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小学绘画的认识及问题解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小学绘画的认识及问题解决
【关键词】兴趣自由表达启发
小学绘画的认识
由于本人教学经验尚浅,未能提出精博理论及见解,仅能以浅薄的教学经验谈一些陋见。

人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文字表达,另外一个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就是将内心经历可视化[1]。

而小学生学习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

其实什么是小学美术?翻阅辞海后,小学其基本解释为:“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绘画”为用笔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等表面上画图或作其他可视的形象。

简单得说,就是对儿童进行初等绘画教育。

以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就是小学绘画教育应该是用简单直接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人类没有开始试用文字表达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懂得使用“结绳记事”“堆土记事”等方式进行表达、记录交流。

即如儿童在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便懂得使用身体语言来进行自身感受的表达。

这个在人类原始的岩画里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大家都知道原始绘画-岩画并不像如今的艺术那样五花八门,它没有复杂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准确的比例,讲究的构图,而是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打动人心。

同样在儿童学习绘画的过程当中,并过多地在专业知识及技巧上进行传授,这样是只会令其过于最求技巧性的学习而阻碍其表达。

当然在其表达的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进行启发性的教育。

例如我在“画人像”课上对六年级学生在线条的运用上的要求,首先我让学生看看胖与瘦的脸型区别,然后我在示范的时候便用圆型和正方形来进行区别,学生便知道线条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小学生绘画的问题与解决
①学生不敢动笔
“虽然我们不是达芬奇,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做艺术家。

”这是我为了鼓励学生动手绘画而常说的一句话,因为我不希望学生因为害怕画错而不敢动笔。

因为只要有纸和笔我们就能进行绘画表达,绘画可以说是最简便的艺术表达形式。

正如画家波洛克,他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艺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

而波洛克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几乎与他使用的笔和画布毫无关系。

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替代了创作的本身,是一种近似表演艺术的创作形式。

当然我并不是希望学生如波洛克般进行绘画,而是希望学生们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自由的表达。

但是在每当我把绘画要求布置完后,就有个别同学发出“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老师,我画错了”“老师,这个怎么画呀?”诸如此类的声音。

我想这跟我们成人通常的评价角度有一定关系,在评论一副儿童作品的时候一般人往往会以“像不像”作为标准。

就好比我在对学生的写生培训过程当中为学生示范时,学生首先就会以老师画得像不像做为对自身的评价标准一样。

这便造成了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产生了错误的意识:“我都画得不像的。

”所以往往会造成学生害怕画错而不敢自由地动笔。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罗列了部分例子以便参考:
在写生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到户外写生时,正当大家开始动笔的时候,她往往迟迟没有动笔,但是动笔后不够五分钟,她便大喊:“老师,我画错啦!怎么办啊?”我便说:“我们是在画画,不是在做数学题,我们没有标准答案,不要担心画错。

”在短短的一节写生兴趣课中,我要求学生不能使用铅笔,而是用油性笔直接绘画,从而希望他们可以不受到“画得不像”“画错”这些标准影响,而更加果断直接地进行表达。

②绘画兴趣的培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涂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而如果我们引导不当的话,可能会导致其对绘画丧失兴趣。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呢?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写生班上有两位二年级的学生每次来上课,当大家对那些“画得很像”的写生作品佩服得惊叹的时候,她们俩并不感到兴趣,而是走到我跟前轻轻地问:“老师我们能不能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呀?”“可以。

”我没有阻止她们,之后它们便之后便心满意足地回去拿起画笔创作。

当我看到她们俩的画后,原来他们喜欢自己进行故事创作,将其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和故事画在纸上,如今他们的画夹里已经夹满了厚厚的故事画。

当我问她们问为什么不想画写生的时候,其中一个同学就说:“老师那画得太像了,我不喜欢。


记得现在学生都喜爱上一个叫“植物大战僵尸”的益智游戏,而学校最近又在办一个种植活动,需要做一些植物的形状的帽子在播种仪式上使用。

于是我做了其中一个游戏里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而学生都十分感兴趣,都能主动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加工改造,以便得老师的赏识从而能在播种仪式上一展自己作品的风采。

播种仪式上大家看到自己亲手做的帽子能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更是令他们自信倍曾。

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常常学着那些在户外写生的画家,自己便拿上小画板跑上房顶,开始写生,画着那些南方砖瓦斜顶屋。

那时候我也不懂从什么地方开始画,只记得往往会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事物开始画。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利用他们的天性,从不同角度去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绘画的开展
儿童的绘画应该严格地遵从其自身规律。

对儿童来说,真实的去流露他们的世界的才是最为重要的。

儿童画小树、小鸟、太阳、月亮,不是为了功利目的,而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认识、想像、愿望和情感。

保护儿童的艺术表现天性是艺术教育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而保护儿童的艺
术天性就是不要损害孩子们对事物直接的感性反应,不要过早地把成人的是非、好坏标准灌输给儿童。

我们应该给儿童多一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可以利用天性去直接感受自然和生活。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如何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

其中,对儿童的审美教育应从对大自然的接触和观察开始。

卢梭认为:“自然景色的生命,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对它有所感受。

如果他不知道是谁的手给自然加上了这样的装饰,他又怎能欣赏自然的情景的美呢?”因此,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就应当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积累美的体验,加深对美的事物的主观理解。

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应当给儿童充分的创作自由,改变传统单一的、成人化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充分地发挥儿童的艺术潜能[2]。

参考文献:
[1]侯莉敏.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01期
[2] 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