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专题整合-高三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步步高】(某某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现
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专题整合 人民版
现代中国的外交⎩
⎪⎪⎪
⎨⎪⎪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奠基:独立自主方针⎩⎪⎨⎪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70年代外交突破⎩⎪⎨⎪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
新时期外交调整⎩⎪⎨⎪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对外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并不断发展
专题线索
1.中国某某政治特色归纳
(1)五大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某某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
依法行使某某权利,某某政治制度化、规X 化、法制化和程序化。
(2)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某某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3)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某某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某某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某某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4)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
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5)一大本质:新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某某。
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阶段性
3.港澳问题VS某某问题
国际格局变动对现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
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
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
(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新中国对外关系60多年光辉历程的四大启示
①从中国近现代史看:国际地位根本上取决于综合国力。
②从外交政策演变看: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从外交活动的实质看:外交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④从外交活动的影响看:中国在和平崛起,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例题(2014·某某高考)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审题思路]
(1)观点正误:针对“新兴的民族国家”而提出的外交政策是判断选项正确与否的关键点。
(2)史实正误:“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党时期的外交关系;“一边倒”针对的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在华特权;都与题干要求不符。
(3)与题干关联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新中国周边新兴民族国家而提出的外交原则,与题干要求一致。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