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肉制品调查报告
肉制品调查报告肉制品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肉制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肉制品的生产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肉制品的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养殖、屠宰、加工和包装。
首先,养殖环节是肉制品质量的关键。
我们调查了几个养殖场,发现一些养殖场存在动物饲养密度过大、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动物福利构成威胁,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其次,屠宰环节是确保肉制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们参观了一家屠宰场,发现该场的卫生条件良好,操作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屠宰过程中的动物疾病筛查不够严格、屠宰工人操作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肉制品受到污染,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再次,加工和包装环节是决定肉制品质量和口感的关键。
我们调查了几家肉制品加工厂,发现其中一些企业存在使用添加剂过量、掺杂非肉类成分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肉制品的质量,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二、肉制品的销售环节肉制品的销售环节也是我们调查的重点。
我们走访了多个超市和肉类市场,发现一些销售者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标注等问题。
一些肉制品标榜“无激素”、“无抗生素”,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此外,一些销售者也存在销售过期肉制品的情况,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三、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福利问题:一些养殖场存在动物饲养密度过大、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等问题,对动物福利构成威胁。
2. 食品安全问题:屠宰过程中的动物疾病筛查不够严格、屠宰工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可能导致肉制品受到污染,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3. 添加剂问题:一些加工厂存在使用添加剂过量、掺杂非肉类成分等问题,不仅影响肉制品的质量,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肉制品加工企业产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肉制品加工企业产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58 2011,Vo1.25,No.12专题论述肉类研究M EAT RESEARCH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CHINA MEATRESE RCH CENIER肉制品加工企业产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尹蓉学-,王卫z一,徐文华1,周再勇(1.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 1400;2.成都大学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106)摘要:食品加工已成为高风险行业,风险的关键是产品安全性。
企业通过风险评估揭示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有效实施 HACCP管理和栅栏控制,可将存在的风险降低至最小限度。
本文通过分析肉类加工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企业构建产品安全风险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肉制品;产品安全;风险防范Safety Risks and Prevention of Processed Meat ProductsYIN Rong—xue ,W ANG W ei 一,XU W en-hua ,ZHOU Zai—yong(1.Chengdu Hope Food Co.Ltd.,Chengdu 611400,China;2.M eat Processing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China)Abstract:Food processing has been a high risk industry.The key to risk comes from the safety of processed products. Riskassessment enables f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o reveal potentially unsafe conditions SO that existing risks can be minimized byimplementing HACCP and hurdle control measures.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analyze potential risks in meat processing an ddiscuss how to construct an effective mechan ism for product safety contro1.Key words:meat products;product safety;risk prevention中图分类号:TS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1)12—0058—03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 21世纪 80年代提出的丰富人们菜篮子的工程开始,人们已经逐渐不被肉、禽、蛋、奶的供应所困扰。
江苏省南通市肉制品风险隐患调查分析
跃 ,许 庆 忠
2 2 6 0 0 6 ; 江苏省如皋市卫生监督所,江苏如皋 2 2 6 6 0 0 ;
2 2 6 4 0 0 )
江 苏省 如 东县 卫 生监督 所 ,江 苏如 东
摘
要 : 目的 :通过 收集 肉制 品的风险 隐患信 息 ,为 肉制 品安 全性评估 、相 关政策 法规及 标准规 范的制 定和监 管提 供
展对策 [ J ] .福建水产 ,2 0 1 1 , 3 3 ( 2 ) : 8 9 .
[ 2 ]大连 水 产养 殖 公 司 . S C / T 3 2 1 2 . 2 0 0 0[ S ] .
S t u d y o n t h e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S lt a e d Ke l p P r o c e s s
l e ms o f s lt a e d k e l p p r o c e s s i n g i n d u s t r y,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o f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s lt a e d k e l p,wh i c h wa s v e y r u s e f u l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a l t e d k e l p i n d u s t r y .
肉制品加工业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措施
肉制品加工业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措施肉制品加工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是肉制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肉制品加工业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在肉制品加工业中,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生物风险、化学风险和物理风险。
生物风险生物风险主要来源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
寄生虫主要有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
这些微生物和寄生虫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化学风险化学风险主要来源于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和污染物质。
兽药残留包括抗生素、激素、抗寄生虫药等,长期摄入可能导致人体抗药性增强、激素失调等问题。
非法添加剂如瘦肉精、孔雀石绿等,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污染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可能来源于饲养环境、加工过程等环节。
物理风险物理风险主要来源于异物污染,如铁钉、骨头、塑料等。
这些异物可能来源于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对消费者造成物理伤害。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为了确保肉制品的食品安全,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控措施。
生物风险防控1.加强原料采购管理,确保原料来源的安全性。
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2.强化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杀菌等操作。
3.提高产品的杀菌效果,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不受病原微生物污染。
4.加强产品检验,对产品进行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检测,确保产品合格。
化学风险防控1.加强饲料、兽药的管理,严禁使用非法添加剂。
2.建立严格的兽药使用记录,确保兽药残留不超过国家标准。
3.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监控,减少污染物质的风险。
4.完善产品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化学物质检测,确保产品安全。
物理风险防控1.加强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管理,减少异物污染的可能性。
2.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
关于肉制品风险分析与质量管理的思考
关于肉制品风险分析与质量管理的思考自2011年双汇肉制品的“瘦肉精事件”(有问题的肉制品流入济源双汇肉制品有限公司),有关“瘦肉精”一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之中,随之引发了群众对肉制品行业的广泛关注。
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引导或鼓励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控制水平、生产管理水平、产品创新研发水平、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肉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肉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其质量安全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其安全性,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一、肉制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根据《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目前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或不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包括热加工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预制调理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等4个类别。
目前,全市共有获证肉制品生产企业542家,占全市生产企业的15.12%,其中合川、荣昌、江津、丰都、XX等5个区县分布较多,占全市肉制品总数的32.47%。
截止目前,在2022年前10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生产环节肉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123批次,占生产环节不合格总数的13.6%,比重较大。
二、肉制品生产加工中的主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现阶段,肉制品生产加工方式主要有煮、泡、发酵等,在食品的生产加工中,由于涉及很多复杂的环节,原料、加工环境、食品添加剂、加工工艺等因素都可能对食品造成影响,因此对其安全性的控制也具有较大难度。
一是原料对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的影响。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是其安全性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以“瘦肉精事件”为例,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会滥用兽药或激素,导致畜禽肉类中的化学药剂残留量过高。
除此之外,还存在原料重金属污染、抗生素及抗菌素残留超标等风险的可能。
如果将此类原材料应用到食品加工中,会从源头上降低食品的安全性,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肉制品企业自查风险报告
肉制品企业自查风险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肉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几年中,肉制品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和信任,也给肉制品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肉制品企业自查风险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对肉制品企业自查风险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肉制品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食品安全风险和肉制品企业自查的必要性进行概述,并说明撰写本报告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食品安全风险的概述、肉制品企业自查的必要性以及自查风险的主要要点。
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未来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肉制品企业自查风险,并获得深入的知识和建议。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肉制品企业开展自查风险报告,并提高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概述和自查风险的主要要点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以及自查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通过总结和建议,指导企业如何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并展望未来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帮助肉制品企业加强自我管理,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2.正文2.1 食品安全风险概述食品安全风险是指食品中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
食品安全风险可能来源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原料或配料的污染、储存运输环节中的不当处理以及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等各个环节。
食品安全风险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吃了有问题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传染病、过敏反应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国家食品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肉制品加工财务风险评估
肉制品加工财务风险评估优质的原材料是生产高质量肉制品的基础和保证,优质的原材料特点是透明度高、气味天然、色泽自然、口感新鲜等。
对于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来说,选择优质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而优质原材料的标准就是完整、干净、无异味、无损伤和无病疫的新鲜肉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高端肉制品市场迅速崛起。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优质肉制品的品质和品牌,对于高端、特色的产品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此,肉制品加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肉制品加工作为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将动物肉类进行脱水、加工和保存,从而延长其保质期、改善口感、提高营养丰富程度等工具。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得到更好的产品质量和研发竞争力。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肉制品加工基本策略肉制品是食品中的一大类,包括了各种肉类和副产品,如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等。
肉制品加工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一个行业,其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肉制品加工行业在保障国内供应的同时,还可以为国际市场提供优质的肉制品产品,因此肉制品加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肉制品加工需要科学、严谨的技术和管理,下面将对肉制品加工领域的基本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原材料采购1、优质原材料选购优质的原材料是生产高质量肉制品的基础和保证,优质的原材料特点是透明度高、气味天然、色泽自然、口感新鲜等。
对于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来说,选择优质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而优质原材料的标准就是完整、干净、无异味、无损伤和无病疫的新鲜肉类。
2、供应链管理加强原材料供应链管理,可以确保原材料质量更稳定,这样不仅能提高肉制品工艺品质,降低产品变异量,更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做到合规经营。
火腿肠生产加工市场风险分析
火腿肠生产加工市场风险分析火腿肠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加工肉制品,具有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在火腿肠生产加工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将对火腿肠生产加工市场风险进行分析。
首先,原料供应风险。
火腿肠的主要原料是猪肉、鸡肉等。
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同时,猪肉市场存在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风险,会对猪肉供应造成不利影响。
鸡肉市场也存在价格波动和禽流感等风险。
因此,火腿肠生产加工企业需要与可靠的原料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原料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产品质量风险。
火腿肠作为食品品类,产品质量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引发产品召回、消费者投诉等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和销售情况。
因此,火腿肠生产加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消费者需求。
第三,市场竞争风险。
火腿肠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许多同类型产品的竞争。
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品质、价格、促销等方面。
若不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推广手段,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和利润减少的风险。
火腿肠生产加工企业需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并通过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差异化服务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第四,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若火腿肠生产加工企业未能遵循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引发消费者健康风险、食品拒绝接受等不良后果。
为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火腿肠生产加工企业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第五,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火腿肠作为消费品,其市场需求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消费观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若市场需求出现大幅度波动,可能导致销售下滑、盈利能力降低等风险。
因此,火腿肠生产加工企业需要定期调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火腿肠生产加工市场存在原料供应、产品质量、市场竞争、食品安全和市场需求波动等风险。
虾肉制品生产加工技术风险分析
虾肉制品生产加工技术风险分析虾肉制品是一种常见的海鲜制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虾肉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风险,需要加以分析和防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虾肉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涉及到虾的采购和运输。
在虾的采购过程中,存在着虾的品种、大小、新鲜度等方面的风险。
不同品种的虾具有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如果不加以区分和控制,可能会导致产品口感的不稳定性。
此外,虾的大小和新鲜度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大虾通常具有更好的口感和口感,但成本也较高。
而新鲜度不佳的虾容易产生异味和不良反应,对产品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以避免虾的腐败和变质。
其次,虾肉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涉及到脱壳、去肠泥、成形、调味等多个环节。
在脱壳过程中,存在虾壳残留的风险,特别是机械脱壳方法容易造成虾壳碎片的混入,对产品的食用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去肠泥过程中需要彻底清除虾的消化道中的泥沙和残渣,以避免对产品口感和卫生质量的影响。
成形环节需要对虾肉进行压制或模塑,以形成一定的形状和质感,而技术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形状的不规则或质地的不均匀。
调味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类型和消费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配,而过量或不当的调料使用可能会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卫生质量。
此外,在虾肉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如细菌污染、添加剂使用不当、工艺控制不当等。
细菌污染可能导致产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加工过程中未进行适当的杀菌处理。
添加剂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产品的卫生质量和营养成分产生负面影响,如防腐剂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过敏反应。
工艺控制的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的味道、质感和口感的不稳定性,如炸制温度不当可能造成表面过焦或过生。
为了降低虾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供应链,选择优质的虾源,确保虾的品种、大小和新鲜度符合要求。
2.优化虾的采购、储存和运输过程,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虾的腐败和变质。
肉制品加工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实现了稳步发展。
本年度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年度工作回顾1. 政策环境-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肉制品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助力肉制品企业健康发展。
2. 市场状况- 肉制品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 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不断拓展,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成为肉制品销售的新亮点。
3. 技术创新- 肉制品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如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大,如植物肉、功能性肉制品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4. 行业自律- 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肉制品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 企业间合作不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主要工作成果1. 产能提升-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肉制品企业产能得到有效提升,满足市场需求。
- 2023年,我国肉制品总产能达到XX万吨,同比增长XX%。
2. 产品质量安全- 肉制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
-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3. 品牌建设- 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 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肉制品品牌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
4. 产业升级- 肉制品行业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 植物肉、功能性肉制品等新兴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四、存在问题1. 产能过剩- 部分地区肉制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2. 产品同质化- 部分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肉制品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肉制品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摘要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2005年增长13.7%,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因此,肉制品消费需求增长与2005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
2006年我国肉制品行业共实现销售额128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9.64%;全年肉类总产量8100万吨,比上年增长4.6%。
肉制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上升,偿债能力增强,发展能力较好,营运能力增强,行业整体运行平稳高效。
在肉制品消费中,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我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到2010年,我国低温肉制品市场容量将达4100多万吨。
我国肉制品生产大省包括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内蒙古,山东稳居规模第一位,河南发展较快直追山东,四川规模虽大盈利较差,江苏盈利较好发展较快,内蒙古后起之秀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肉制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前20家企业资产占总行业的51%,销售收入占总行业的52.5%,利润比重为69%。
由于2006年肉制品行业稳定增长,前20家企业利润比重远远高于销售收入比重,表明这20家企业总体盈利能力比较强。
销售收入排名前20家的企业在规模和盈利上存在较大差别,授信政策应区分。
重点推荐运营效率高、盈利能力强的6家企业,主要是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河南汇通集团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驰中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肉制品行业整体运行态势趋稳,行业运行风险适中。
肉制品行业发展有利因素较多,对于银行来说,要区别对待不同企业,对盈利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适当放宽授信额度。
由于肉制品行业投资增速回升,谨防过渡投资,因此从总体上不宜增加对肉制品行业的授信额度,维持目前额度即可,另外可加大对低温肉制品生产项目授信额度。
肉制品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摘要一、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逐渐加强从下图可以看出,肉制品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不大,但近几年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增势,尤其在2007年猪肉成本大幅提升的压力下,总产值占GDP比重依然保持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市场价格上涨的带动。
2007年11月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8.24%,2006年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9.0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肉制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2006年中国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并不是顺风前进,产业链受到几次资源安全性撞击,除局部地区水旱灾外,禽高致病流感的阴影依然笼罩,生猪脑膜炎及不明高热病困扰着养殖。
与此同时,引发了价格波动。
这些因素给全行业或局部地域在生产上、加工上和市场上都形成了不小震荡,表现出生产起伏、价格迷茫、供需不稳,给企业运行带来许多困难。
但由于企业成熟度不断提升,集约化程度不断成长,因而2006年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虽有些下降,但总产值依然保持增长:一是肉类行业仍具吸引力,投资量增加;二是肉类市场继续扩容,销售量增加;三是企业运作平稳,经济效益增加。
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近几年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态势,收入增长增速在19%以上,平均值为29.77%。
2006年行业销售收入为1283.56亿元,2007年11月达到了1474.18亿元,预计年底时将接近1700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肉制品加工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二)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带动消费升级行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因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我国GDP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直接带动了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和肉禽及其制品消费支出单位: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肉禽及其制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2003年的7.27%,下降到2006年的6.27%,但消费性支出以平均每年增加9.59%的速度上涨,肉禽及其制品消费除2006年外保持上升。
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点清单
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点清单Word格式风险评估序号环节存在的可能风险危害分析防控措施适用产品类别发生频率严重程度购进、使用原料肉中含有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肠道可能导致产品含有使人致对每批原料肉进行索证(动物检疫合致病菌、致病性球菌、旋毛低高格证),加强原料肉的自检工作,并全部产品病的病原体和寄生虫虫、弓形体、猪囊虫等致病报请当地动检所抽样检测性寄生虫购进、使用含有瘦肉精、兽可能导致产品中含有瘦肉药残留、含有违规使用违禁精、兽药残留超标、含有有低高对每批原料肉进行索证索票,同时对全部产品原料药物或含有重金属的原料违禁药物或重金属--铅、每批原料肉进行廋肉精检测肉砷、汞、镉等超标1原辅料环原料肉未按照要求进行低节可能导致原料肉腐败中高按照冷藏要求运输全部产品温冷藏运输生产用水达不到生活饮用可能导致产品重金属超标、定期对使用的生产用水按照《生活饮存在有害金属或微生物污低高全部产品水标准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进行监测染购进、使用霉变、过期或质量不达标的辅料(香辛料、可能导致产品物理性、化学对每批辅料尽量索证索票,批批抽检,辅料食用油等),或贮存不当而低高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对辅料库进行定期全部产品性或生物学污染使辅料霉变、鼠啃、污染等检查损害的加强冷库的管理,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原料存储原料肉库房(冷存放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可能导致产品含有使人致验检疫不合格的、来路不明的原料肉2检疫不合格的、来路不明或病的病原体和寄生虫;成品中高一律不得入库;做到原料肉先进先出,全部产品环节库)过期的原料肉腐败变质定期对冷库进行清理,及时清理掉过期肉序号环节添加剂物3质环节生产环节生产环节风险评估存在的可能风险危害分析防控措施适用产品类别发生频率严重程度购买、使用工业级添加物质工业级添加剂:可能导致产购买获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企业食品添加剂或工品重金属--铅、砷、汞、镉生产的食品级添加剂;按国家标准要或超剂量、超范围使用食品低中全部产品业级添加物等超标或有害金属进入产求使用,建议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添添加剂品;食品添加剂超标加食品添加剂原料肉解冻工艺原料肉过度解冻可能导致产品变质低高建议在15-18℃环境8-15小时完成全部产品原料肉修整不细致,残留异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增加原料原料肉修整可能导致异物或碎骨混入低高肉修整后的验收环节,尽可能剔除可全部产品物或碎骨能混入异物配料配料人工添加或称量不准可能导致超量添加,影响产高低按照GB2760标准要求添加;对称量设全部产品确品风味备进行检定腌制的配料比例或浓度不可能导致过氧化值或酸价有腌制工艺的产腌制工艺超标、酸腐或产品贮藏期间低按照工艺要配比腌制材料和腌制时间够品褪色快晾晒或晾挂工艺受到外界污染物污染可能导致物理性、化学性或低高做好产品防护,防止受到外来或污染有晾晒或晾挂工生物学污染物污染虫蝇的叮咬艺的产品煮制或蒸煮工艺热加工温度或时间不够可能导致产品变质,过氧化低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合理控制热加工有煮制或蒸煮工值或酸价超标的时间和温度艺的产品烘烤或熏烤工艺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产生可能导致产品含有苯并(a)低高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合理控制时间和有烘烤或熏烤工焦化芘温度艺的产品灌装工艺产品灌装前存储时间太长可能导致产品变质,过氧化低高腌制结束4小时之内灌装成型有灌装要求的产值或酸价超标品冷却温度达不到工艺要求;可能导致产品变质,过氧化有冷却工艺的产冷却工艺冷却时间不够;受到外界污值或酸价超标,可能受到物低低0-4℃6小时内完成品染物污染理性、化学性或生物学污染发酵温度、时间和相对湿度可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繁殖,低高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合理控制发酵温有发酵工艺的产控制达不到工艺要求成品风味改变度、时间和相对湿度品风险评估序号环节存在的可能风险危害分析防控措施适用产品类别发生频率包装间低温、恒温控制达不可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繁殖,低高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合理控制包装间到工艺要求加快产品变质温度,同时尽量缩短包装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制品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摘要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2005年增长13.7%,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因此,肉制品消费需求增长与2005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
2006年我国肉制品行业共实现销售额128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9.64%;全年肉类总产量8100万吨,比上年增长4.6%。
肉制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上升,偿债能力增强,发展能力较好,营运能力增强,行业整体运行平稳高效。
在肉制品消费中,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我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到2010年,我国低温肉制品市场容量将达4100多万吨。
我国肉制品生产大省包括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内蒙古,山东稳居规模第一位,河南发展较快直追山东,四川规模虽大盈利较差,江苏盈利较好发展较快,内蒙古后起之秀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肉制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前20家企业资产占总行业的51%,销售收入占总行业的52.5%,利润比重为69%。
由于2006年肉制品行业稳定增长,前20家企业利润比重远远高于销售收入比重,表明这20家企业总体盈利能力比较强。
销售收入排名前20家的企业在规模和盈利上存在较大差别,授信政策应区分。
重点推荐运营效率高、盈利能力强的6家企业,主要是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河南汇通集团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驰中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肉制品行业整体运行态势趋稳,行业运行风险适中。
肉制品行业发展有利因素较多,对于银行来说,要区别对待不同企业,对盈利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适当放宽授信额度。
由于肉制品行业投资增速回升,谨防过渡投资,因此从总体上不宜增加对肉制品行业的授信额度,维持目前额度即可,另外可加大对低温肉制品生产项目授信额度。
目录附表附图第一部分2007年肉制品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2006年我国肉制品行业共实现销售额128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9.64%;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月1.646千克,同比提高了2.61%,占肉禽类消费比重的55.69%。
2006年全年肉类总产量8100万吨,比上年增长4.6%。
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4.3%、5.3%和7.8%。
虽然我国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但我国肉制品的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还不到10%,而同期发达国家肉制品已占到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我国肉制品产销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肉制品行业正处于转型期,资源配置地域性突出,同时大规模的现代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存,先进的流通方式与落后流通方式并存,发达的城市市场与分散的农村市场并存。
2006年我国肉制品行业企业数量为1073个,比2005年增加8.38%;全行业资产总额逐年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2006年资产增速上升为10.07%,2006年肉制品行业总资产额为645.54亿元;从业人员与企业规模类似逐年上升,2006年为27.6万人比2005年增加10.18%。
2006年全国肉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99%,利润58.2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1.77%。
2006年全国肉制品行业景气度持续,较快的投资增速带动了肉制品产量的高速增长,同时销售利润率也有所上升,反映出利润增长不仅是由销售增长拉动的,也是受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支撑的。
2006年,肉制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上升,偿债能力增强,发展能力较好,营运能力增强,行业整体运行平稳高效。
第一章2007年肉制品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2007年肉制品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肉制品消费需求总量及趋势分析2006年我国肉制品行业共实现销售额128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9.64%;自1998年以来我国肉制品消费不断增加,增速逐年增加,2005年肉制品消费增长速度达到顶峰,为34.81%,2006年增速下滑。
预计2007年肉制品消费仍呈上升趋势,增速应在20%左右。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 1998~2006年肉制品销售额及增速二、肉制品消费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月1.646千克,同比提高了2.61%,占肉禽类消费比重的55.69%。
从各省市来看,广西城镇居民每月人均猪肉购买量达到2.70千克,居全国之首;其次是广东省,为2.45千克。
全国共有18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宁夏、西藏、青海、内蒙古等五省的每月人均消费量还不到1千克。
从肉类消费结构来看,江西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比重最大,占肉禽类消费的67.40%,贵州、湖北、云南、四川、湖南和福建等省猪肉消费比重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宁夏、西藏和青海等地区猪肉消费比重低于45%,特别是新疆、宁夏和西藏等西部地区由于受饮食习惯、生产结构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牛羊肉消费比重较大,而猪肉消费比重较小。
三、2007年需求预测“十五”期间,肉类工业销售总额由733.43亿元增加到2255.55亿元,增加量为1522.12亿元,年平均增量304.4亿元,5年总增长207.5%。
2006年肉制品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83.56亿元,同比增长19.64%,增速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增长水平;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54亿元。
整体看来肉制品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欧美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在70-120kg,东方民族消费习惯以素食为主,也许不会达到西方民族那样年人均消费量,但目前我国人均消费的水平仍然很低。
近年来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由于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逐年下降,而肉类食品消费总量仍不断增加,这使得人们的食品消费升级成为可能。
在肉制品消费中,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我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到2010年,我国低温肉制品市场容量将达4100多万吨;从肉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国内肉类产量中猪肉占总量的64%,其次是禽肉占20%,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占10%和6%,这一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预测2010年我国GDP总量将接近1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8万亿美元以上。
届时,全国人口按13.48亿计算,人均GDP总量将接近1700美元。
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对肉类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因此预测2007年及未来几年,我国肉类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成长期,完成由老成熟行业向新朝阳行业的转换和过渡。
第二节2007年肉制品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肉制品行业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全年肉类总产量8100万吨,比上年增长4.6%。
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4.3%、5.3%和7.8%。
虽然我国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但我国肉制品的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还不到10%,而同期发达国家肉制品已占到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我国肉制品产销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 1998~2006年肉类产量及增速二、肉类产量结构我国肉类产量结构和肉类消费结构类似,肉类产量仍是以猪肉为主,但自1998年以来,猪肉产量比重呈下降趋势,牛羊肉产量比重则相反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肉类产量结构中,猪牛羊传统肉类占到80%,其中猪肉占比少于上年为63.79%,而牛羊肉占比上升,分别为10.06%和6.18%。
可以看出我国肉类生产和消费,仍以猪肉为主,其次是牛肉,再次是羊肉,这与西方以牛羊以及禽类的饮食习惯有明显的区别。
表1 1998~2006年肉类产量结构肉类产量(万吨)猪牛羊肉猪肉牛肉羊肉19985723.8080.33%67.85%8.38% 4.10%19995949.0080.05%67.33%8.50% 4.22%20006125.3578.99%65.82%8.70% 4.47%20016333.9279.35%66.06%8.67% 4.62%20026586.4879.39%65.69%8.88% 4.81%20036932.9479.42%65.18%9.09% 5.15%20047244.8279.74%64.90%9.33% 5.51%20057740.0080.00%64.00%10.00% 6.00%20068100.0080.02%63.79%10.06% 6.1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三、在建及拟建项目分析肉制品行业拟在建项目中,多数为集屠宰以及深加工为一体的项目。
表2 肉制品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地区项目名称投资总额建设周期建设内容东北万头生猪屠宰、5000万只禽类屠宰及深加工项目17000万元2006年-2007年年屠宰1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5000万只禽类。
华东大型畜禽屠宰精深加工项目16000万元2005年-2006年年屠宰生猪200万头,生产16万吨冷却肉,鲜冻分割肉及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火腿肠等肉制品10万吨。
华东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综合项目8000万元2002年-2005年年饲养生猪13万头,杀生猪15万头,加工肉制品5000吨。
建设8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华中黄牛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项目8800万元2002年-2005年高温生产厂房8000平方米;低温生产厂房10000平方米;高温冷库及包装间800平方米。
年产30000吨的五香南阳黄牛肉、牛肉三文治。
资料来源:拟在建项目网四、2007年供给预测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9.6~10.1%左右的快速发展态势。
依托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肉制品行业投资增速开始回升,其资产总额增速达到13.57%,远远高于上年9%的增速,投资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供给的大幅增长,预计2007年肉类产量增速应在5%以上,而肉制品产量增速应更高。
第三节2007年肉制品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一、2006年肉制品进出口分析2006年我国冷冻畜禽肉出口较上年减少,而进口增加。
冷冻畜禽肉出口量减少2.76%,出口额减少4.89%;而进口量大幅增长,达到26.39%,进口额增长较小,仅为1.48%。
表3 2006年肉制品出口情况表类别2006年1-12月2005年1-12月同比增减%冷冻畜禽肉出口量375998.2386663-2.76冷冻畜禽肉出口额57594.760552.9-4.89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表4 2006年肉制品进口情况表类别2006年1-12月2005年1-12月同比增减%冷冻畜禽肉进口量560882.8443778.626.39冷冻畜禽肉进口额42809.942185.6 1.48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一)国内猪肉进出口形势分析2006年,我国生猪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加工猪肉、猪杂碎和活猪)出口额为9.83亿美元,同比增加了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