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导入为主线,探究《有理数及加法》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情境导入为主线,探究《有理数及其加法》教学设计方案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整数的扩充,包括了正数、负数和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它不仅涉及到有理数的性质和规律,而且与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教学有理数及其加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法则,而且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用多种方式表示有理数的加法,能够发展学生的数感、逻辑性、推理性等思维能力。

本文是一份关于《有理数及其加法》的教学设计方案,它以情境导入为主线,通过探究发现、演示示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理数的加法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示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表达、操作和合作等能力。

本文还对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目标。

本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参考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教学《有理数及其加法》这一内容。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其他教师和研究者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关注和探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技能目标: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能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有理数的加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有理数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加法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示
有理数的加法中正负号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利用生活中的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情景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

例如: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引出负温度和温差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温差,引入有理数和有理数的加法。

教师可以提问:北京冬天的最低温度是10℃,夏天的最高温度是40℃,那么北京一年中的温差是多少?如果用有理数来表示温差,应该怎么写?如果要计算两个地方的温差,应该怎么做?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小学所学的正数、负数、绝对值等概念,并引出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什么是绝对值?什么样的数叫做有理数?有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2、探究发现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并归纳总结。

例如: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给出的几个有理数相加的例子,并尝试自己计算结果,并检验是否正确。

例如:3+5=?5+(3)=?5+(3)=?0+(3)=?
教师让学生根据例子中所涉及到的不同情况(同号相加、异号相加、零与任意数相加),自主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相加时遵循的三条运算法则,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例如:同号相加时,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时,符号由绝对值大者决定,绝对值相减;零与任意数相加时,结果等于任意数。

3、演示示范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有理数的加法,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加法,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3+5=2,在数轴上表示为从3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到达2点;5+(3)=2,在数轴上表示为从5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到达2点;5+(3)=8,在数轴上表示为从5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到达8点;0+(3)=3,在数轴上表示为从0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到达3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两个有理数相加,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2+(4)=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为把2看作是从原点开始沿着x轴向右移动2个单位所到达点(2,0)的坐标值,把4看作是从原点开始沿着y轴向下移动4个单位所到达点(0,4)的坐标值,然后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两个点所对应向量之和就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另一个顶点所对应向量(0,4)+(2,0)=(2,4),也就是这两个点坐标值之和。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或软件操作,亲身体验有理数的加法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示,并观察正负号和大小关系如何变化。

例如: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物或软件操作,在数轴上表示几个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加,并观察正负号和大小关系如何变化。

例如:让学生用火柴棍或电子游戏在一条直线上表示
2+6=4,6+2=4,6+(2)=4,6+(2)=8等,并观察正负号和大小关系如何
变化。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物或软件操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几个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加,并观察正负号和大小关系如何变化。

例如:让学生用几何图形软件或纸笔工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1,2)+(3,4)=(2,2),(1,2)+(3,4)=(2,2),(1,
2)+(3,4)=(2,2),(1,2)+(3,4)=(2,2)等,并观察正负号和大小关系如何变化。

5、合作交流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理数的加法练习和实际问题的探讨,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决教材上给出的一个关于海拔高度变化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并向全班展示和解释。

问题是:小明从海拔100米处爬山到海拔800米处后下山到海拔300米处,请问他爬升了多少米?下降了多少米?他总共改变了多少米的海拔高度?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几何图形软件或纸笔工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几个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加,并思考为什么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两个有理数相加,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引出负温度和温差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温差,引入有理数和有理数的加法。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小学所学的正数、负数、绝对值等概念,并引出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举例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有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并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可循?
2、新课探究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给出的几个有理数相加的例子,并尝试自己计算结果,并检验是否正确。

让学生根据例子中所涉及到的不同情况(同号相加、异号相加、零与任意数相加),自主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相加时遵循的三条运算法则,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让学生根据运算法则,完成教材上给出的几个练习题,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让学生思考运算法则中正负号变化的原因,并用具体情境来解释。

例如,同号相加时符号不变,是因为两个同向力合成后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异号相加时符号由绝对值大者决定,是因为两个反向力合成后沿着绝对值大者所在方向。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给出的一个关于海拔高度变化问题,并尝试用有理数来表示海拔高度,并用有理数相加来计算海拔高度变化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决教材上给出的另一个关于海拔高度变化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并向全班展示和解释。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有理数相加来解决,并举例说明。

例如,计算收支差额、计算电荷总量等。

4、新课拓展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给出的一个关于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两个有理数相加问题,并尝试按照提示步骤进行操作,并观察结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几何图形软件或纸笔工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几个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加,并观察正负号和大小关系如何变化。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两个有理数相加,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例如,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看作是从原点开始沿着x轴或y轴移动一定距离所到达点的坐标值,然后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两个点所对应向量之和就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另一个顶点所对应向量,也就是这两个点坐标值之和。

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节课所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及所遇到困难和收获。

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并归纳本节课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理数的加法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示。

主要方法是:情境导入法;探究发现法;演示示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提出改进措施和目标。

六、【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观察、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应用和表示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结果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教师要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否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有理数的加法,并能分析正负号的变化规律。

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或批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优点: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并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数轴或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有理数的加法,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理数的加法练习和实际问题的探讨,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本节课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动画、游戏等,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或问题,没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没有让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背后所蕴含的数感、逻辑性、推理性等。

3、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合他们的任务或问题,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更多地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和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

课件思考:
思考本节课所学内容与之前所学内容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应用。

例如:有理数与整数、分数、小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整数、分数、小数的加法运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理数在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中有哪些应用?
思考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例如:为什么要学习有理数?有理数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有什么作用?有理数为我们打开了哪些新的视野和领域?
思考本节课所学内容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疑惑,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入和拓展自己的学习。

例如:有理数还有哪些其他的运算?有理数还可以用哪些其他的方式表示?有理数还可以解决哪些其他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