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花之歌》统编版优质课教学设计(六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花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诗人以花自喻,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

全文无ー“花”字,却句句在写花。

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如“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交往的礼品”“婚礼上的冠冕”“对死者的祭献”“与晨风群鸟一起迎送光明”“与万物各谐共处”,营造出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

文后的“阅读链接”安排的是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它们对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其中,杨柳对夜的遐想,奇特而美好,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继续练习“找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教学建议: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应以学生围绕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为主。

根据学习提示,本课可以设计三个学习活动:①
首先充分朗读课文,读懂作者描绘的花的各种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②其次让感受、
交流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
最后拓展阅读《杨柳与水莲》,进一步感受不同作家笔下奇特的想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花的形象,感受想象奇特的地方。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在古诗词中,我们领略了西湖暴雨骤来骤去的绮丽景象,感受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体会了乡村月夜的恬静自然。

懂得了要用眼更要用心与自然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花之歌》是纪伯伦写的一首哲理散文诗。

说到花,同学们太熟悉了,我们
学过的古诗词中很多都写到花,你还记得吗?
2、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里写过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过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代诗人元稹在《菊花》一诗里写道: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梅花》一诗中写道: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写过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过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的确,在这些古诗词中都写到了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是纪伯伦,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在他的笔下,花不仅带给了我们美的形象,更带给了我们精神力量与人生思考。

那么继伯伦的散文诗《花之歌》中的花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家。

4.简介作者: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泪与笑》《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生自主学习
(2)反馈交流
①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qióng )孕育(yùn )摇曳(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zhuǎn )婆娑(suō)冠冕(miǎn )
②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

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备供品各大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

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花朵散发出馥郁的香气)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一朵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2. 浏览一下课文,想想这首散文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首散文诗主要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还写了我的作用,讲述了我与万物和谐相处,以及我向往光明的精神追求。

3、想想这首散文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内容?
两部分:
第一部分(1-4)主要写我是什么。

第二部分(5-7)主要写我每天做什么。

三、品读句子,感受花的形象
1、自学提示:这首散文诗的题目是:花之歌,而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并作简单的批注。

(1)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我是花。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这一段中作者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就像花开,又收回去就像花落,又说一遍,就是说花再次开放。

②这位同学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非常好。

同学们,你们看,说、收、藏,象征着花开花落。

而这两个“又”和段尾的省略号把花开又花落,花落又花开的形象地表达出来,作者的想象多奇特呀!这奇特的想象源于对大自然深切的体察,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这段再读读吧。

③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的句式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花开花落,花落又花开,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④生感情朗读。

(2)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我是花。

①“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②星星会坠落在“绿茵”中,“绿茵”就是绿草,绿草中的“星星”是指花。

③为什么把花比作星星?星星是高洁神圣的,花在人们心中也是非常美好的。


④同学们,你们看,朱自清在他的散文《春》里把花比作星星,这奇特的想象源于作者对花和星星的深刻理解。

看来联想和想象,要建立在对事物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③同学们,想象着画面再读一读这段,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的句式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3)从第三自然段看出我是花。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这一段里写诸元素之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其中有个词“开放”,我想那是花儿开放,而后面的“昏昏睡去”是指花凋谢了。

②这"诸元素"是指什么?
生:“诸元素”指冬春夏秋四季。

这段写出了一年四季中花开花落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可以看出花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

师:这位同学理解非常深刻,同学们,你们看作者把花想象成诸元素之女,这想象多奇特呀,你们看这个冒号就把诸元素与冬春夏秋的关系表达清楚了。

诸元素指的就是冬春夏秋四季。

这段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凝练的语言,把花短暂的生命历程写得这么灵动可爱,这奇特的想象,这诗意的语言多值得回味啊,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4)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我是花。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①“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还看不出肯定是花,但人们往往婚礼上会给新娘献花,表示祝福;人们对死者去献花圈,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②这段写出了亲友交往时,花是礼品,婚礼上花是装饰。

祭奠死者时,献花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③同学们,你们想过吗?亲友之间交往要送什么花?(爸爸妈妈的朋友开店开业要送——牡丹、一品红等,表示开业大吉,生意兴隆;给病人送——康乃馨,表示问候,寓意早日康复;给老人送——长寿花、迎春花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④婚礼的装饰要用什么花?(朋友结婚赠合欢花,合欢花的叶子两两相对合抱,是夫妻好合的象征;朋友结婚赠百合花,寓意夫妻百年好合。


⑤生者祭奠死者,又要献什么花呢?(白色的马蹄莲、白色菊花)
不同的花表达的意义不同,作者没有提到一个"花"字,而是含蓄的表达了我是"花"。

(5)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清晨花儿和清风相伴在迎着朝阳微笑,傍晚花儿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这位同学,能把想象和联想融入理解非常好。

同学们,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这"光明"仅仅指的是太阳的光亮吗?
生:老师,我认为这里的光明不仅仅指自然界中太阳带来的光亮光明,也象征着幸福、美好和希望。

师:是啊,这光明也象征着幸福美好和希望。

师:这段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从第六自然段看出我是花。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这句话中“芬芳”指的是花散发出的香气。

2、你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这里的想象奇特在哪里?
生:我觉得作者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这个想象特别奇特,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读起来这个比喻又那么贴切,真是令人佩服。

生:我觉得把花比作星星想象奇特。

星星是高洁神圣的,花在人们心中也是非常美好的。

生:我觉得作者把花想象成世界的女儿,这个想象特别奇特,把花短暂的生命历程写得那么鲜活,很了不起。

生: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是指星星。

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是指太阳。

我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奇特。

生:作者把花释放芬芳想象成花在清风中呼吸;把星星想象成黑夜的眼睛;把太阳想象成硕大无朋的独眼。

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向我们展示了花为伟大自然增光添彩,而大自然呢时时刻刻都关注着花的成长。

作者通过花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大自然和谐、美好的画卷。

好,
生:“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把朝露想象成琼浆,把朝露滋润花儿,说成是“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想象多奇妙啊!
生:把花想象成人,会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把花在风中摆摆说成是婆娑起舞;风吹草地发出的沙沙声想象成芳草为我鼓掌。

……
师:是啊,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把花的外形、生长和作用写得那么生动形象,太值得同学们学习了。

3、迁移习作,学以至用
(1)同学们,展开你们的想象,仿写1至4自然段开始吧!
(2)把你们写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节日里家中最美丽的装饰,有了我,家里就充满了温馨与甜蜜;我是节日里大街小巷最美的装点,有了我,节日的气氛更浓,幸福的日子更美,更甜;我是店铺开业时最靓丽的风景,是祝福店家生意兴隆的最好的礼物;我是文人墨客眼中最看重的美景,是他们歌颂美丽,展现精神,展示哲理的最好素材之一。

评价:这四位同学写的不仅内容具体,而且表达也非常流畅,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花的特点与作用含蓄的表达出来,真棒!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我是"花"。

那么花,有怎样的精神追求呢?我们继续学习。

4、品读5-至7节,我每天做了什么,你想到了哪些画面?从中体会到我怎样的精神追求。

(1)提示: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句式进行交流。

生:“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
送行。

”这段写出了我的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我仿佛看到了清晨花儿在迎着朝阳微笑,傍晚花儿目送太阳落山。

师:这位同学,能把想象和联想融入理解非常好。

同学们,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这"光明"仅仅指的是太阳的光亮吗?
生:老师,我认为这里的光明不仅仅指自然界中太阳带来的光亮光明,也象征着幸福、美好和希望。

师:是啊,这光明也象征着幸福美好和希望。

师:这段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我们继续体会。

生: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生:这段写出了我在为大自然奉献着,而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关注中的成长,我仿佛看到了花绽放在原野无边的花海,让原野无比美丽,我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

(2)作者仅仅是写花吗?作者借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呢?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①从“对光明心驰神往”这句话我明白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

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段写出我享受大自然赋予我的美好,我感恩伙伴的真诚鼓
励,我一心向往光明,我不会失意沮丧,也不会自命清高。

师:你们看花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被鼓舞,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从"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我们看到了花一心向往光明,始终用从容豁达的态度面对生命。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如果人类完全领悟了这些哲理,我们的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
③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总是要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

(3)这句话正是纪伯伦散文诗的灵魂所在呀。

既然这样,文中写的我是花,那把我都改成花,可以吗?同学们,先不急着回答,我们看看背景资料: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纪伯伦短暂的生命之旅中,她饱受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疾病煎熬等之苦,当感到死神将临,他决心将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逐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去世。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读完了背景资料,你觉得把我换成花行不行呢?
师:从纪伯伦艰辛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他顽强与无畏的精神,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因此改为花不好,用我来描述更含蓄。

的确是这样,作者在借花写我,借花表达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格理想,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花之歌》我们就学到这里。

五、学习阅读链接
1、请同学们默读阅读链接,找出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

(1)生自主学习
(2)反馈交流
生:我觉得这段话中的想象特别奇特。

"夜的幕上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园中有月神在徘徊着,有牛童之女在恋爱着,有夜莺啼着,有花香绕着,你何不从那绿叶的帘里,来到碧夜的幕中!"生:作者想象夜幕上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有月神、有牛童织女、有夜莺啼着,有花香绕着,多美好啊!多神奇啊!作者还把花苞里的露珠想象成清泪,而且杨柳与水莲的对话也特别符合他们的身份,作者的想象真是太奇特了!
2、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同学们,眼中有美的前提是心中有美,并充满爱和希望。

老师希望同学们用纯洁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用奇特的想象去创造美。

六、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

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

你仿佛是爱
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

升时,
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

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3、展开想象,选择你喜爱大自然中的某一事物(草、彩虹、雨、雪等)。

采用第一称进行仿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推荐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雨之歌》
板书设计:
4花之歌
对光明心驰神往
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