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一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经典篇目的内容或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
班级准备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找人物】语文书中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举出一例。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2)【探究材料】活动最后,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2018年上半年,“芯片”一词因中兴事件而成为网上热词,向来不关注芯片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芯片这类底层技术是如此地依赖进口!这一事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暴露
出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也让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赶超,形成了完整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建设、装备、运营、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以及高铁装备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跨越式自主创新之路。
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高铁创造辉煌的业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伟大成就。
【答案】(1)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2)国家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引领世界潮流。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主要篇目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积累,仿照例句的样式答题即可。
这样的人物较多,能写出一个即可。
如: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2)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材料一通过中兴事件说明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举的是中国高铁技术如何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跨越式自主创新之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伟大成就的例子。
据此可以探究出如下的结果:国家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引领世界潮流。
故答案为:⑴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⑵国家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引领世界潮流。
【点评】⑴本题考查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⑵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3.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九年级(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
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
”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答案】(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解析】【分析】(1)材料一的说明家规的起源,通过两个例子说明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说明的是家规的内容,同个两个事例说明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说明家规的影响,用引用名言的方法说明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首先要观察图片的构图要素,看图片有哪些人、物,文字,还要注意这些人、物、字的颜色,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然后再把观察到和思考到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仔细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可以看出这幅图片的内容是: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寓意是: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故答案为:⑴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⑵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画面组成要素。
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
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4.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选出正确的下联。
()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________________
A. 十年寒窗苦读美梦成真
B. 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C. 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
D. 半生拼搏笑看世事沧桑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忙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________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写一句青春座右铭。
(字数不超过20字)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答案】(1)B
(2)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分析】(1)内容是向母校和辛勤的老师们表达为中考而战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一路”对“三载”,“风雨兼程”对“苦乐同享”,“磨砺意志”对“铸就辉煌”。
故选B。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前两项活动分别照应了“励志”“拼搏”,很明显第三个活动要以“奉献”为中心,再按前两个活动的格式设计即可。
前二者一个是“讲”,一个是“宣”,第三个可以是“看”,可以设定为: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文字的前半句是对范仲淹事例的总结,他“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后半句是对邓稼先事例的总结,与范仲淹事迹和品格相对应,如“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据此分析,可以拟写出座右铭。
故答案为:⑴B;
⑵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⑶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点评】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5.陈奶奶的女儿从外地给她寄了药,但她不识字无法看说明书。
下面是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陈奶奶,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 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
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答案】陈奶奶,这是吃高血压的药,每天早上服用两片。
【解析】【分析】阅读【用法用量】与【规格】可知,陈奶奶每次最好吃两片药,服药时间为每天早上,次数为每天一次。
故答案为:陈奶奶,这是吃高血压的药,每天早上服用两片。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从所给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看说明书中对成人用药剂量、服药时间、注意事项是怎么推荐介绍的,然后用自己觉得有礼貌的话对陈奶奶说明即可。
6.今年68岁的张爷爷这两天有点轻微感冒,不过爱旅行的他还是打算今明两天去杭州玩。
下面是杭州的天气图,请结合该图,给张爷爷提三条出行建议。
(要求:语言流畅,礼貌得体,80字左右)
杭州天气图
明天要降温,所以你一定要带上厚实的衣服;明天有小到中雨,请记得带上雨伞(尽量在室内活动);记住要喝点开水哦,不要忘了带随身药品。
张爷爷,祝您旅行愉快!
【解析】【分析】作答时首先要读懂图表内容,然后根据图表内容采用恰切的表达语言给张爷爷提“出行”的建议。
概括图表内容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中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
在向张爷爷提“出行”建议时,要考虑张爷爷的身体状况和天气情况,得体且要有礼貌。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张爷爷,今天天气很好,所以你今天可以穿件单衣,简单加件外套就够了;但是明天要降温,所以你一定要带上厚实的衣服;明天有小到中雨,请记得带上雨伞(尽量在室内活动);记住要喝点开水哦,不要忘了带随身药品。
张爷爷,祝您旅行愉快!
【点评】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和语言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
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有顺序通俗解释,简洁得体。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
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三(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目。
(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
(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
(3)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答案】(1)周恩来。
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2)示例1:畅想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2: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解析】【分析】(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选择你所最崇拜古今中外的青年名人,事迹介绍要简明,如,司马光,自幼聪慧机警,五岁时砸缸救了朋友的故事,家喻户晓。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畅想青春,放飞梦想(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如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故答案为:(1)周恩来。
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2)示例1:畅想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2: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素材积累及概括的能力。
建议学生平时在做阅读时,要分类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按照时间、国别、身份、内容等进行分类。
概括时要写出何人何时为何做何事,结果怎样。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主题语的能力。
拟写主题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
形式上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
拟写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要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总结性的发言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总结,语言要简洁得体,富有激励性,能鼓舞人,语句通顺即可。
平时在观看一些专题电视节目时,要多留心主持人的语言,多积累。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25日,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
2016年7月~2017年6月,孙女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儿子儿媳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垫付的抚养费2600元。
其实,所谓“带孙费”也并非照看孙女的劳务费,而是此前两位老人为孙女垫付的抚养费(如日常开支,幼儿园花费等)。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老年人因为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
每天接诊的三四十个睡不着的老人中有三成都跟带孩子有关。
”一家睡眼治疗中心的医生表示。
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
只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馅弄孙的天伦之乐,恐怕也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这一现状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在经济和家务上双重“喷老”的问题。
【材料四】在一次随机的街头采访中,30位老人里有17位老人表示自己是主动要求帮儿女带孩子,另外,有9位老人说是“被要求”帮忙带孩子。
石家庄一位带孩子的姥姥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小两口工作忙,很不容易。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
(2)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材料二】的画面内容。
(3)针对以上材料,你们班举办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老人该不该要‘带孙费””。
反方认为“老人不该要‘带孙费’。
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出于对孙辈的喜爱,二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三是更能体谅到年轻人打拼不易。
”作为正方的发言代表之一,你将如何反驳反方呢?
【答案】(1)一对老人状告儿子儿媳,要求其支付“带孙费”,获得法院支持。
(2)画面中,右边一位中年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左边一位老人和小孩指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小孩惊恐地看着中年妇女,左边老人双手摸着小孩的头,紧张得满头大汗。
(3)我方认为“老人应该要‘带孙费’”。
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付出了时间和心血,二是会带出情绪问题,三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会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解析】【分析】(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核心事件是: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
事件的结果是:获得法院支持。
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即可。
(2)首先要认真观察画面,看画面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动作怎么样,神情怎样,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了。
仔细观察画面,可以看出画面中,右边一位中年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左边一位老人和小孩指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小孩惊恐地看着中年妇女,左边老人双手摸着小孩的头,紧张得满头大汗。
⑶题目给出了反方的观点和理由。
正方的观点应和反方的观点相反,即“老人应该要‘带孙
费’” 我方认为“老人应该要‘带孙费’”。
阐述理由时可结合材料三和现实生活,如: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付出了时间和心血,二是会带出情绪问题,三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会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故答案为:⑴一对老人状告儿子儿媳,要求其支付“带孙费”,获得法院支持。
⑵画面中,右边一位中年妇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左边一位老人和小孩指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小孩惊恐地看着中年妇女,左边老人双手摸着小孩的头,紧张得满头大汗。
⑶我方认为“老人应该要‘带孙费’”。
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付出了时间和心血,二是会带出情绪问题,三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会有许多劳苦和辛酸。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
概括新闻的内容,要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方法,结合新闻材料的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
概括的语言要简洁,表达的意思要明确,符合题意。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画面组成要素。
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
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⑶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9.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下扫墓,但已是初三学生的小梦有课外辅导班要参加,她很想跟父母一起去祭祖,但父母不同意,怕耽误她的学习。
如果你是小梦,你会如何说服父母同意你一起去乡下祭祖,100字左右。
【答案】略
【解析】【分析】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劝说主题。
内容上要讲清楚“跟父母一起去祭祖”的益处。
如祭祖就是一种怀念,不忘先祖的恩德,遵从先祖的遗训,发扬先祖的优良传统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说话要了解对方的意思,准确地领会他的意图,抓住重点和要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平时说话时,要努力做到听懂对方的意思,领会对方说话的真实用意和目的,真诚的交流。
说话要语句连贯,条理分明,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别人理解。
10.2018年7月,某大学城图书馆出台新规:谢绝14周岁以下少年儿童入馆。
有人认为此举保障了成人阅读不被干扰,营造了更好的阅读氛围;也有人认为此举将少年儿童拒之门外并不可取。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参考答案:
图书馆谢绝儿童入内,这样的规定看似不合理,但是却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种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