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的立体建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
的立体建构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高校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难题,近年来,高校危
机事件的发生接近一半源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是心理
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建立四个层级(心理健康中心-辅导员-心理
委员-宿舍长)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力图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
动态,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该立体机制中,宿舍长是基本信息源,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切实需要,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针对学生
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帮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立体式的进行干预,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合适的心理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干预
作者简介:刘胜晨,男,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辅导员,
助教,硕士,专业方向: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姬高雅,女,天津理工大学
中环信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辅导员、思政教师。

助教,硕士,专业方向: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项目:2020年度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XJP1901)。

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高校在做好日常教学
和安全工作任务后,对于学生心理安全也高度重视起来。

目前关于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研究论文正稳步增长,2008年至今,增长较快,以“高校心理健康”
为主题,搜索到约一万篇论文,其中涉及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的论文约150篇,
可见,目前高校对于学生心理预防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路
径而言,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主导理念贯穿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引导大
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了新视角、新选择和新突破。

有利于建立更加完整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预防干预
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朋辈心理帮扶能力。

1.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是大学生评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一
阶段,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生活方式,学习节奏,业余时间活动等方面,都与
高中阶段大相径庭,在适应问题里,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点,一是学生需要住宿舍,与室友和谐相处是首先要上的一堂课,和睦的室友关系是大学愉快生活的开端;
二是独立的生活方式,高中阶段很多同学还有父母照顾,现在凡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尤其是生活上的小事,比如,懒惰,不讲卫生等等,这些“小事”处理不好,极易影响宿舍关系,导致宿舍矛盾;三是竞争的环境,在高中大家比拼的是自己
的学习和成绩,但是大学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善于交际,演讲,工作积极主动,会唱歌,懂音乐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自信,然而,还有
很多同学能力平平,自身没有亮点,此类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产生抑郁
倾向。

适应问题是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一类问题。

需要学生调整好心态面对环境
的改变。

1.2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从高考的紧张学习氛围中进入到大学这样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各种业
余生活的丰富,活动的多样性,使得他们人际交往的渠道和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同时面对宿舍成员,也要求他们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然而,目前大
学生的自我中心现象较明显,人际交往中更加缺乏共情,加之不同家庭出身而带
来的背景差距,使得现在自尊心极强学生在人际中倍感自卑和压力。

1.3 人格受辱
人格受辱表现在个人尊严及人格遭受严重侵犯。

每年在新生筛查过程中,都
会发现一些有过“校园欺凌”经历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比普通人要强,并且比普通人更加敏感,然而这部分学生抗挫折能力往往较差,这大学这样
多变的环境中,犯错,受到批评等情况时,容易产生极端行为以及长时间的自我
怀疑和情绪压抑。

时间长了,这些症状就会带来心理问题。

1.4 抑郁问题
抑郁问题,是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头号杀手,近两年的数据显示,大
学生中有4%的人群患有严重抑郁症状(在心理专科医院就诊过,且有服药经历),有10%-20%的人群有抑郁倾向。

【1】抑郁原因很多,有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学习
能力差,没有特长,身材,长相等等各种影响因素。

这种抑郁,往往伴随着焦虑
状态,更加影响学生日常学生和生活。

并且由于缺乏自信,又导致适应和人际关
系问题,社会支持系统较差,自行恢复困难等恶性循环问题。

2.“四位一体”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
“院-系-班-寝”四级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自下而上进行
信息汇总识别,宿舍长和心理委员主要进行信息监察和报送,辅导员层面对信息
进行汇总,明确学生情况和问题所在,针对性进行谈话、问询,联系家长等等,
将收集到的信息上报给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中心通过量表测量和咨询师
约谈等方式,明确学生心理问题程度和风险等级,针对性进行帮扶。

同时自上而
下将学生情况反馈到系辅导员手中,由辅导员负责重点关注,同时结合班委和宿
舍长,开展精准“帮扶”和关注。

2.1 “四位一体”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的主要内容
表2-1 “四位一体”的主要框架
宿舍长:宿舍长作为宿舍成员的核心,对宿舍成员的信息掌握具有及时准确
的特点,对于宿舍成员的关注度也最高,因此,宿舍长作为第一级监察人员和信
息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院校,学生宿舍分为四人间和六人间,
每个宿舍一名宿舍长,宿舍长需要掌握的即是本宿舍成员信息,因此,从信息量
和工作量上来说,都有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这也是宿舍长做第一级信
息员的时效性保证。

心理委员:每个自然班设立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属于班干部,具有一定
的职能。

心理委员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是连接着学校与同学的桥梁,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她有两种角色身份,显性角色:班干部、心灵使者;隐性角色:辅导员的助手、心理咨询中心的信息员。

心理负责与
宿舍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班级同学最新心理动态,同时,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心理委员也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由于心理委员有专门培训课程,因此,心理委员的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识别出一定心理问题的表征,能够快速发
现问题,结合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的在班级内容开展心理辅导和
危机干预。

辅导员:辅导员属于老师,宿舍长和心理委员作为信息员,第一时间需要汇
报的人就是辅导员,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同时也是担负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负责人,辅导员主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针对个别同学,
结合信息员的反馈,进行谈心谈话,具体了解学生情况,同时联系学生家长,明
确学生遇到的问题性质和自身情绪状态变化。

因辅导员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知识
和学生工作经验,结合学生和家长反馈,一般能够准确识别学生心理问题根源,
并提供具体解决措施,帮助学生跨过心理障碍,调节情绪状态。

辅导员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充足,学生信任度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情况。

方便及时判断和
鉴别。

心理健康中心:校级心理健康中心,由专业心理教师负责,主要负责学生心
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

针对辅导员无法解决的学生心理问题,往往
交给校心理健康中心,有专业的咨询师进行面谈,可以明确学生问题类型和性质,简单判断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对于不同心理问题学生采取不同措施,目前主
要分三类,第一,个人调节能力强,无需太多关注,情绪稳定,生活学习正常。

第二,有一些心理问题,个人无法排解,需要专业或者他人帮助,但是总体状态
较好,无轻生自杀念头。

第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明显的心理异常表现,生
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情绪低落或波动大,以抑郁,躁狂症状为常见,少部分
有精神类障碍。

这部分学生往往需要转介到心理专科医院。

3.“四位一体”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的优势与创新
3.1 高效的信息通道
“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可以保证学生信息及时有效
传递到辅导员,宿舍长负责本宿舍三到五人的心理动态信息跟踪和汇报,心理委
员负责本班所有宿舍长的心理动态信息汇总,然后一对一对接到辅导员手中。


常一个班三十到四十人左右,少部分班级人数达到五十左右,四人间宿舍分布大
约为10间左右,六人间宿舍分布约为7间左右。

因此,总体来说,心理委员的
工作量也是较少的。

这样,心理委员可以快速收集有关学生心理动态信息及时
准确上报给辅导员,保障了高效的学生心理动态信息。

3.2 全员参与信息完善
班级宿舍的管理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全体班级学生,高校的优势在于
绝大多数学生住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由家长陪读,这部分学生理论上都是重点
关注学生。

所以以宿舍为单位的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可以短时间内做到全员
覆盖,同时信息收集也可以做到完整准确。

3.3 针对性强
预警机制讲求快速,准确,干预机制同样需要精准有效,“四位一体”的模式,可以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反馈,并且做出应急危机干预。

这里面起作用的
就是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具备一定朋辈辅导知识和技能,可以配合辅导员做危机
干预工作,由于心理委员深入在学生群体中,关键时刻可以及时出现在“现场”,第一时间处理危机事件。

加上宿舍长和其他班委,在学校介入干预工作之前,他
们是主力军。

3.4 管理和方法创新
“四位一体”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模式,从高校管理模式上来说,
心理委员和宿舍长是“标配”,宿舍长兼顾多方面工作内容,心理委员和宿舍长
的结合,就可以将心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现有的管理模式和资源,就可以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方法创新,建立宿舍长和心理委员的学生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后,可以
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工作。

以往心理预警工作开展局限在心理普查,时间久,规模大,往往有漏网之鱼,并且测评结果难以判断真伪,存在一定
差异性。

“四位一体”模式可以做到以面到点的模式,不仅覆盖全,同时信息准确。

4.“四位一体”模式的教育功能
4.1 管理和教育功能优化
“四位一体”模式预警功能取决于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这个层面最重要
的是心理委员和宿舍长。

然而从干预机制角度来说,四级网格化模式同样具有强
大的活力。

“四位一体”的布局简单的转化即可扩展自身职能,例如将心理委员对应到
学委,就可以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信息反馈渠道。

4.2 宿舍长榜样作用
宿舍长的功能强大,如果宿舍长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培养,很多工作开展起来
就会很简单。

早自习,晚点名等意外情况就会很少。

4.3 广泛的互助行动
首先信息渠道通畅后,宿舍长的积极性调动后,宿舍成员积极性也会提高,
可以广泛的开展朋辈的互助行动:戒烟、戒网瘾、学习组、运动组等等。

5.“四位一体”模式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5.1 宿舍长工作态度和质量不高。

由于宿舍长选举具有随机性,完全在宿舍同学互不了解情况下定下来的,难
免存在用人不察,选人不淑的情况,后期在信息反馈中不积极主动,不提供准确
信息等。

因此,开学之初,对于宿舍长选拔应当有规范性,辅导员老师可以参与
评选过程。

5.2 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和准确。

由于心理委员参与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备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宿舍长往往对于心理学知识较为欠缺,他们不清楚如何报告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因此,利用心理委员培训宿舍长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质量和心理
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工作质量。

5.3 宿舍不集中
实际情况中,男女分楼,不同班级同学混宿情况。

这种情况一旦需要深入宿舍,就会有很多不便,因此,班级主要干部在这就要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班委性别分配中应当具有合理性。

5.4 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自上、自下传递过程中,心理委员需要与宿舍长密切沟通配合,养成良好互动关系,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6.总结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和社会关注。

在高校危机事件中,有一半事故原因源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四位一体”模式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紧密的工作网格,保证每位学生都在管理和关注中,将大学宿舍建成“心理健康工作的堡垒”。

参考文献:
[1]田文海,刘春丽.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
刊,2020,12(05):75-80.
[2]梁淑艳,陈福宗.新时代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心理预警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9(10):139-141.
[3]潘颖.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西部素质教
育,2019,5(07):97+109.
[4]景慧.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与对策——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例[J].智库时
代,2018(31):83+85.
[5]孙小杰.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8(07):94.
[6]倪铁军,王锃,倪志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亟待建立[N]. 科技日报,2015-04-23(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