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修2教案系列之第7讲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高三地理选修2教案系列
第7讲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1、位置范围:华北平原:北起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

地跨京、津、冀、鲁、豫、皖、苏等五省二市,经纬范围大致为35°N-40°N,115°E-120°E。

2形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
积而成。

(因此其土层深厚、肥沃);组成:平原西部地区是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缓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低平原;她的主体部分是冲积低平原,高产农田是缓斜平原。

特点: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只有4米左右。

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一般超过50平方千米)。

二、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

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

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人类不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黄滩海平原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黄淮海平原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辛店洼为例
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治理: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
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为例
形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

旱季,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

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

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加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过程。

因此,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土体脱盐
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咸水淡化
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1、黄淮海鱼塘-台田模式与珠江三角洲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具有的共同点是( C )
A.治理风沙地
B.治理盐碱地
C.发展立体农业
D.两地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2、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规律是( C )
A.春秋返盐,冬夏淋盐
B.春秋淋盐,冬夏返盐
C.春秋返盐,7、8月淋盐
D.春旱返盐,夏雨淋盐
3、黄淮海平原涝洼盐碱地之所以开发潜力较大,是因为这部分土地:( A )
①分布集中②水土资源丰富③盐碱化程度小④养育着大量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读下图“沿116°E局部地形剖面图”和我国A、B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回答:
地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均耕地(亩/人)
A262 1.40.20.3
B69 1.1 1.1 1.8
2)A、B两地区中,从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利用的角度看,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是B
地区。

从自然条件考虑,A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有:
旱涝、盐碱、风沙、水资源短缺。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B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5.左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中、低产田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图中D地农作物产量比G地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G地位于山麓冲积扇平原,地下水水质好,排水好,土壤不易盐碱化(4分);D地位于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地下水的水位高、排水不畅,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土壤易盐碱化
2)D地农田改造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A.兴修水利,大水漫灌B.扩大耐盐碱作物种植面积C.合理排灌,调节水盐运动D.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田生态环境3)对D地进行农田改造有何重大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③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4)要加快D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除了采取农田改造措施外,该地区还需采取哪些举措?
①应用各种适用农业科技;②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③面向市场,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⑤组织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8分,每点2分,能答满四点即可得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