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8年4月14日
浅谈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XXXX
摘要:冲突指的是人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或者不和谐的现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行为,幼儿冲突则是幼儿活动过程中,在情绪、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相互抵制或者对立的现象。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与同伴相处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冲突,这也是幼儿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
在本研究中,分析幼儿冲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幼儿、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教育建议,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幼儿冲突行为建议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幼儿教育的质量逐渐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与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对幼儿成年后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可知,儿童的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
学龄前期的幼儿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不能调和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只能把握事物最显著的某些特征或个别维度,而不能理解事物各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能理解同伴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这个时候,冲突行为就会发生。
所以,促进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冲突行为有效的干预,十分重要。
一、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冲突行为的概念界定
在心理学的范畴中,冲突指的是多种需要同时并存而又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此种矛盾冲突的分类包含外部需要间引发的冲突以及与此对应的内部需要间引发的冲突,外部需要与内部需要间产生的冲突。
1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在本研究中,幼儿的冲突行为是指,在幼儿园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意见不统一、目标需求不一致、争抢资源、发生碰撞等而引发的言语、肢体等反抗、对立的行为过程。
冲突发生以幼儿双方观点产生分歧为标志,或是一方固守己见,另一方也一直不退步的相互对立的状态。
其中,冲突分为两种类型,即:言语冲突,肢体冲突。
(二)幼儿冲突产生的原因
1.幼儿自身的特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儿童对世界的探索充满主动性和好奇心,他们试图融入周围的环境,儿童渐渐形成的自我在其与周围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幼儿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贯穿于儿童社会化历程的不同阶段。
并且,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同时并提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冲突需要去解决,每一次冲突的顺利解决,都能促进幼儿下一阶段的成长并能为解决下一次冲突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儿童健康发展。
幼儿处于学前期,此阶段幼儿要面对获得主动感与克服内疚感之间产生的冲突。
幼儿在这一时期非常渴望和同伴进行交往和探索周围的环境,他们从最熟悉的家庭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即使在父母没有陪伴的情况下,也能用他们自己内心的规则支撑、引导自己的行为。
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通过游戏等活动产生自身的需要,在对外在环境自由、好奇的探索中产生主动感,从而克服内疚感,完成此阶段的发展任务。
这就解释了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
2.幼儿园的因素
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第二个家园,幼儿园的环境与幼儿之间密切相关,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其中,影响幼儿冲突行为的幼儿园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幼儿教师的管理因素。
在幼儿园中,幼儿园的课程大多数是以游戏为主导,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幼儿班级中的玩具稀缺,这是引起幼儿冲突的一方面原因。
另一个方面。
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及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本班幼儿同伴冲突事件发生的频率,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的解决策略。
有经验的教师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会采取适当的介入时机,把握教育时机,对幼儿的冲突行为进行分析与引导,让幼儿从中获得社会经验。
3.家庭成长环境的因素
福禄贝尔提出:“父母是幼儿的首任教师,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基础。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与世界接触最早的地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一个家庭氛围融洽与否会对幼儿适应能力、思维模式及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等会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亲之间的关系则是影响家庭氛围的重要因素。
当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遇到事情总是采用协商的方法,听从双方的建议,和平解决问题,这种平和的家庭氛围会让幼儿有很大的安全感,会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同时父母发生冲突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知道如何处理,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和解决冲突,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良好发展。
相反,当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幼儿就会处于一种焦虑、无助的环境中,甚至会产生反社会行为。
尤其,这一阶段的幼儿,幼儿是比较喜欢模仿,父母以怎样的态度处理问题,幼儿也会以模仿的方式展现出来。
因此,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家庭氛围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氛围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
二、针对幼儿冲突行为问题的解决策略
研究者通过对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图努力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幼儿冲突的策略,为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是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场合,从教师方面来说要不断提高对冲突的有关认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选择正确的方式解决冲突,同时幼儿园和家庭也要相互配合,及时交流沟通。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冲突的价值,采取建设性的措施对冲突进行指导。
教师要不断学习关于幼儿的理论知识,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更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幼儿在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契机。
其次,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宽松的班级环境,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友爱、适宜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减少幼儿冲突的发生。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要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幼儿发生冲突时,幼儿家长不要着急取代幼儿去解决冲突,而是要帮助幼儿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
父母要给幼儿提供恰当的帮助,鼓励、指引幼儿采用多种解决冲突的途径和策略。
家长也可以为幼儿选择积极有意义的图书或视频,对幼儿处理冲突的重要点进行引导,使幼儿习得正确的社会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掌握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方法。
(三)幼儿方面
对幼儿应对冲突解决策略及技能的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先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教师和家长无论在幼儿游戏中还是日常学习生活中,应为幼儿创造文明和谐的语言交流环境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社会技能训练就是指帮助幼儿对同伴冲突的起因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归因以达到幼儿习得
顺利应对同伴冲突的技能和能力。
例如,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培养幼儿解决冲突能力。
(四)社会方面
如今,现代媒体充斥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媒体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一些负面的、暴力的网络视频,给幼儿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严格把关,选取积极、充满正能量的节目供幼儿观看,给幼儿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社会相关部门对此也应该进行严格监管,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结语
幼儿间的冲突行为好比一把“双刃剑”,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常不可避免的与同伴发生冲突,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我们要正确看待幼儿同伴冲突,肯定冲突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的解决能力,鼓励幼儿选择适宜的解决策略,从而利用同伴冲突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信心,使幼儿掌握良好的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逐渐去除幼儿的自我中心化,有效促进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彩虹.幼儿冲突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7):170.
[2]刘畔.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深圳大学,2017.
[3]刘霞. 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指导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刘畅.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1):96-97.
[5]刘莹.论幼儿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31-32.
[6]李慧丽.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介入行为问题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7):27-30.
[7]卢玥.浅谈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J].学周刊,2015(04):46-47.
[8]霍延丹. 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干预行为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4.
[9]薛媛媛.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10]练丰丽. 基于多重视角的幼儿同伴冲突干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1]吴晗睿. 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行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12]陈振,张庆亮.家长对幼儿冲突的认识与其干预策略的一致性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02):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