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分析
计光荣$王恩%马敏军$黄祖祥$段吉春$陈文华$
(1.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目前,国内尚无直流计量检测系统的行业标准,直流计量检测系统由于缺乏相关的指标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通过分析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指标参数和关键技术,对电能测量方式、纹波影响下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计量特性、直流电能表检测系统的量值传递体系与校准系统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准确性保证试验方法,为后期建立完善的直流电能表检定方案和准确性保证体系打下基础0
关键词直流计量检测准确性纹波量值传递体系校准系统
中图分类号TQ055.8文献标识码)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建设的推进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充电站、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的研究逐步深入,直流电能表作为直流输出的测量仪器,其准确性对确保能源交易的公平公正、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直流领域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国内对直流技术和检定研究较少,但由于电网结构和参数的差异,不能直接引用,现存的检定系统存在差异,相关的规程和标准在检测方法和指标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保证脉冲采样的精确性、实现高幅值和低纹波的电源等技术难题制约着直流电能表的发展⑵。
国内尚无直流计量检测系统的行业标准,相关的检定试验主要依据直流电能表的相关标准和规程,缺少准确性保证测试方法和技术[3!5]o为了保证直流计量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直流电能计量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量值传递和不确定度进行研究,分析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计量特性,结合相关规程和标准,提供准确性试验方案#
1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
国内现有的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计量:专用电能计量芯片[6'7]和文章编号$000-3932(2020)06-0477-05
ADC采集芯片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器所处理的信息,采用专用计量芯片方式的控制器处理计量芯片输出的电能信息,采用高速ADC采集芯片所设计的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如图$所示。
在采集直流信号时需要将大电流和大电压信号转换成弱电信号#另外,考虑到数据安全性方面的影响,采用冗余设计使测试数据不易丢失,提高系统的可靠性[5]。
直流参数相比交流参数要简单很多,直流电能计量系统的主要参数是电压、电流和功率。
2计量准确性研究
2.1电能测量方法和误差
根据测试仪测量的电量不同,测量方法主要有瓦秒法和脉冲法#
瓦秒法的相对误差!的计算式为:
W0-Pt
!=—x$00%⑴
P
式中P——测定的功率值;
$—
—测定的被检表累计电能所需时间;
"0—设定的电能,测量时间段内功率值是
恒定的。
脉冲法电能误差测量原理是将测量的电能值转化为脉冲,并利用脉冲数得出电能相对误
基金项目:直流电能静态与动态计量检测系统及准确性保证体系研究(YNKJXM20$907$3)。
作者简介:计光荣d979-),工程师,从事电能计量和互感器的研究,****************。
图1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结构框图
差,即:
m n-m
!二X100%(2)
式中$——测试仪的脉冲常数;
C&—被检电能表的脉冲常数;
m----------实测脉冲数;
m0----------算定脉冲数;
N----被检电能表转的圈数°
传统的瓦秒法在功率上有稳定性和准确度的要求°文献[8]针对电能表的功率在检测时间段内会产生波动的问题,采集实时电压、电流和检测时间数据,在检测时间段内进行积分来计算与显示值之间的电能误差°实测电能&的计算式为:
伽%)*('皿%
4)相比较而言,采用改进的瓦秒法的测量结果更接近于实际输出电能,其误差主要来源于测试仪°
2.2纹波对计量性能的影响分析
直流信号中存在一定含量的纹波会导致直流电能表的计量结果产生偏差,目前,在纹波影响下的直流电能计量处于起步阶段[9]°现有的直流电能计量方式主要有两种:利用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计算功率,以及采集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再利用积分运算得到功率[10]°当直流信号中含有纹波时,狭义上,将纹波视为叠加在直流信号上的+次谐波信号,则实时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可表示为:
u(')二,0+"2U h cos(h"1t+a h)(5)
*(t)二.0+"2/h cos(h"]t+0h)(6)
(1%U%U0.0
P2%S!UI
-U="U+U h⑺
i="0
+?
1f t0+0
(3二一u(t)*(t)d t
T t0
其中,"1为设备的额定频率,t0为检测电压和电流的时间起点,T为电压和电流的检测时间,U。
、1。
分别为直流分量的电压和电流,U h、i h分别为h次谐波电压和电流有效值,
%h、&h分别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U、I分别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直流电压和电流,(1是采用平均值法计算的功率,(2是采用有效值法计算的功率,/为视在功率,(3是采用瞬时积分算得的功率,按照交流电能计量理论,将它视为标准功率°
采用电压、电流平均值法计算的直流功率(1和瞬时积分算得的功率(3的相对误差'31为:
P-P
'31二X1008(8)
P3
采用电压、电流有效值法算得的直流功率(
2
与瞬时积分算得的功率!$的相对误差%为:
P -P
二 ^pr x ioo%
(9)
p $
假设"=U h /U o ,b =I h /I o (0!"、' ! 1),%次谐波电
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二#(0。
<" ! 360。
),则:
-ab cos
"
1+abcos "
X 100%(10)
!32
ab (1-cos ")
1+abcos "
X 100%
(11)
由于
ab ! ( % ),所以当且仅当a=b 时,!31、
!32^最丿2 o
针对纹波导致的计量偏差,文献[10 *的分析
结果显示采用专用电能计量芯片和低速ADC 的
检测系统对纹波信号的衰减程度存在差异,文献
[11:着重从电能计量方法上分析纹波对直流计 量准确度的影响,该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表明当纹
波含量大于10%时,电能误差明显增大,且采用平
均值法的纹波误差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后期可 采用软件进行误差补偿°相关文献也针对纹波提 供了抑制方法[12,13*o
2.3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
2.3.1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量值传递体系
直流电能量值溯源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现 存的溯源方法主要采用同步溯源方案,文献[5* 将直流电能量值向电压、电流、频率进行同步溯
源,利用功率与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对装置的准确 性进行评估,其溯源的量值传递框图如图2所示, 文献[14*采用标准电能表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机
进行直接测量,同时利用高精度的标准源Fluke
5700A 和5502A 对比测量标准电能表进行溯源。
2.3.2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不确定度评定
文献[15*分析了检测系统的误差来源,对系
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采用A 类评定方法计算 被检表测量重复性误差% 1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1),采用=类评定方法分别计算检定装置测量
误差%2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2 )和被检表误差
数据修约%3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 ),则被检表 对电能的测量误差%(%)为:
%二%1+%2+%3
(12)
灵敏系数为:
图2 溯源的量值传递框图
q&Q&C 尸空二互二互&1
(13)
"%1
"%2
"%
3
则不确定度为:
2 2 2 2 2 2 2
+c (%)#C ]+ (%])+C 2+ (%2)+C 3+ (%3)
(14)
2.3.3 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系统的检定
依据JJG 842-2017《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将直流电能表分为直接接入式和间接接入式两
类,其原理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3 +4所示。
图3 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原理结构框图
图4 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原理结构框图
实际应用中,由于直接接入式的计量特性会
容易受内部空间和元件自热的影响[16*,
目前大多
数采用间接接入的方式。
针对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的计量准确性,文献[17]分别对采用单独检定方法和整体检定方法所引入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载点,两种检定方法均存在较大的偏差,并且被检表的小信号电压的输入阻抗会直接影响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2.4直流电能表的校准和准确性保证试验
装置的准确性保证需要考虑装置的精度和测量的影响因素,对装置的精度进行评价时需要依据溯源结构图计算电能的相对误差,但为了减少噪声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需要根据装置电气结构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测量方案。
文献[18]根据电压电流功率与输出频率的关联性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考虑到电压%电流脉冲频率在测量过程中会引入较大的误差,在测量时,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抑制措施和测量方案!
在对装置进行校准时,根据不同的量程选择对应的分压器和分流器,得到两个采样电压,将它们均经过缓冲器缓冲,最后用矢量分析仪进行测量分析,引入的误差主要来自于电压分压器%分流器、缓冲器和电压矢量分析仪⑱闵。
此外,考虑到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高低温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性的评价应综合考虑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测试环境影响因素。
综上,直流电能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保证试验,不仅需要依据DL/T1484-2015《直流电能表技术规范》、JJG842-2017《电子式直流电能表》、GB/T33708—2017《静止式直流电能表》的要求,测量参比电压%参比电流的基本误差,以及进行纹波影响试验,还应该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a.量化误差。
在小信号情况下量化误差可能远大于电能计量算法误差,因此在考虑检测系统的不确定度时,量化误差也是数字电能计量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21]。
b.参比电压、电流下的基本误差。
相对于交流电能表,直流电能表的检定需要较宽的电流测量范围和电压测量范围,文献[22]表明直流电能表在进行测试时由于负载和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大,不能只局限于额定电压。
c.电能计量稳定性实验。
依据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于稳定性考核的要求,以及文献[23]的研究表明,电能表由于长时间工作元器件发热会影响电能计量准确度,因此有必要进行电能计量稳定性试验。
d.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设备的绝缘性能和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对于设备的整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文献[22]对直流电能表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进行了分析与测试,对整体的计量器具进行了考核。
3结束语
除了进行纹波测试以及计算参比电压、电流下的基本误差外,依照标准和规程,需要进行外观检查%绝缘电阻试验%潜动试验%起动实验%暂停中断试验及正反向计量试验等,测试并记录复杂实验室环境下的各部分计量参数!更进一步地,为了深层次保证仪表的准确性,将对系统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对小信号电压的计量特性进行研究,完善试验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一萌,刘宇,陈思蒙,等.电动汽车充电桩实施检定的必要性[J].中国计量,2014,(11):21~22,
[2]何毓函.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策略及计量准确性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3]李恺,杨茂涛,周宁,等.直流电能标准装置的校准和不确定度评定[J].湖南电力,2016,36(3):57~60.[4]赵伟,孟金岭,陈锐民,等.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计量及溯源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
(11):113~118.
[5]王红洁,周航,马烨,等.直流电能表的应用与量值传递体系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2):87~88.[6]李景新,姜久春.电动大巴双向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2):56~59.[7]陈建进.基站直流电能计量模块研制[J].电子器件, 2019,42(4):882-886.
[8]郭晓丹,刘小琛,邹琪,等.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定系统[J].电气应用,2016,35(24):76-79.
[9]林鑫,赵伟,黄璀豪,等.直流纹波对直流电能表的影响分析[J].广东电力,2015,28(4):91-94.
[10]陈亮.直流电能表在纹波影响下的计量性能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7,44(11):35-36.
[11]宋鹏,潘峰,林国营,等.电动汽车充电纹波对直流电能计量影响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8,55(1):
46-52.
[12]郭晓丹,李晓辉,李磊,等.300kW非车载充电机现场检定系统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7,54(8):
123-128.
[13]曾博#李刚,韩帅#等.一种抑制直流大电流源纹波
的新型方法[J]-中国测试,2016,42(2):41~44. [14]符晓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施电能计量装置研发
[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7,44(11):118~120. [15]刘飞翔#李华#罗颖,等.电子式直流电能表测量值
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7,
44(12):99,101.
[16]GB/T33708—2017,静止式直流电能表[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7]张红,马俊,赵斌,等.影响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
计量准确性的相关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9,56
(3):144-147,152.
[18]李恺,杨茂涛,王智,等.充电桩直流计量模块现场
检测装置及其溯源[J].电子测量技术,2017,40
(9):265-270.[19]肖涛,周新华,董艺维.直流电能纹波影响试验装置
校准[J].自动化仪表,2019,40(5):87-90.
[20]马皓,祁峰,张霓.基于混杂系统的DC-DC变换器建
模与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36):
92-96.
[21]王彬吉,唐毅,曾庆川,等.IEC61850-9-1/2的量化误
差对数字电能计量的影响[J].电测与仪表,2016,
53(4):69-73,96.
[22]张旳,黄艳,赵志华,等.电动汽车充电站用直流电
能表产品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
2012,49(z1):68〜74.
[23]徐子立,李前,胡浩亮,等.电动汽车充电桩直流电
能表检定装置的研制[J].电测与仪表,2011,48
(12):65-69.
(收稿日期:2020-03-11,修回日期:2020-10-19)
Analysis of Veracity of DC Energy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System
JI Guang-rong1,WANG En2,MA Min-jun1,HUANG Zu-xiang1,
DUAN Ji-chun1,CHEN Wen-hua1
(1.Yunn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2.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Power Grid Co.,Ltd.) Abstract At present,China has no industrial standards for the DC metering detection ck of relevant indicators for the DC metering detection system makes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unguarante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DC energy metering detection systems)index parameters and key technologies,its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ffected by the energy measurement mode and ripple wave,measurement value transfer system and calibration system,a corresponding accuracy-assured test method was provide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DC energy meter verification scheme and the accuracy assurance system later.
Key words DC measurement detection,accuracy,ripple wave,value transfer system,calibration system
计为自动化启动SIL认证工作
近日,应用户需求和国内企业安全管理全面提升的需要,计为自动化开始启动相关产品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SIL)认证工作$
SIL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98年颁布的IEC61508功能安全标准中首次提出$该标准将SIL划分为4个等级,即SIL1、SIL2、SIL3和SIL4,其中SIL4为最高级别$级别越高,要求其危险失效概率越低$计为自动化希望通过SIL认证丰富计为的产品安全设计经验,提高计为产品安全设计能力和提升相关产品安全水平,同时使计为产品研发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最终使计为能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产品,最大限度地为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