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C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0分) (共6题;共30分)
1. (10.0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2)衣沾不足惜,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 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
(5) ________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6)霜落熊升树,________ 。

(梅尧臣《鲁山山行》)
(7) 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大雪三日,________ 。

(张岱《湖心亭看雪》)
(9)夕日欲颓,________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________”,安闲自适的心境,知音甚少的感慨,自嘲自解的旷达尽在其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2分) (2017七上·槐荫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 . 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C . 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D . 国庆节期间,槐荫广场的花坛里摆满了一串红,红得鲜亮,红得耀眼,真是花团锦簇。

3. (2分) (2017七上·长春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慈善家、教育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C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的教育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D .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4. (2分) (2018七下·莆田期中)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 .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B .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过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C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这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D . 《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5. (7.0分) (2019八下·简阳期中)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

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

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材料二】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1)根据【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必要性。

(3)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再帮助他设计三个栏目。

(4)作为班长,你将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
6. (
7.0分) (2019九下·贵港模拟) 综合学习。

(1)阅读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起拜倒在地。

这段话是明代________(作者)写的《水浒传》中的________(写人物名称和情节)
(2)请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共5题;共60分)
7. (6分) (2020九上·黄岩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填空。

(甲)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幕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乙)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甲)(乙)两诗中所用的意象都鲜明突出,其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甲)诗中的明年绿的“春草”表达了王维对未来的________;(乙)诗中的红泥“火炉”则表达了白居易对朋友的________。

8. (15.0分)(2011·十堰)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________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 . 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 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4)《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
“太守之乐”的理解。

9. (1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清,奔向学校去。

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

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3)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4)迟到事件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是什么使“我”的变化这么大?如果你是作者,那么此时你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是什么?
(5)课文题目取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丰富含义?
10. (9分)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①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②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颗粒。

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

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

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③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

此外,喷泉本身就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

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④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

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

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

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⑤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

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⑥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

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⑦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1)本文从、消亡、三个方面介绍负氧离子的知识。

(2)第③段中加点的“研究表明”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⑥段举三个“长寿村”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
(4)要增加我们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两项即可)
11. (19.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概括语段的中心句。

(2)如何理解划线句“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三、表达·交流(60分) (共1题;共60分)
12. (60分) (2019八下·高密期末) 请你以“读书,让生命芬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30分) (共6题;共30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答案:1-6、
答案:1-7、
答案:1-8、
答案:1-9、
答案:1-10、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答案:5-3、答案:5-4、
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60分) (共5题;共60分)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
答案:9-4、答案:9-5、
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答案:10-4、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考点:
解析:
三、表达·交流(60分) (共1题;共60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