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作者:盛伟
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6年第7期
临安市国土资源局盛伟
临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土地资源“先天不足”“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用地空
间制约严重。
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和新增用地指标的不断缩减,临安市用
地需求增长与土地供应约束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015年以来,临安市在土地控紧的背景下,
多措并举,拓展空间,集约发展,全力破解土地瓶颈,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上报使用农转用指
标2991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600亩、盘活存量970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290亩、垦造耕地2781亩(含水田516亩),有效缓解了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一、抓规划优空问
临安市秉持“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理念,强化规划对资源配置的纲领性作用,加快
推进多规融合和市、镇两级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编制完成《临安市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纲要(2014-2040)》,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调节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获批,13个镇的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也已全部获批,全市用地布局得到重构和优化。
一是土地利用与
发展战略结合更为紧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相统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性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相联动,形成了“一张图、一张网、一个库和一套实施机制”,各规划间无缝对接,全市发展战略落地的步调
更为一致。
二是用地空间总量更加合理,扩展边界范围较规划调整完善前压缩60%,城乡建设
用地规模得到增加,据统计,13个镇的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后,预计新增建设用地426个项目、832个地块、7143亩。
三是用地布局更加优化,统筹全市域空间资源余量,将之向重点区域、
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倾斜,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住宅向社区集中,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抓对接争空间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临安市紧盯上级的政策动向,加强汇报交流,尽最大
努力争取理解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省留规划指标,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下,临安市被列入新
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年度调节机制试点市,获得了扩展边界内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4000亩的试点规模。
二是积极争取计划外指标,2015年,上级下达给临安市的切块指标仅仅只有845亩,其中农用地723亩,难以满足临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该市通过各种途径,向上争取新
增建设用地指标2423亩,其中农用地2181亩,分别是切块指标的287%和302%,追加指标数位居杭州七县(市、区)第一。
同时,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圆满完成农转用报批任务,农转用
报批计划执行率1OO%,计划执行率和报批速度居杭州七县(市、区)第一。
三是积极争取戴帽
指标,紧紧抓住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等9个部门联合开展“坡地村镇”试点的机会,把湍
口众安氡温泉二期和天目上尤坞卡马拉雅度假村项目列入了全省首批试点,获得了100亩戴帽
指标。
三、抓整治拓空问
积极应对“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要求,竭力筹措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拓展发展空间,避免项目报批受阻。
一是不断加大垦造耕地力度,进一步规范垦造耕地项目管理,出台
《垦造耕地项目管理办法)《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实施意见),调整补充耕地成本回收款收取
标准,提高占用水田成本。
2015年批准实施“旱改水”项目3个,规划新增水田548亩(其中
省级示范项目1个);垦造耕地278l亩,其中水田516亩,分别是任务数的116%和103%。
二
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申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8个,规划复垦542亩,申请挂
钩指标530亩,其中水田363亩,有力缓解了建设项目占用水田的报批压力。
竣工验收农村土
地综合整治项目10个,复垦776亩。
三是强力推进“三改一拆”,狠抓“双百攻坚再行动”,2015年共拆违157,8万平方米,完成“三改”110.6万平方米,所有村(社区)通过“无违建”初验和公示。
四、抓存量腾空问
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手”发力,倒逼转型,提升质效,促进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
一是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步伐,出台《关于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意见》,鼓励对
不符合现行规划用途、利用粗放、布局散乱、闲置废弃的存量建设用地实施再开发,2015年共
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290亩。
二是着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针对批而未供的具体情况和成因,按照“加快土地供应、异地置换盘活、完善手续补办、查清情况核销”等手段,消化
批而未供土地3600亩,盘活存量土地970亩。
三是妥善处置闲置土地,认真分析每宗土地闲置的原因,按照“消除障碍动工一批、帮扶解困开发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采取措施收回一批、因地制宜处理一批”等办法,推进处置工作。
同时完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流程.建立闲置
土地处置工作机制,规范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和处置程序,有效降低土地闲置率。
五、抓政策节空问
大力倡导“亩产论英雄”理念,致力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促进“亩产倍增”。
一
是出台《加强产业用地管理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产业用地评价、
准人、出让和监管工作,所有工业项目出让前开展产业论证,出让后将《产业用地履约监管协议》《国有建设用地交地协议书》从原先的土地出让合同中剥离,由镇街和用地单位签订,促
进合同“瘦身”和监管“强身”,使各项职能回归本位。
同时,全面实行工业用地履约保证金
制度,提高产业准人标准,促进节约集约。
二是完善政策奖励,对新建多层厂房5000平方米以上,容积率1.1以上的企业,第三层按20元,平方米,第四层起按25元,平方米给予资助;
对加层提高容积率的,在不改变原有用途的前提下,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切实引导企业向空
间要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单位土地效益。
三是进行亩产贡献排名,调查梳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用地情况,对单个企业的亩产贡献和镇(街道)规上企业的综合亩产贡献进行排序,作为
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开展亩产贡献奖评选,对年度销售收入上亿元且
实缴税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亩产销售产值占40%、亩产实缴税金占60%的权重比例进行综合考核,并对前六名企业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