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1课 变形记(节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变形记(节选)
本课话题——亲情
一、从课文中积累
格里高尔变形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里,好像一切亲情都淡化了。

二、从生活中积累
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充满着欢乐、希冀、关爱;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三、从名言中积累
1.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

——老舍《四世同堂》
3.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4.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

——印度《摩奴法典》
5.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

——萧伯纳
一、作者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自1917年开始咯血,至1924年6月病逝,只活了短短41岁。

他的作品被视为继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以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他揭示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苦痛、孤独感,以及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激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判决》《饥
饿艺术家》。

二、背景回放
解剖扭曲的人性
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了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和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和心理。

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三、相关知识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小说创作流派。

它广泛运用文字的表现技巧,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再现人的深层思想意识活动和自然心理的流动。

这是自然形成的一个流派,如爱尔兰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芙和美国的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他们的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

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在中国,意识流小说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

中国意识流小说与日本意识流小说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构造,却贯串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穹顶(qiónɡ) (2)偌大(ruò)
(3)懒惰(duò) (4)竭力(jié)
(5)鲁莽(mǎnɡ) (6)渺茫(miǎo)
(7)无辜(ɡū) (8)愤懑(mè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槛Error! (2)切Error!
(3)累Error!(4)攒Error!
(5)殷Error!(6)应Error!
2.语境辨析法
(7)他有些重(zhòng)听,每次与他说话都要重(chónɡ)复好几遍。

(8)寒冷的天气让他不住地打着寒颤(zhàn),他用颤(chàn)抖的手打开了房门,一头扎了进去。

二、写准字形
(1)Error!(2)Error!
(3)Error!(4)Error!
(5)Error!(6)Error!
(7)Error!(8)Error!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2)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

(3)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4)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5)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6)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7)忠心耿耿:形容非常忠诚。

[辨析正误]
王刚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真难以置信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辨析:“难以置信”一般不能带宾语。

一般结构是:对……难以置信。

(二)易混辨析
1.震耳欲聋VS振聋发聩
填一填 ①中国足协将国足主场从昆明迁到深圳,带给了广东球迷无限的激情和期待。

现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喇叭声,也是国足主场的一大“特色”。

②李源潮强调要“让卖官者身败名裂”,态度坚决,立场鲜明,足以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辨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2.消失VS 消逝填一

①据海外媒体报道,阿拉斯加雪蟹已经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市消失。

②在唐山,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人们止不住抽噎。

地震带来的伤痛没有消逝,而是留在唐山人的心底。


“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重在失去,多用于具体事物。



辨 “消逝”同“消失”意,重在消失的过程,常用于抽象的事物。

[明大意]
本文通过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遭人抛弃的遭遇,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们人性的扭曲,对当时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有较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理脉络]
一、阅读课文第1~8段,回答问题。

1.第2段对格里高尔房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揭示了格里高尔生活环境的压力,居住房间狭小拥挤,繁重的工作之余没有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挤压,下班后还是被挤压。

2.第4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交代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原因的?
[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
参考答案:①格里高尔工作的压力,是他变成一只甲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②生存
环境恶劣,人与人之间隔膜冷漠,没有知己朋友,内心的烦恼和工作的压力无处诉说,无人分担。

这也是他变异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课文第9~15段,回答问题。

3.第12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阴沉昏暗的天气,渲染出冷清、孤寂的气氛,也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

4.第15段交代公司来人的情况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理解文意]
参考答案:再次揭示格里高尔工作的压力和精神的压力。

工作繁重劳累不说,还必须小心翼翼,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池,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就会导致失业。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死亡。

1.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又荒诞的世界。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甲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不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2.独特的叙述语调
《变形记》还有它自身独特的叙述语调。

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

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由此激发读者去思考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种现状的问题。

3.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了格里高尔这个人物。

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的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

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的时候的惊慌、忧郁,
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都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格里高尔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寂寞与悲凉。

[写法指导]
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心理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

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运用心理描写应注意:
(1)心理描写要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成为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并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要兴之所至,信笔写去,游离了人物而空发议论、徒作感叹,使心理描写成为累赘。

(2)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扩大。

过于冗长烦琐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只有将它和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针对练笔]
假如你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做错了事。

别人告诉了爸爸,现在爸爸就要回家了。

请运用“幻觉描写”来刻画你当时紧张、害怕的心理。

(注意不要出现“紧张”“害怕”等
词语)
答: 
参考答案:我直呆呆地望着大门,仿佛听到了爸爸咚咚咚的有力敲门声和那嘎吱的咬牙声,他似乎正冲进家门,冲我举起他那有力的大手……我好像全身的每块肌肉都在颤抖,两腿直打哆嗦……
约瑟夫·K做了一个梦: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K外出散步。

他刚走不远就来到了一座公墓。

这里有许多条人工铺设、弯弯曲曲、不便行走的道路,他选择了其中一条摇摇晃晃地向前滑行着,好像漂浮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上。

远处一座新堆成的坟头映入他的眼帘,他想在那座坟头旁歇脚。

那座坟头对他有一种强烈的诱惑力,他恨不得一下子就滑到它眼前。

可是有时候他几乎看不见那座坟头,好像有很多旗帜遮挡它,那些旗帜飞舞着,翻卷着;虽然看不见旗手,但是仿佛能听到一片欢呼雷动之声。

他将目光投向远方,忽然发现自己身旁的道路有一座与刚才看见的坟头一模一样的坟头,一会儿又好像到自己的背后去了。

他赶忙跳进草丛里。

因为他脚下的那条路还在继续飞快地向前移动,脚落地时他没有站稳,正巧跪坐在那座坟头前。

有两个男人站在那座坟头的后面,一起高举着一块墓碑,发现K出现在坟头前,他们马上就把那块墓碑砸进地里,于是那墓碑便牢牢竖立在那里。

从灌木丛中立刻走出第三个男人,K一眼便认出那是一位艺术家。

他只穿了亚麻色布裤子和一件没有扣好纽扣的衬衣,头上戴一顶天鹅绒便帽,手里拿一支铅笔,他一边向坟头这边走来一边用那铅笔在空中写画着。

现在这位艺术家开始用那支铅笔在墓碑上写字了,墓碑很高,他根本用不着弯腰,但是他得探身前倾,因为那座坟头将他和墓碑隔开了,而他又不愿意踩那坟头,所以他只得踮着脚,左手撑住墓碑。

他以其精湛的技艺,用那支普通的铅笔写出了金色的字母,他写道:“这里安息着……”每一个字母都显得那么清晰、秀丽,深深地刻在墓碑上,闪着金光。

他写完那五个字后,回过头来看K;这时K正两眼盯着墓碑,焦急地等着看碑文的下文,根本没有注意那个人。

果然那个人开始往下写了,但是他写不下去,好像出了什么故
障,他放下铅笔再次把头转向K,于是K也望着艺术家,发现那个人面带窘色,但是却不
知道他为什么感到窘迫。

他先前的全部活力消失了,因此K也陷入了窘境,他们相互传递着无可奈何的眼色,显然这是一场令人难堪而又无法消除的误会。

这时送葬乐队的小钟也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艺术家举起手使劲地挥了两下,制止了钟声。

过了一会儿钟声又响起来了,这次非常轻微,而且未经人制止便突然停住了,好像它这一次只为了定定音。

K 看到艺术家的这种窘况很伤心,他哭了起来,抱头呜咽了很长时间,艺术家决定等K平静下来以后不顾一切继续写下去,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

他写下的第一小笔就使K喜出望外,可是,艺术家显然是违心地写下这一笔的,字体也不那么秀丽了,显得苍白无力,而且失去了那种金色的光芒,整个字母倒是很大,那一个大写的字母是J。

就在那个字母快要写完的时候,艺术家怒气冲冲地一脚踩进坟头里,踩得四周的泥土都飞了起来。

K终于明白艺术家的意思了,可是已经来不及请他宽恕自己了,艺术家用双手刨土,好像毫不费劲,看来一切都是预先准备好的,那层薄薄的表层只是用来做样子的,刨开这层表土,一个墙壁陡峭的巨大的墓穴就显现出来,这时K感到一股轻飘的气流从背后一推,便一下子坠进了那个墓穴。

在下面,他的脑袋还竖立在颈脖上呢,便很快被那无底的深渊埋没了,而在上面,石碑上很快就以遒劲而秀丽的字体写上了他的名字。

看到这种情景,他兴奋得醒了过来。

[佳作赏析] 
作品通过叙述约瑟夫·K在梦中被埋葬的故事,反映了人对社会的绝望,表明了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异化的骇人场面。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②他们尽管与你我只不过是萍水相逢,但是在危急关头,总会仗义出手,救你我于困境。

③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现出息
息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④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军机参与救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及民事人员撤离行动,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美国国防部的有关表态莫名其妙。

⑤昨天中午,正值水涨船高的汛期,一艘空载货轮在站在驾驶舱顶端的两名船员小心
翼翼的指挥下,顺利通过长江大桥。

⑥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
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D.①②④
解析:选C ①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不合语境。

②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符合语境。

③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不合语境。

④莫名其妙: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

形容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

符合语境。

⑤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符合语境。

⑥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海上资源,已成为沿海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托。

新形势下,无
论是维护海洋安全还是保护海洋生态,任务也相当艰巨。

B.城镇化虽然是城市综合性功能不断完善提升的长期过程,但一些地方政府在GDP
增长等政绩的推动下,过多依赖房地产的发展路径,不利于新型城镇化长期健康发展。

C.据江西、湖南两省民政厅报告,截至6月21日10时,灾害已造成江西省抚州、
吉安等8市43县78.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5.7亿元以上。

D.这种新旧整合以让老馆在新时代重焕活力的做法,对现在“流行”的大拆大建博
物馆的行为提出了有力疑问。

解析:选D 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无论……也……”改为“无论……都……”。

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将“虽然”移至“城镇化”之前。

C项,不合逻辑,应删去“约”或“以上”。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语言是通过口、耳交际的,本质是通过声音来实现交际过程的。

声音一发即逝,距离太远听不见,过去的话也听不见,交际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如果仅有语言,人类已有的经验很难完整地保留和传递。

人类大脑这个“加工厂”的材料来源也只能限于个人直接经验和口耳相传的间接经验。

这样一来,因信息量有限, 。

因此,仅有语言的人
类在生产、生活中就会存在诸多不便。

A.大脑的能力完全不能发挥,大脑的进化过程渐渐停止
B.大脑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大脑进化过程也会放缓
C.大脑无能力充分发挥,进化过程也被放缓
D.大脑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大脑进化过程被迫停止
解析:选B 解答该题,可以通过分析所给选项,逐一进行排除,同时应明确,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语言要准确,因此A项的“完全”过于绝对,“渐渐”一词也不确切;C项,有口语的意味,与整段文风不符;D项,“被迫停止”与语境不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 ① 。

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在伦敦周围,郡长的马车后便拴着两头斑驴。

体重达400公斤、无比健壮的斑驴很少能成为其天敌口中的饕餮大餐, ② ,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食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

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非常感兴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进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

他们用套索、火器等装置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 ③ 。

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答: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在被驯服后还能替主人拉车 ②但由于肉质鲜美 ③斑驴几乎被斩尽杀

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

(可酌情增删词语)(4分)
①《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小说。

②荒诞派小说《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③卡夫卡认为《变形记》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

(1)《变形记》是 
(2)卡夫卡是 
参考答案:(1)(《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
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

(2)(卡夫卡是)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
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变形记》的作者。

6.“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

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

(6分)
示例:孔子是一只仁的孤雁,寂寞的车轮碾过多少晨昏与冷漠的脸。

(1)卡夫卡 
(2)曹雪芹 
参考答案:(1)(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

(比喻)
(2)(曹雪芹)如雪的寂寞,是黛玉的葬花,是宝玉的悲歌,是十年的血泪。

(比喻,排比)
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法律门前
卡夫卡
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门卫。

一个农村来的男人走上去请求进入法律之门。

但是门卫说,现在还不能允许他进去。

那男人想了想,问是否以后可以进去。

门卫说:“那倒有可能,但现在不行。

”看到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而且门卫也走到一边去了,于是那男人弯下腰,想看看门内的世界。

这一切被门卫看见了,就笑着说:“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试试冲破我的禁锢进去呀,但是请记住,我很强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个门卫。

每道门都有门卫,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大,那第三个门卫就连我也不敢看他一眼。

”困难如此之大是那农村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为法律之门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的,但是现
在当他仔细观察了那穿着皮大衣的门卫,看见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鞑靼式的长胡子,就决定还是等下去为好,直到获准进去为止。

那门卫递给他一条小板凳,让他在门旁边坐下。

他坐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了很多尝试想进去,并不厌其烦地请求门卫放行。

门卫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又问他家乡的情况以及许多事情。

他这样不痛不痒地提问着,俨然一个大人物似的,而最后却总是说还不能允许他进去。

那男人为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他用一切值钱的东西来贿赂门卫。

门卫虽然接受了所有贿赂,但却说:“我接受礼物只是为了使你不致产生失去了什么的错觉。

”多年过去了,这期间,那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门卫,他忘记了其他门卫的存在,似乎这第一个门卫是他进入法律之门的唯一障碍。

他咒骂这倒霉的遭遇。

开始几年,他的举止还无所顾忌,说话嗓门高大,后来日渐衰老,就只有咕咕哝哝、自言自语了。

他变得很幼稚,由于长年观察门卫,所以连他皮衣领子上的跳蚤也熟识了,于是他也请求它们帮忙,以改变门卫的态度。

最后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

不过他现在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它顽强地透过法律之门照射出来。

现在他命在旦夕,临死之前,过去的所有经历在他的脑海里聚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至今还没有向门卫提出。

他示意门卫过来,因为他身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

两个人身高的变化使那男人相形见绌,矮了一截,所以门卫必须深深地弯下腰,然后问道:“现在你究竟还想知道什么?”又说:“你太贪得无厌。

”那男人说:“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么吗?为什么多年以来除了我再无别人要求进入法律之门?”门卫发现那男人已行将就木,为了能触动他失灵的听觉器官,就吼叫着对他说:“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

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
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B.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
凶狠的形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

C.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
和争取,换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D.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