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培育技术养护以及后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培育技术养护以
及后期管理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均快速发展,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特别是林业工程行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加强林木养护管理是我国林业经济
长远发展的基础。
在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
建设。
但是需要正视问题是林业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比如,管理方式存在监管
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必须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可行性策略,从而提
高对林木的有效管理水平,推动林业的发展。
重点研究林业项目数量、养护管理
技术,以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林木培育技术;养护;后期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林业工程
建设需强大的技术支撑,不断提高我国林木种苗培育水平,解决林木种苗培育质
量欠佳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培育技术
1.1科学选择播种策略
不同环境所适合种植的树种不同,根据气候,土壤酸碱度而定,所以想要树
种生长顺利,在进行播种之前,首先应该选择适宜的苗圃,在土壤的肥力、温度、湿度和透气性都达到要求,才能保证种子健康发芽。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肥力有着
不同的要求,要根据具体的树种调节土壤的肥力,适当进行施肥,保证树种生长
所需要的养料,这样树种的成活率才能提高。
科学合理进行播种,可以让树种生
长的质量提高,为后续育苗工作提供基础,复杂地形构造下的局部生态条件,对
树种的合理选择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某些地区所处的纬度、地势高度、气温和日
照条件不适于栽培树种,但往往由于特殊环境造成的局部良好小气候,可使该树
种不仅生长正常而且表现良好。
例如,江河湖泊的水面热容量较大,可降低冬季
北方寒流入侵的强度,保护树体免受冻害。
对不同树种进行分类处理,土壤中包
含的元素给树苗提供所需养分,但是如果出现了不适合的土壤,这时候就需要适
当施肥,使土壤中养分满足树苗生长需要。
1.2基于种子特性,合理选择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林木种苗培育中育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通常有播种育苗、无性繁殖育苗2种。
播种育苗技术是较为传统的方法,其成本较低、培育方法简单,用于林业工
程建设中的可行性高,但易因外界因素而影响树苗的质量。
为降低外界因素对播
种育苗质量的影响,通常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这对种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积极作用。
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涵盖的内容较多,包
括多种不同的类型,一般有单性繁殖和营养繁殖,其中细胞组织培养是一种新型
的培养技术。
林业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有地上部分茎扦插、嫁接
和压条等,采用这些方法进行林木种苗培育的效果较好,通常能在短时间内获得
大量的苗木,且其具有与木本相似的遗传性状,能满足种苗需求量大的林业工程,对林业工程建设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无性繁殖技术是利用原有树种的营养
器官,使母株优良性状得以保留,可避免有性繁殖出现的性状分离问题,有效降
低劣变发生概率,保证林木健康生长发育。
1.3幼苗抚育技术
幼苗抚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树木在幼苗阶段对光照、营养、
水分的要求更高,给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
在抚
育时,需要定期给幼苗浇水和除草,浇水时通常是在头水浇过之后,间隔2~3
天浇二水,然后再间隔4~5天浇第三次水,在三次浇水完毕之后视土壤的实际
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浇水以及浇水量大小。
幼苗的施肥应本着弱苗多施、壮苗少施
的原则,除了基肥之外还需进行追肥,通过合理的肥料搭配来保证幼苗汲取营养。
另外,还要做好幼苗枝叶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特别是一些较难治理的病虫害应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防治
办法,让幼苗以良好的状态生长。
2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养护
2.1保证水分、养分和光照
林木种苗培育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种苗培育,都要保证
种苗摄入足够的养分,创造有利于种苗生长的环境。
种苗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因
此对土壤的选取要严格管控,土壤的肥力、温度、湿度等对种苗的生长有很大的
影响。
种苗在干燥地区和雨水量较小的季节若想摄取足够的水分,需要滴灌技术
进行辅助,滴灌技术不仅可保证种苗吸收足够的水分,还能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光照是满足种苗生长的重要条件,光照时间和光照温度都需按照苗木
种类进行适当调整。
2.2及时监测,减少损害
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特别是人工营造的纯种林,
一旦发生病虫害,就是大范围传播。
这是由于林木病虫害监测工作不到位,工作
存在滞后等问题导致的。
种植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林木病害,也就无法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加剧病虫害的流行。
因此,加强病虫害监测,减
少林木的损失就成了当务之急。
森林病虫害防治通常采用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为辅的策略。
建立完善的预报监测平台,积极录入监测预报数据,实现网络传输
和预警预报,利用网络技术来分析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提高森林监测的时效性,种植人员在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的帮助下,能够更
好地减轻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为林木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经
济收益。
3林业工程建设中后期管理
3.1挖掘推广潜在动力
我国大部分林业科技成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市场盈利能力较弱,产业化
程度低,这也造成成果转化率不高、推广困难。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科研周期
也相对更久,短期内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是很困难的。
加之绝大部分林业科技
成果应用于实践时,生态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而林农往往生活环境相对闭塞,
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新信息、新科技接受能力慢,生活水平受限,经济条件一般,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业技术推广付
出时间成本大、回报率不理想时,势必影响其选择性,从而阻碍了林业技术推广
工作的效果。
3.2加大后期检测力度
生态化林业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林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工
作并非立竿见影,所以,政府在后期就应加强对林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情况的监测
力度,从而对后期在生态化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病虫害等,采取相应
对策并及早地加以预防,从而实现生态化林业建设的健康良性发展。
同时,还可
利用林业科技引进与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案例设立示范性培训基地,按分片划区
的办法设立示范性培训基地和重点特色示范户,直接辐射和促进全国各地的林业
科技的运用与技术成果的转化,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推广与示范作用,进而推动
了林业科技的应用,促进我国森林科学技术转化的步伐。
结语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其对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有别于纯
经济效益的树木。
因此在养护过程中要注意根据生长的特殊性,调整森林的生长
状态,使森林在生长过程中呈现健康的生存状态。
根据不同的森林条件,对水肥
条件进行不同的处理,建立供水设备,实现及时供水。
同时还应通过互耕措施避
免土壤紧实、僵硬,避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减少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雅莉.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4):62-63.
[2]陈敦福.浅析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J].种子科技,
2019(2):74,78.
[3]刘思毅.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的相关探究[J].农村百事通,202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