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说课稿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https://img.taocdn.com/s3/m/21cc09e984868762cbaed513.png)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三、教学内容:
1、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的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画。
2、板书:
文艺复兴:
蛋彩画:
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3、介绍美术作品《春》
作者简介: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
授课题目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课型
欣赏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形式美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人文精神。
过程与方法
作品展示—自学讨论—讲解辅导—尝试练习—展评小结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风神、花神和春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争荣”的季节即将来临。
位于画面正中的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课件显示局部形象),她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
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有关《春》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课件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e16c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5.png)
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
表现手法
05
CHAPTER
《春》的影响与评价
促进艺术发展
作品的出现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借鉴,对欧洲艺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文艺复兴运动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春》对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激发了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词
雕塑与绘画大师,杰出的建筑师
详细描述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卫像》和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等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珍品。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优雅与和谐之美的追求者
总结词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优美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著称。他的代表作有《雅典学堂》和《圣母子》等,展现了他对优雅与和谐之美的追求。
跨文化交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文艺复兴的思想和文化成为欧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对世界文化和艺术产生着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02
CHAPTER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开始使用更为自然的材料,如大理石、青铜等,使作品更加生动。
材料选择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对人体结构有更深入的研究,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展现出人体的健美与力量。
争议与批评
《春》在欧洲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地位
06
CHAPTER
春教案
![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caeeaf705cc1755270967.png)
【课题名称】《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授课教师】101214043皇甫鑫【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文艺复兴的颂歌——春》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实验教材的第15册。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
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
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2、学生分析:本科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初二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对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能力,而且有很多同学已经储存了很多美术知识,也学习了历史,了解一些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另外看小说杂志等书刊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是很正常的,同学们多多少少也会知道一些关于本课的小知识,只不过很零碎,我们就是让学生们自主的把知识组合在一起,在不正规的书刊中会有一些错误的信息会误导学生,我们要帮助学生把有用的知识组合学习而舍弃那些错误和无用的信息。
3、设计意图: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说课油画《春》美术学
![说课油画《春》美术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4c6004cc175527072208b1.png)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油画欣赏《春》说课稿1.教材分析《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创作的一幅经典的世界名画。
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旨在贯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
该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主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2.学情分析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根据学生已经了解和对春天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
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3.教学目标显性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隐性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人的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5.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6.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技能):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da35317375a417876f8f0c.png)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课题名称】《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授课教师】许新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文艺复兴的颂歌——春》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
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
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2、学生分析:本科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初二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对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能力,而且有很多同学已经储存了很多美术知识,也学习了历史,了解一些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另外看小说杂志等书刊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是很正常的,同学们多多少少也会知道一些关于本课的小知识,只不过很零碎,我们就是让学生们自主的把知识组合在一起,在不正规的书刊中会有一些错误的信息会误导学生,我们要帮助学生把有用的知识组合学习而舍弃那些错误和无用的信息。
3、设计意图: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https://img.taocdn.com/s3/m/ad96f44cb84ae45c3b358ca1.png)
教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类别:欣赏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一、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
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
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
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文艺复兴的颂歌》教案+流程图
![《文艺复兴的颂歌》教案+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4a2317a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9.png)
《文艺复兴的颂歌》教案+流程图第一篇:《文艺复兴的颂歌》教案+流程图《文艺复兴的颂歌》【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第15册【教材分析】:感觉人美版美术新教材的欣赏课很有特点,与老教材中动辄一个时代、一批画家、一匝作品走马观花式的壮观设计不同,人美版新教材的欣赏课仅有一件作品。
以往带领学生在作品堆里大块朵颐,如今得细嚼慢咽,其中滋味各有千秋。
本课旨在通过营造广泛的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全面的欣赏作品,引导学生领略经典美术作品《春》的形式美以及作品本身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
《春》是文艺复兴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品歌颂了世俗生活,巧妙的处理了欲望与理性的关系,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和享乐主义的流行趋势。
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提倡“人性”、“人权”、“人道”,反对“神性”、“神权”、“神道”的指导思想。
作品同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成就,波提切利细致的画风、弥漫的线条赋予了作品轻灵明媚的装饰效果和美感。
所以《春》可供挖掘的教育教学元素是丰富的。
在本教案的设计中,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对作品的各个局部细节进行逐一的观察分析,在广泛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作品的绘画风格和对作品蕴涵的人文精神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提高学生多层次欣赏和理解作品的能力。
【学生分析】:8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上都具备较高的能力,同时随着认识水平、对各种信息的接受、归纳与整合能力的日渐提高,初中生正处在善于形成观点、乐于表达观点的时期。
但是,初中生广泛接触各类型艺术上的局限、缺乏理性与深刻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制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初步了解波提切利、蛋彩画和文艺复兴等相关知识点。
②了解《春》表达的内容与主题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进一步分析感受作品的形式美、认识波提切利的绘画风格,提高学生多角度欣赏和多层次理解作品的能力。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949051fe4733687e21aaaf.png)
这就是我们从表达内容,表现方法的内在精神三个方面寻找的春天,在这个花园里,春天似乎是永恒的,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这里吹拂着微微的清风。在这春的气息中,更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欣赏激发兴趣
掌握美术名词的含义
了解《春》的绘画象征与寓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布置作业:
描述和欣赏波提切利《春》,写出200字左右的欣赏评述文章。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
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有关《春》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讲明本学期上美术课要求。
二、导入新课:
同盎然。
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课型
欣赏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形式美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人文精神。
过程与方法
作品展示—自学讨论—讲解辅导—尝试练习—展评小结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课后拓展穿的作画步骤
1.勾线定稿
2.罩基调色
3.罩染大体色
4.施色塑造
5.深入刻画
6.精细描绘整体润色
认真完成好相关作业内容和要求。
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说课《春》01 8
![说课《春》01 8](https://img.taocdn.com/s3/m/a275790f964bcf84b9d57b55.png)
我是同学,说课题目是《春》,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教材分析1、教材参考:本课程主要选自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六册第一课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春》这幅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使同学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介绍作者波提切利的时代背景和关于蛋彩画的知识,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技能,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造新的意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先对作品作简略的的介绍,使学生产生感知认识后,在逐步分析,欣赏直到整体理解。
但是由于历时短暂,他们掌握的技能知识是很不牢固和不熟练的,要温故而知新。
在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加速学生掌握美术文化的技能知识,加速学生审美素养提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培养其艺术感知能力和高尚的艺术审美能力。
在为本学期整本教材有质量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在提高同学们的生活品质。
3、教学重点:(1)、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这幅作品集中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精华,画面所塑造的是美貌的神,而表现的则是有血有肉的世俗生活中的人,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2)、作品的形式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作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颂歌。
4、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学生要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环境来分析。
(2)、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寓意关系,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同上。
二、教学对象分析1、主要是介绍这幅作品集中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精华,画面所塑造的是美貌的神,而表现的则是有血有肉的世俗生活中的人,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对《春》这幅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使同学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春》说课稿【推荐9篇】
![《春》说课稿【推荐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9ae03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2.png)
《春》说课稿【推荐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说课稿【推荐9篇】导语设计: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1)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1)](https://img.taocdn.com/s3/m/9587d99af121dd36a32d82cd.png)
(第二课时)文艺复兴的颂歌——《春》(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题、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还了解了蛋彩画、文艺复兴等背景资料。
今天我们将对作品的各个局部所表达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对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有所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艺术形式和所表达的主题内涵。
(二)、学习新内容(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板书)1、美神维纳斯首先让我们欣赏作品的中心人物“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
在上一节课中我已经对维纳斯做了简单的介绍,课本中也有说明。
请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好吗?学生甲:她是位于画面的中央,是画面的中心人物。
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她轻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青春欢乐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维纳斯的形象却并不显得十分欢乐,尽管描绘的是春,但画面却透出一丝纤弱和淡淡的忧郁。
为什么会这样呢?波提切利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曾创作过一幅《维纳斯的诞生》。
(演示课件)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是乔托,而100年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了。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地方。
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
当时的教皇和贵族的势力还很强大,这就必然在文艺上要和新兴起来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
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豪门——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
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
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
后来波提切利又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说课稿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60a885348d7c1c708a145a6.png)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说课稿
教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
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
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
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5969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1.png)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思想感情和树立为理想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词句切入法学法指导:精读、摘录、分析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Authorware课件、flash动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创景导入:师: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
一、师生共赏:出示flash动画《春》。
师:欣赏完这篇散文,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呢?二、作者介绍、作品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原籍浙江绍兴。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朱自清全集》,其散文代表作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本文写作于1928年至1937年期间。
“春”是季节之首。
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广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
《春》通篇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发自心底的爱,感情之饱满,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
”但作者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我爱春天”,一切让形象说话。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朱自清——《春》情况(朗润解释难理解,可结合图片中的山色体会,更形象。
)四、朗读教学1、生根据朗读要求先将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通过朗读你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内容?在文章的“绘春”部分,作者又描画了哪几幅优美的图画呢?第二自然段与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呢?(出示文章结构图)2、这篇文章最美的地方是哪一部分,你能从中选出自己喜爱的段落读一读吗?生自由选读“绘春”中自己喜爱的段落,读后评价。
春_教案
![春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14be3f90f76c661371a60.png)
周次: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评述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实践法教学用具:教师: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学生:美术教材、图画本、铅笔橡皮等材料教材分析: 《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创作的一幅经典的世界名画。
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旨在贯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精神。
该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主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教材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正体现出上述美术教学的思想和理念。
对于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包括形式语言等也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的。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近一步提高高中学生运用欣赏的基本方法,并在欣赏感受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对油画主要艺术成就及其主要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图片的认知、分析、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油画的欣赏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题对答,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欣赏油画作品的同时,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著名油画的艺术成就以及其艺术特点,掌握古典油画《春》的欣赏。
教学难点:设置适应的双板教学深入展开的情境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学方法: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通过图片欣赏、师生互动、教师讲授、观察理解、共同研讨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油画的了解。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对图片的提问。
观察理解:通过观察老师展示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讨论理解,最后老师再总结。
八年级美术下册春文艺复兴的颂歌教 (2)
![八年级美术下册春文艺复兴的颂歌教 (2)](https://img.taocdn.com/s3/m/1922aa372cc58bd63086bd3b.png)
春——文艺中兴的颂歌1教课目的(1)本节课经过对波利切利《春》的赏识 ,初步认识作品描述的内容、中心思想、创作手法、表现手法。
(2)认识对于“文艺中兴”的基础知识 ,包含文艺中兴的发源、发展 ,文艺中兴期间绘画的特色 ,及文艺中兴经过文艺创作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2学情剖析赏识课不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 ,并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建力和想象力 ,努力培育学生崇高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雅观。
3要点难点要点 :理解作品与文艺中兴所倡议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 :认识《春》这幅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意义以及画家所表达的心里世界。
4教课过程活动 1【导入】导入师 :同学们 ,我们初一时候学习过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 ,大家还记得此中的语句吗 ?生: “期望着 ,期望着 ,东风来了 ,春季的脚步近了 ,全部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春季是美好的 ,活力勃勃的 ,大家喜爱春季吗 ?生:喜爱!师 :那春季是什么样的呢 ?春季有什么特色 ?生 :温暖、树木抽芽、花朵开放师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一页。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意大利文艺中兴期间有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春》。
(板书课题 )文艺中兴的颂歌——《春》活动 2【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用 2 分钟的时间静静看课本第 1 页,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印象。
发问 :(1)师:画中的众神是在什么地方?生 :满地奇树异草的橘园。
师:象征着繁荣昌盛的春季。
(2)师:画中描述了几个人物 ?生:9 个(3)师:画中的人物是动向的仍是静态的?生 :动向的。
师 :众多形态万千的人物表现了画家优秀的艺术构想和高明的描述技巧。
(4)师:你最喜爱画中的那个人物呢?生 :(中间的维纳斯、左侧的三个女神、丘比特、浑身花朵的女神 )师 :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名字和象征意义,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 ?生 :想!师 :好!我们把书翻到第 2、3 页默读 2 分钟 ,深入认识下这幅画的作家、细节和文艺中兴的意义。
八年级下册: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案、反思
![八年级下册: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45d06cafc4ffe473268ab09.png)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一、教材分析:1.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
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
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
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直到画家波提切利初步了解春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该认识做一遍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养成真是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化的态度。
以及珍惜人的生命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教学设计]八年级美术 《春》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八年级美术 《春》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416dd77c1cfad6195fa7ce.png)
二、讲授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意境。
具体问题的提出:
⒈这幅画的作者是谁?他来自哪个国家?
⒉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⒊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这些人在干什么?
三、尝试探趣
提问: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画面?这幅画是用什么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的?
欣赏其他油画作品。
《维纳斯的诞生》
四、评价小结
师:波提切利的《春》是一幅富于诗意、形象优美的寓言性作品,画家通过对快乐春天的描画,显示出他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歌颂与赞扬。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
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教具
powerpoint电脑教学课件,实物教具。
学情
分析
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学生踊跃回答
学生思考并作简要回答。
学生回答:这幅画的作者是桑德罗-波提切利,来自意大利。
学生看课本,找出课本中介绍作者的地方并积极发言。
学生回答: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弗洛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它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是独特的,而且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它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独树一帜,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法,而是同时强调表现被描绘对象的组织结构,并善于运用刚柔并济的线条表现被描绘对象的美,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两件代表作。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
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
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
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春的气息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并启发学生找到春所代表的万木复苏、生机昂然与人性的觉醒和复苏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要具体介绍画中神话人物不同的象征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教学措施:基本上按课本提供的程序进行。
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和通览课文,并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学好这一课。
即先通过视觉整体感受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组合、场景、色彩等,再进入到主要局部和各个细节进行欣赏和分析。
再这一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介绍描述画面中的情节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介绍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主要精神,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教学时,要尽可能与学生互动,在让学生知道美术史基本认可的说法之外,还可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提高他们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比如,既然是表现春,为什么画中的人物却那么的纤弱,人物的情感却略显忧伤?你能揣摩出画家内心的感受吗?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及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激活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
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品给人的感觉有些抽象,教学时应该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画面的各个情节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首先应该从内容、形式上对作品有较深刻的认识,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对寓意与象征要作适当介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与学情景,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对作品形成初步印象,并通过观察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新内容:出示课件:我们将从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文艺复兴的巨匠四个部分来学习这一课。
(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由感官优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板书)1、中世纪中世纪是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的没落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开始。
这是一个基督教盛行和罗马天主教会主宰社会的时期。
(演示课件)欣赏中世纪的教堂、中世纪雕塑、中世纪绘画。
试分析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有哪些特点?学生:中世纪美术是基督教美术,宣扬“神圣而纯洁的”基督教义,不再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描写,而是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描写。
(板书)2、文艺复兴十四世纪下半期至十六世纪末,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美术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欧洲走出了封建的中世纪,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
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它破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近千年的束缚,使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科学文化走向再生。
在美术领域有以下特点:1. 美术不再是宗教神学的奴仆,而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在题材上开始描绘世俗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
2. 在表现手法上提倡面向自然,引进透视学和解剖学塑造艺术形象。
3. 改革了油画素材和技法,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
4. 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美术家往往是集工匠、科学家、建筑家、画家、雕刻家于一身。
根据课件展示试分析三幅作品分别是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哪个时期的作品?(板书)3、波提切利波提切利的画富于诗意,创造了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
波提切利在《春》这幅画上展示了充满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显得庄重与自信,却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
他进入美第奇宫廷后,赶上了动荡的时局:德国皇帝入侵、美第奇被逐……这一切使他感到恐惧与彷徨。
所以画家内心的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的绘画中。
从当时他的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视到画家的一种心态:青春虽然欢乐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明天是否吉祥!(板书)4、“春”课件展示作品并分析作品后,提问以下问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1. 分析这幅画在构图上有什么特点?2. 文艺复兴对这幅画产生的影响?3. 这幅画体现了波提切利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学生通过课件欣赏波提切利的其他代表作品。
(扩展课外知识,了解波提切利作品的风格)并有学生组织再现波提切利的作品《春》加深作品印象。
(板书)5、文艺复兴的巨匠(由学生代表展示自己收集的三位巨匠的介绍及作品)1.达芬奇作者介绍: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品欣赏:教师小结(通过课件补充学生的讲述)2.拉斐尔作者介绍: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
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作品展示:教师小结(通过课件补充学生的讲述)3.米开朗基罗作者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作品展示:教师小结(通过课件补充学生的展示讲述)(三)教师诱导小结:通过以上对波提切利的作品欣赏和分析,我们再对作品的主题和画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思考,就比较容易理解多了。
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美好的愿望,然而却又总是与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矛盾。
波提切利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喜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自信,还是免不了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忧伤。
所以,画面上的基调有些纤弱和悲愁的成分。
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
如在劳伦左.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莫问明天是否吉祥......充满了及时行乐的迷茫颓废情调。
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
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还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
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的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的瓦解......,这一切,让画家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理念和情怀。
(对作品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在构图上,作者以风景衬托人物,人物的安排也颇具匠心。
以一个人和一组人(3人一组)构成的重复,形成了多与少、聚与散的节奏变化。
以典雅而朴素的色彩,形成人物明亮、背景深暗的对比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
画家借助于既富有弹性又节奏感极强的线条来体现人物的形体之美,使画面精致而明净,具有一种装饰美感。
在这个花园里,春天似乎是永恒的。
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这里吹拂着微微清风;我们仿佛能够嗅到,这里的花香袭人。
你看绿色的橘园挂满了金色的果实,郁金香、银莲花、水仙花遍地开放。
在这春的气息中,代表生命之源的维纳斯那略带忧郁的神情更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遐想。
作者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表现主题,画中虽然是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给人间送来了爱与美的温馨。
他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造型手法独树一帜。
这是画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重视线条的表现、细节的刻画,追求装饰效果。
整个画面在表现春的欢乐中又矛盾地带有一种忧郁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使作品韵味深长。
(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春》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充满追求的美好愿望。
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
波提切利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奠定了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10分钟)教学评价: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反思性的自我评价。
比如,是否能积极地投入欣赏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作品的形式美感是否真正了解等。
相关资料:1、象征所谓象征,是指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东西,一般是指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抽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