳痛可疑,左下腹可见一 ×3×3cm大小包块, 大小包块 质软,青紫,压痛明显,后来腹部腹穿出洗肉水 质软,青紫,压痛明显,后来腹部腹穿出洗肉水 样液体 4、辅助检查提示肾功肌酐、尿素氮增高,腹部 肾功肌酐、 、辅助检查提示肾功肌酐 尿素氮增高,腹部B 未发现有价值的阳性体征, 超、CT未发现有价值的阳性体征,腰椎 提示 未发现有价值的阳性体征 腰椎CT提示 腰3锥体撕脱性骨折 锥体撕脱性骨折 5、剖腹探察发现肠壁脓胎附着,肠系膜血管广 、剖腹探察发现肠壁脓胎附着, 泛血栓形成,横结肠明显胀气,肠温低, 泛血栓形成,横结肠明显胀气,肠温低,空、回 肠可见肠壁挫损伤,胃血管也有血栓形成, 肠可见肠壁挫损伤,胃血管也有血栓形成,胃壁 苍白,脾包膜完整,可见斑片状白斑, 苍白,脾包膜完整,可见斑片状白斑,腹膜后饱 满
2、跌打损伤 、
外伤——脉道受损,造成失血——紫斑、呕血、 脉道受损,造成失血 紫斑、 外伤 脉道受损 紫斑 呕血、 便血——血虚气滞 血虚气滞——瘀血 便血 血虚气滞 瘀血
组织损伤——造成局部气血凝滞 造成局部气血凝滞——营卫稽留 组织损伤 造成局部气血凝滞 营卫稽留 于经脉之中——血泣不行,气血淤滞 血泣不行, 于经脉之中 血泣不行 气血淤滞——瘀血 瘀血
DIC
概 念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 断 急救治疗 附 录 病案分析
临床诊断要点
1.出血倾向 . 2. 休克或微循环障碍 3. 微血管栓塞 4. 微血管病性溶血
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表明有92%的DIC患者,可通过 的 患者, 临床资料表明有 患者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纤维蛋白原定量* 纤维蛋白原定量 3P试验 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3P试验) 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试验 试验) 试验 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D-二聚体 二聚体 项试验室检查确诊, 等5项试验室检查确诊,而需要其他检查方法 项试验室检查确诊 帮助诊断者仅7%。 帮助诊断者仅 。 上述5项检测简单、易行,可在 上述 项检测简单、易行,可在1~2h内给临床 项检测简单 内给临床 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4.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 3P试验) . 试验) 试验 •反映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试验的方法,是 反映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试验的方法, 反映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试验的方法 检测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过筛试 检测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验 •但只能检测大的 但只能检测大的FDP--x/y ( 纤维蛋白降 但只能检测大的 解产物)碎片,故晚期DICFDP--d/e 可为阴 解产物)碎片,故晚期 性 •参考值:阴性 参考值: 参考值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DIC的早、中期。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 的早、 临床意义 的早 中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念
1. 全身性血栓 出血综合征 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 2. 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 3. 是在严重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是在严重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亢进 凝血系统被激活, 4. 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发生凝血,形成微血栓,消 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发生凝血,形成微血栓, 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耗大量的凝血因子,继发地激活纤溶系统 5. 并伴有血小板功能障碍 6. 引起全身性出血 引起全身性出血 • 中医学虽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医学虽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这一 ) 名称,但归属于“血证” 温病” 名称,但归属于“血证”、“温病”等范畴
诊
断
1、挤压综合症 、 2、腹部闭合性创伤 、 (1)腹腔内脏器广泛性挫伤 ) (2)创伤性胰腺炎? )创伤性胰腺炎? (3)腹膜后血肿? )腹膜后血肿?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4、多脏器功能衰竭 、
预习病例2:患者死亡原因
• 剖宫产致子宫下段裂伤未及时发现引起大 出血,失血性休克, 出血,失血性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内凝 ( 血)所致肠黏膜肠壁及系膜出血淤血 • 多脏器出血淤血 • 不可逆死亡
DIC时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主要有: 时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主要有: 时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主要有 1.病原体及其毒素对血小板的破坏 病原体及其毒素对血小板的破坏 2.DIC病理过程中血小板的消耗 病理过程中血小板的消耗 3.抗原 抗体复合物对血小板的作用 抗原-抗体复合物对血小板的作用 抗原 4.异物对血小板的直接作用 异物对血小板的直接作用 5.血小板在广泛损伤的血管部位的粘附 血小板在广泛损伤的血管部位的粘附 6.血小板在脏器中阻留 血小板在脏器中阻留 7.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产生 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产生 的凝血酶
致病因素① 致病因素①
微血管(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② 微血管(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②
凝血系统被激活③ 凝血系统被激活③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奋⑦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奋⑦
广泛的微血栓④ 广泛的微血栓④
加重出血⑧ 加重出血⑧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⑤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⑤
全身性出血⑥ 全身性出血⑥
致病因素的刺激
组织因子合成/释放
凝血酶形成
继发性纤溶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激活
血管内纤维蛋白生成
凝血因子耗竭
出血
血栓形成 出血 组织坏死
正常凝血生理------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正常凝血生理 三个阶段 凝血活酶生成阶段 (1)第一阶段为凝血活酶生成阶段; )第一阶段为凝血活酶生成阶段; (2)第二阶段为凝血酶生成阶段; 凝血酶生成阶段 )第二阶段为凝血酶生成阶段;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3)第三阶段为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为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血液凝固后,第四阶段就是纤维蛋白溶 血液凝固后,第四阶段就是纤维蛋白溶 阶段(凝血纤溶过程的最后阶段)。 解阶段(凝血纤溶过程的最后阶段)。
各种原因侵及血脉 损伤脉络
DIC
气血耗损、 气血耗损、凝滞 出血 瘀血(血栓) 瘀血(血栓)
病 机 示
阻碍气血正常运行 脏腑失却濡养, 脏腑失却濡养,机能异常 气、血、阴、阳虚损 阴竭阳脱, 阴竭阳脱,危及生命
意 图
从中医学的瘀血范畴探讨DIC的 病因病机
• 中医的瘀血理论实质上概括了 中医的瘀血理论实质上概括了DIC综合症 综合症 的内容 瘀血(血栓) 血液淤积不行— 瘀血(血栓)——血液淤积不行 血液淤积不行 —血阻脉络,已离经脉之血妄行——出 血阻脉络,已离经脉之血妄行 出 血阻脉络 血
5.D一二聚体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一二聚体测定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一二聚体测定( •对DIC诊断有较高特异性,并可和原发性 对 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纤溶作鉴别 •D-二聚体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形式 二聚体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形式 及溶解发生, 及溶解发生,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无 创性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