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是一首七言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首诗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芜,渭城已远波声小。
金铜仙人辞汉歌注音:
mào líng liú láng qiū fēng kè ,yè wén mǎ sī xiǎo wú jì 。
huà lán guì shù xuán qiū xiāng ,sān shí liù gōng tǔ huā bì 。
wèi guān qiān niú zhǐ qiān lǐ ,dōng guān suān fēng shè móu zǐ 。
kōng jiāng hàn yuè chū gōng mén ,yì jun1 qīng lèi rú qiān shuǐ 。
shuāi lán sòng kè xián yáng dào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
xié pán dú chū yuè huāng liáng ,wèi chéng yǐ yuǎn bō shēng xiǎo 。
金铜仙人辞汉歌翻译: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掩埋的刘郎,似乎秋风过客匆忙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旧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假如有感情,也会由于哀痛而变得年轻。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芜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慢慢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金铜仙人辞汉歌字词解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
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
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魏青龙五年(237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
牵车:一作“舝车”。
舝,同“辖”,车轴头。
这里是驾驶的意思。
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李长吉:即李贺,字长吉。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刘郎:指汉武帝。
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
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快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马嘶:传奇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
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
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
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
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
铅水:比方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
客指铜人。
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故代指长安。
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有情天亦老:意为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假如有人的情感,也会由于经常伤感而年轻。
⒂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⒃渭城:秦都咸阳,代指长安。
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
渭城在渭水北岸。
金铜仙人辞汉歌背景: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想,这首诗大约是唐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
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此诗写作时间距公元907年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缘由,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会。
自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
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
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安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间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
却不料进京以后,处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终不得不含愤离去。
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
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全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
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幻想长生不老。
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尽管他在世时威严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
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珍贵精神。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亮、丰满,也为下句展现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
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
阗。
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照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芜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筑的,耸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特别宏伟。
魏明帝景初元年(233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行致”,而被留在霸城。
习凿齿《汉晋春秋》说:“金狄或泣,因留霸城。
”李贺有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行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奇妙传奇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漂亮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
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受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
“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
“指千里”言道路遥远。
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
“东关”句言气候恶劣。
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
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
句中“酸”、“射”二字,新颖奇妙而
又浑厚凝重。
特殊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
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悲伤的色调。
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围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亮。
“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
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
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