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7/24
51
(2) 分布图形
人在空间里的分布状态。 由于人的行为特性、人际关系和环境场所的差异, 人在空间里的分布则各不相同。
• 室内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行为的要求,还要照顾到人 际间的行为要求,空间形状和布局、家具设备布置,尽可 能按个人的行为特性和人群分布特性进行。
2021/7/24
2021/7/24
18
• 在商场、展厅、娱乐场所的光环境设计中,利用向光性的特 点,可以不做顶棚或局部吊顶,来节约造价。
2021/7/24
19
(7) 聚集效应
当人群密度超过1.2人/m2时,发现步行速度有明 显的下降趋势。当空间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则 出现人群滞留现象,如果滞留时间过长,就会逐 渐结集人群,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应。
2021/7/24
45
(4) 状态模式
就是基于自动控制理论,采用图解法的图表来表示行为状 态的变化.主要用于研究行为动机和状态变化的因素。
如:人们进餐馆可能是饿了要吃东西,也可能受餐馆食品的 诱导或是为了社交而进入。
这种状态的差别,对从事室内设计很有指导意义。
2021/7/24
46
商店的购物行为表现的状态也各不相同:
人类对自然现象、个人的崇拜,便产生了信仰,并将某种 信仰人格化,塑造了偶像,于是就建立了寺庙、教堂等, 表现出宗教行为,形成了宗教环境。
2021/7/24
36
• 人类的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 或是出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产生的。
• 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推动环境的改变, 推动建筑活动的发展。
顾客
进入
店 堂
选购
商 支付
现金
提取 商 退出
品
支票 托运 品
顾客
门厅、通道 货架
收银 台
柜台、 托运处
出口
进入、选购、支付、提取或托运、退出等购物行为,所对应的空间位置 是门厅或通道、货架、 收银台、柜台或托运处、出口,这就是购物行为的空 间分布。
2021/7/24
50
• 室内空间分布不仅确定了行为空间的范围,而且 确定了行为空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空间秩序。
2021/7/24
59
(2) 知觉空间
知觉空间即人及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 要所占有的空间。
2.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行为、劳动 行为、餐饮行为
3.体育行为、观展行为、恋爱行为、犯罪 行为等等。
2021/7/24
27
• 人类居住行为所要求的的居住环境:
不同环境的刺激作用,人类自身不同的需求,社会不同因素的影响,所表
现2出021/7的/24 环境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28
• 为满足餐饮要求—设置厨房和餐厅,表现出炊事 行为;
10
2021/7/24
11
(2)识途性
•当人们不熟悉路径时,会边 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而返回 时,为了安全会原路返回。
• 因此在设计室内安全出口 时.要尽量设在入口附近, 并且要有明显的位置和方向 指示标记。
2021/7/24
12
(3) 左侧通行
•在人群密度较大的室内 或广场
•一般会无意识地趋向于 选择左侧通行
•这种习性对商场的商品 陈列,展厅的展品布置有
重要指导意义。
2021/7/24
13
(4)左转弯
•这种习性对室内楼梯位置和疏散口的设计及室内 展线布置 具有指导作用。
2021/7/24
14
2021/7/24
15
(5) 从众习性
2021/7/24
16
• 假如在室内出现紧急危险情况时,总是有一部 分人会首先采取避难行动。这时周围的人往往 会跟着这些人朝—个方向行动,这就是从众习 性。
2021/7/24
38
2、人的行为模式
•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特征,总结和概括,将其规 律模式化。从而为室内外设计及其评价提供理论 依据和方法。
秩序模式、流动模式、分布模式、状态模式
•秩序模式、流动模式是预测人在环境中的静态分 布状态和规律,故称静态模式。
•分布模式、状态模式是描述人在环境中变化的状 态和规律,故称动态模式。
2021/7/24
47
• 3、 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
• 我们分析研究人的行为特征、行为习性、行为 模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合理地确定人的行为与 空间的对应关系。
(1) 空间分布
根据人的行为来研究空间的连接、空间的秩序、进 而确定空间的位置,即空间的分布。
2021/7/24
48
• 不同的环境行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律,也表 现出各自的空间流程和空间分布
2021/7/24
4
• 一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 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
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和周围的环境。 •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客观环境的
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
• 人在环境中,其心理和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 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 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是我们进行设计 的基础。
52
(3) 确定行为空间分布
•根据人在空间中的行为状态,行为空间分布表现为有规则 和无规则两种情况。
•Ⅰ有规则的空间 • 前后状态的行为空间
室内设计时 根据周围环境
和各自的行为特点,将室 内空间分为两个形状、大 小不同的空间,两个空间 的距离根据两种行为的相 关程度和行为表现及知觉 要求来确定。各部分人群 分布根据人际距离来考虑。
2021/7/24
57
4、 行为与室内空间尺度
•根据人的行为及其环境的交互作用观点进行空间 划分:
行为空间、知觉空间 和围合结构空间。
2021/7/24
58
(1) 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包含人及其活动范围 所占有的空间。如人站、立、坐、 跪、卧等各种姿势所占有的空间。
行为要求的空间,其空间容积基 本上是不变的,就是使用功能的空 间尺寸,主要根据使用要求来调整 空间形态。
2021/7/24
39
(1)秩序模式
秩序模式是用图表来记述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秩序。
如:人在商店里的购物行为:
顾客
进入 店堂 选购
商品 支付 现金、支票
店堂
提 取托
退出 商品 运
由此可见“进入”、“选购”……等各种行为状态是有一定秩序的,绝不 能倒过来。首先要将顾客“引进”商店 由顾客很好地选择商品,最后才 能成交付款。
2021/7/24
20
(8) 边界效应
人偏爱具有庇护性又具有开放性的地方!
2021/7/24
21
• 边界会给空间划分专有区域,使个人空间受到庇 护,同时又有利于对外交往,是适当流通而不是 封闭空间,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所 以人们都喜爱逗留在有边界的区域。
2021/7/24
22
2021/7/24
23
2021/7/24
24
2021/7/24
25
二 人的行为与室内空间
1、环境行为 2、人的行为模式 3、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 4、行为与室内空间尺度 5、行为与室内空间形态
2021/7/24
26
1 、环境行为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和 空间状态的推移,称之为环境行为。
1.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商业行为、人际 行为、娱乐行为
2021/7/24
40
再如:人在厨房里的炊事行为
原 拣切 半 清洗 成
料
品
清 配菜 菜 烧煮
洁 品
肴
食 品
2021/7/24
41
(2) 流动模式
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 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而且 反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变化。
可用于观展空间、购物空间、疏散避难通道以及 居室空间等的研究和设计。
2021/7/24
42
如:室内流动行为
移动便捷度 即空间选择概率
门厅
10 起居室 60 30
卧室
餐厅
2021/7/24
43
2021/7/24
44
(3) 分布模式
按时间顺序连续观察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并画出一个时 间断面,将人们所在的二维空间位置坐标进行模式化, 这种模式主要用来研究在某一时空中的行为密集度,可 为空间尺度和分布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2021/7/24
53
左右状态的行为空间
• 这类空间人群多数呈左右分布状态,空间分布具有连续性,设 计时首先要考虑人的行为流程,确定空间秩序,然后再确定空 间距离和形态。
2021/7/24
54
上下状态的行为空间
楼电梯、中庭、下沉广场等具有上下交往行为的室内 空间。
在这类空间里,人的行 为表现为聚合状态, 设计关键要解决疏散 问题和安全问题,经 常采用按消防分区的 方法分隔空间。
73大空间主要指公共行为的空间如体育馆音乐厅大型商场大餐厅大礼堂等其特点是要处理好人际行为的空间关系在这样的空间里个人空间基本上是等距离的空间感是开放的空间尺度是大中空间主要指事务行为的空间?如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这样的空间既丌是单一的个人空间又丌是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公共空间是少数人因为某种事务的关联聚吅在一起的行为空间
环境行为心理学
2021/7/24
1
上节回顾
1.个人空间
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无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 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
2.私密性
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是对生活方式或交往方式的选 择和控制。
3.领域性
个体或团体暂时或者永久的控制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 者物体,领域拥有者常常会为了控制性而保卫它。
2021/7/24
29
为满足人际交往需要—设置了起居室,表现出接待 行为
2021/7/24
30
• 为了满足休息的要求,设置了休息室和卧室,表 现出小憩和睡眠的行为
2021/7/24
31
• 为满足卫生要求—设置了卫生间和 洗刷间,表现出盥洗行为
2021/7/24
32
• 商业行为所产生的商业环境
2021/7/24
8
人的行为习性
抄识左 左 近途侧 转 路性通 弯
行
从向 聚边 众光 集界 习性 效效 性 应应
2021/7/24
9
(1)抄近路
•当人们清楚的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时,或有目的的移动时, 总是趋向于选择最短路径,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空 内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习性。
2021/7/24
2021/7/24
5
心理、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 人的心理、行为与环境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动 态系统中,人塑造了环境,同时,环境反过来 又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并且不可避免 的塑造、影响人的行为。
2021/7/24
6
2021/7/24
7
行为习性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由于人和环境 交互作用,形成了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这种本 能被称为人的行为习性。
2021/7/24
2
第六章 心理 行为与空间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和过程; 掌握行为与环境,即人的行为表现、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
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的结合。
2021/7/24
3
• 一 行为与空间环境
• 二 人的行为与室内空间
1、 环境行为 2、 人的行为模式 3、 行为与空间分布 4 、行为与室内空间尺度 5、 行为与室内空间形态
2021/7/24
55
④ 指向性状态的行为空 间
门厅、通道、走廊等具有 显著方向感的室内空间。
•人在这类空间中的行为状 态指向性很强,要特别注意 人的行为习性,空间方向要 明确,并具有导向性。
2021/7/24
56
• Ⅱ无规则的行为空间
• 多数为个人行为较强的室内空间, 人在这类空间中的分布图形,多数 为随意图形,这类空间的设计要特 别注意灵活性,能适应人的多种行 为要求。
• 这种习性对室内安全设计有很大影响。由于人 类有向光性的本能和躲避危险的本能,因此, 可采用安全照明,指明疏散口,或用声音引导 疏散。
2021/7/24
17
(6) 向光性
•向光性是人类本能的视 觉特性。
•室内环境中,人们首先 会注意相对光亮的物体, 利用人类的向光性,提高 局部照度,可吸引注意力, 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 的掩盖、虚化作用。
最原始的商业点
集市
2021/7/24
集市
早期的商店
33
商业街
2021/7/24
34
• 防卫行为所形成的防卫环境: 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不仅要避免自然环境的侵害,
还要防止社会环境中人为的伤害,设置了围墙、院落、 城堡等防卫设施,表现出防卫行为,形成了防卫环境。
2021/7/24
35
宗教行为所形成的宗教环境:
环境刺激 作用
需求愿望
行为
行为反应
环境
个体
2021/7/24
环境行为的基本模式
目标
37
环境决定论的片面观点:
•过于夸大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行 为和过程完全受环境的支配,主要改变人的城市或建筑的 形式,就能改变人的行为,就能组织社会,为人类造福。
•尊重使用者的需求,不能超越客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去进行设计。
炊事行为对应的空间分布:
原 料
拣切
半 成
清洗
品
清 配菜 菜 烧煮
洁
品
肴
食 品
粗加工场 洗槽 台板
灶台
粗加工场、洗槽、台板、灶台是拣切、清洗、配菜、烧煮所对应的空间位置, 也就是炊事行为的空间分布。
由于行为规律的制约,其空间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秩序,即空间流程。
2021/7/24
49
购物行为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