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树皮衣是服装界的活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族树皮衣是服装界的活化石
黎族树皮衣是服装界的活化石
黎族树皮衣是一种特殊古老的由树皮制成的服饰,它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价值,被誉为“服装活化石”。
海南岛的黎族树皮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海南黎族先民用楮树等树皮经过繁琐的`工序手工制成,主要用于遮羞、保暖,海南黎族树皮衣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
树皮衣的历史特殊悠久,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消逝了树皮衣。
由晋人裴洲《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当时边疆少数民族还以树皮布制衣裳、被褥。
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皮制成的衣冠产品。
由于树皮布本身简洁腐烂,难以作为历史证据久远留存,唯有制作树皮布的工具之一——石拍被遗留了下来。
宋代《太平寰宇记》、元代《文献通考》和清代《黎歧纪闻》等书籍中,均有海南黎族“绩木皮为布”的记载。
据清代琼州定安县知县张庆长(1752-1755在任)《黎岐纪闻》载:“生黎隆冬时取树皮捶软,用以蔽体,夜间即以代被。
其树名加布皮,黎产也”。
而且在今日的白沙、昌江、陵水、保亭等县博物馆均保藏有树皮布。
海南岛的黎族先民在把握了棉纺织技术后,树皮布技术并未完全让位于麻、棉制品,照旧有人用楮树皮制作垫单、衣服、腰带等生活用品。
这主要是由于树皮原料丰富且易采集,黎族对其技艺已相当娴
熟,而成品又特别耐用。
随着经济的进展,树皮布渐渐远离黎族人的生活。
专家认为,或许到明代,海南沿海地区已经不再使用树皮布;中部黎区则大约使用到清代以后。
至今,一些偏僻黎村仍有老人知道树皮布的制作方法。
树皮衣的制作有一套很繁琐的工序,包括扒树皮、修整、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成片状和缝制。
然后人们利用加工好的树皮布剪裁缝制帽子、枕头、被子、上衣、裙子、兜卵布、口袋等生活用品。
尽管这一技艺分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并不多,其中以锤打工具最为重要,石拍是制作树皮布的器具之一,也是树皮布文化的标志。
在当地,树皮衣有两种用途和制作方法:一种是纯粹的树皮衣,即:将制作树皮衣的树皮从树上剥下来,经过敲打、浸泡、晒干等工序,缝成一块可以遮羞的树皮布;一种是将树皮的最外面的表皮去掉,取里层的树皮,经过一整套制作树皮布的工序后,然后奇异地取其纤维,纺成线,织成衣服或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