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演讲稿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演讲稿3篇
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演讲稿3篇第1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大家好!走上这讲台,我的心情是这样的激动不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他也没有撬起过地球。
可是苦难的中国在八十九年前就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支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党的历史更需每一个共产党人去敬畏、去珍惜、去创造。
党的历史教会我们如何为官、如何做人。
春风和煦播洒民生雨露,滋养着长白神韵,东风强劲倍显人才精神,装点着华夏大地。
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又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又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发展史。
抒写着我们的昨天和今天,预示着我们的明天,写着共产党人的灵魂,指引着共产党人将来的命运。
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使我们心有所依,情有所归。
回眸这40年的历程,党的每一次思想理论践行和升华活动的开展,都引领和激励了一个时代的脉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带动了全国人民向着小康富裕迈进的步伐,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三个代表",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到"先进性教育",每一次,都让我们振奋,每一次,都让我们得到了实惠,每一次,都让我们尝到了幸福的甜头。
我们的党,每每在我们国家危难之际总会做出令世人赞叹的惊人之举,救人民于水生火热,救苍生于危难时刻。
历史再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创先争优",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一种示范,一种带动,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新元素"行动起来,强国富民,再创伟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
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在地区和世界的地位都明显提升,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都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最终实现民富而国富,国富而国昌,国昌而国强,国强而国胜。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阶段,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先辈榜样雷锋同志,就以他闪光的一个点"为人民服务",带动了一个班、一个连队、带动了全军,带动和感召了亿万中国人民。
还有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郭明义等等,一个个一心为人民服务谋利的典范,都发挥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和带动作用。
而我作为一名党员,明白到要做最好的优秀党员就要锤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团结共事、深入群众的领导作风,严于自律、健康正派的生活作风。
我们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发扬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守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这是党性人生观上的体现。
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体现。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
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奋献青春热血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这就是修养党性,这就是实现人生理想!而在党的发展下,我们作为戏曲事业的一员,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戏曲与党的"争先创优"理念相一致,做到戏曲事业在新的时代的创新,使新的时代能够更好地接受与喜欢。
中国戏曲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
要想保存传统戏曲资源,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与社会结构下,加强已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更优秀的演员与舞台创作者仅仅是一个方面,它应该是处于整个戏曲教育金字塔的上层部分,虽然是精华所在却力量较弱;而戏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拓展将会为这座大厦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存在于职业或专业戏曲教育创作领域;而在非职业非专业的素质教育领域里,戏曲教育首要的工作显然应该是承袭经典,这种争论的自然规避也许会有利于戏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的戏曲艺术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有胆有识的艺术人才去大胆创新,像老一辈艺术家们一样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把我们的戏曲艺术发扬光大,让戏曲这朵民族艺术的奇葩,在新
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人物《四贤册》是秦腔流行已久的传统戏。
写荒旱年间,方文珍上县去领赈济粮空手而归,欲卖亲子度日又恐妻不允,便假计以抢草为名卖掉亲子的故事早年秦腔青衣前辈擅演此剧者甚多,尤以名家郭明霞的演出独具特色对于这样一出脍炙人口的老戏,原有舞台演出样式已成普遍相传的模式,作为后学晚辈的我对此总怀有一种敬畏之情但"法不泥古"势随时移,更是传统戏顺应发展融入时代的迫切需要这次新排,在吴根邦导演的统筹下,对原剧"盼夫""责夫""抢草""离别"四个单元的构架不变,对重复的叙述和过程删繁就简,对唱词与念白也进行了修改凝练作曲罗新昌根据我的嗓音重新设计唱腔,加强了音乐的旋律性和完整性经过一番打造,呈现出"雅"、"静"、"悲"、"凄"、"美"的艺术韵致。
作为主人公赵月娥的扮演者,我遵循充内形外之谓美的艺术哲理,除在表演上挖掘人物的心理流程,按照角色的性格轨迹把握尺度分寸外,在唱腔上着重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力求做到收放自如刚柔兼济。
如"离别"时眼看爱子要走那段戏,我用一声"儿呀"的凄惨叫声,抛袖猛扑过去紧抱儿子,伴随悲怆苍凉的音乐声,顿时肝肠欲裂泪如雨下,唱到"滚白"时不是放声拼嗓子,而是从心底发出低沉压抑的声音,让观众仿佛听到人物的心律颤动;而唱到悲痛欲绝的"刀割肠"时,则完全放开嗓音尽力宣泄,使真情迸发,接下来的整段唱腔,唱得如泣如诉幽咽婉转,并在行腔中运用了抽泣哽咽的处理,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以秦腔青衣声腔的浓郁韵味,彰显了秦腔剧种固有的风格特色。
与文学、影视、歌舞、话剧相比,戏曲有更多的文化,传统的负载。
这是它的命,不管是时来运转,还是命乖运蹇它有时运之变,但命是改不了的。
最好也不要逞个人或时代之能去颠覆它,改造它,在当代文化一体化,同化的形势下戏曲除了创新以追随时代,还有文化坚守和自我保全的任务。
以当前的戏曲创作现状而言。
我们是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追求创新,却没有大作、力作出现。
坚守传统,也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戏曲应该与时代同步,诚如齐白石老人说的不能媚俗,也不要欺世。
我们必须有在精神上、审美上成为"同时代人"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应该把握和表现时代精神,时代主流,时代发展的方向。
表达人文关怀,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
应该有与时代相符的伟大作品,即使一时没有,也要心向往之。
也要有不懈的追求,但是这种追求向往的心态。
也不要过度演化成
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的压抑和焦虑,还不如平心静气,锲而不舍地做一些形而下的,力所能及的事。
一方面,从来也不都是大时代出大作品,小时代出小作品,好时代出好作品,坏时代出坏作品。
反而是每个时代往往有自己的任务,有时是思想的、精神的变革和突破。
有时是审美的、形式的积累和完善,这往往由时代规律艺术规律所需要所决定。
在戏曲艺术的长河里,永远没有停滞不前的"死水",它总是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奔流不息。
因为,艺术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不可抗拒的内在规律,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变化。
所以,戏曲艺术要在继承与创新中求发展,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意识。
否则,就会不进则退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回眸京剧发展的历史,从"四大徽班"进京、到"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兴盛时期;从特殊历史时期的"现代京剧";再到今天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赤壁》等等。
京剧的发展有了多么大的变化?而哪一个变化又不是和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哪一个变化不是当时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为适应社会需要而改革创新的结果?关于艺术的创新,梅兰芳先生曾说过这样话:"我这四十年来,哪一天不是想在艺术上有所改进呢?而且又何尝不希望一下子就能改的尽善尽美呢?可是,事实与经验告诉我这里面是天然存在着它的步骤的"。
梅先生所说的"天然存在着它的步骤",就是艺术发展有它的独特规律。
不是光凭着个人的"一点小聪明劲儿,没有什么根据凭空臆造"。
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不能违背艺术的发展规律。
优秀的传统艺术需要继承,但是,怎样判断它是不是优秀的传统艺术,还要受到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审美意识的制约。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则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识。
戏曲艺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观众,因为,戏是给观众看的,观众才是艺术最公平的裁判。
所以,继承也好、创新也好,只有观众说好才是真正的"好"。
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演讲稿3篇第2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相信各位的家乡都有一个戏曲的代表性曲种,首先我带大家来熟悉一下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我国的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
评剧、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四平调、等六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国粹需要我们继承,国粹需要我们新一代的人们去发扬!国粹需要我们国人更好的保护! 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演讲稿3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更系统、深入的传承国粹艺术,也为了培养青年观众群体,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今晚,我们非常荣幸的迎来了XX年京剧进校园---陕西演艺集团京剧院再进西安工程大学专场演出活动。
在此,我谨代表我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对出席今晚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各位艺术家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文化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京剧是文化艺术中的明珠,它在思想上有深度,在艺术上有高度,在美学上有浓度。
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国有演艺集团公司。
旗下的陕西演艺集团京剧院是全国五大京剧院之一,院中一系列经典代表剧目,让广大观众们称赞不已。
陕西演艺集团京剧院不断深化"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建设,丰富艺术表现内容,扩大活动影响力,进而使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内容与形式更加
丰富多彩,获得大学生的普遍喜爱和积极参与,为广大学生打造一个更好地亲近艺术、聆听专业、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
"京剧进校园"活动对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提高审美素养、塑造健全人格、扩展知识层面和培养高尚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不仅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也是增加学生舞台艺术实践的
宝贵机会。
通过更深入的文化传播活动,让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先进文化的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吸纳,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塑造人格美、培养才能美、铸造行为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发展,在上级领导的的亲切关怀下,去年陕西演艺集团京剧院与我校进行签约和授牌仪式,促使我校成为京剧进校园示范院校。
今天,艺术家们又专程来我校再次为广大师生倾情演出,这必将对进一步传承高雅艺术、加强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学们,让我们在活动中认识党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汲取文化精粹,传承高雅艺术,让我们伴随着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一起鉴赏京剧经典,感悟艺术魅力,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
最后,再次对各位领导、嘉宾、新闻媒体的到来和演职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同时预祝XX年京剧进校园---陕西演艺集团京剧院再进西安工程大学专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