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示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暗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实物等手段创造生动真实的情知结合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从事智力活动,达到高效率的记忆和领悟,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种方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标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暗示方法;运用
暗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情知结合环境,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达到高效率的记忆和领悟的方法。

“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等都属于这暗示的范畴。

一、暗示教育的主要形式
1、愉快教育。

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师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余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从情感教育入手,给学生爱和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实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整体人格教育。

2、成功教育。

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育的起点,设计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学目标,分层渐进,让学生多体验成功,进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

这实质上是激励理论在教育上的实际运用
3、情境教育。

是把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情境理论移植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之中。

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点都是肯定了望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挖掘出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愉快地、有信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暗示教学的基本特点
暗示教学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来达到德智教育的模式。

其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这里的创设情境与发现法的创设情境有区别,发现法创设情境主要围绕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提出问题。

而暗示法中的创设情境是为了通过暗示,促使学生领悟其中道理。

暗示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学生的能动性而起发生,因此,必须有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阶段,比如通过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等活动,这些活动是教师在创设情境阶段所设计好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

有时,学生的领悟还得通过教师的启发。

总结启发阶段,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后进行理性的总结,使情与理相结合,这时教师的讲解也不同于讲授课的讲解,因为,讲授式的讲解是以学生没有在特设的情境下进行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学生缺乏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而“暗示”模式下的讲解已经有了暗示的活动过程,只不过通过讲解进行强化,促使学生领悟的发生。

可见,“暗示”式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以情悟理的
教学过程。

这种教育模式如果在政治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内容时采用,效果特佳。

一般来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它常常与讲解模式结合起来进行使用。

二、暗示教学的主要方法
1、情境暗示法。

教师采用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来达到暗示教学的方法。

比如: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内容时,创设情境:播放歌曲《为了谁》,歌曲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深刻的内容,优美的音乐形式对学生的心灵有着振撼的作用。

2、语言暗示法。

含蓄、幽默的语言能起到较好的暗示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如何对待货币”时,首先讲述了一则故事:1976年月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总部国旗为此降了半旗。

为此,有些国家有意见。

他们的外交官来到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政府首脑去世,你们却为什么没有降半旗,这是为什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挺身而出,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作了不到一分钟的演讲:“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是我的决定。

原因是:(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

可是,他的总理没有一分存款!(2)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他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

”他说完就走,广场上只留下那些哑口无言的外交官。

教师讲授至此,一个光辉的形象矗立在学生眼前,自然意会了其中的道理。

3、板书暗示法。

板书也能起到暗示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如重点内容用着重号、波浪线,思维过程用箭头表示等等。

还要善于用彩色粉笔,如在知识点比较的时候,可用不同色彩,教学重点则用红色标出等等。

这些都起到暗示的作用。

总之,暗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创设情境、或是幽默的语言以及对比强烈的板书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求知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相信理念力量的片面观点,随着思想品德课改革的深入,必定会有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