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讲物态变化考点跟踪突破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物态变化
(分值:68分建议时间:60分钟)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2018南昌)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D)
C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2.(2018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其分度值为0.01 ℃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3.(2018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B)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4.(2018咸宁)为保护河流和湖泊的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C)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5.(2018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
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
6.(2018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
7.(2018沈阳)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
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
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
8.(2018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C)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9.(2018攀枝花)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C)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0.(2018河南 )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C)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11.(2018绵阳)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12.(2018黄石)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C.衣柜中的樟脑丸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没有低温极限
13.(2018日照)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C)
A.海波的熔点是48 ℃
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导学号5982410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4.(2018衡阳)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3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酒精_温度计.
熔点沸点酒精-107 ℃ 78 ℃水银-39 ℃ 357 ℃
甲乙
15.(2018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液化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_放出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降低_温度.
16.(2018成都)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要_放出_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熔化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17.(2018乌鲁木齐)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_凝固_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_凝华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过程 )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_放_热过程,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_增大_,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18.(2018临沂)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晶体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4_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增大_.
三、简答题(3分)
19.炖汤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把食物和水置于炖盅内,炖盅浸在大锅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炖盅与锅底隔离,如图所示.请问:
(1)大锅内的水沸腾了,而炖盅里的水却始终不沸腾,这是什么原因?
(2)当大锅内的水沸腾时,冒出大量的“白气”但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虽继续加热,但“白气”减少了许多,这是什么原因?
答:(1)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炖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
②沸腾需要继续吸热,但由于大锅中的水和炖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炖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2)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蒸气液化放热,锅的上方温度变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白气”就减少了许多.
四、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0.(6分)(2018兰州)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计时器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_物态_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均匀及缓慢受热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48_℃,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海波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_.
21.(6分)(2018江西)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②④①③_(填序号).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88 90 92 94 96 98 98 98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 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变小_(选填“变大”或“变小”).
(3)请将图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答图: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保持不变_.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调为小火_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能力提升
1.(2分)(2018沈阳和平区二模)沈阳怪坡滑雪场配有先进的半自动造雪系统.造雪机的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形成“白雾”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形成雪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冰雪在熔化过程中,热量增大,温度保持不变
B.所有气体在压缩到足够程度时都可以液化
C.液化蒸发时本身温度保持不变
D.造雪机喷出的“白雾”落地之前形成雪花是凝固过程
2.(2分)(2018南京)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
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3.(2分)(2018安徽)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
A.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溶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导学号59824109) 4.(2分)(2018福建)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C)
A.熔华凝华 B.凝固汽化
C.汽化液化 D.熔化液化
5.(2分)(2018烟台)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 ℃杯,“55 ℃杯”的工作原理是(A)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解析】由于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所以要先加热水,物质吸热熔化变成液态,水放热降温至55℃左右;当再加入冷水时,液态物质放热凝固,冷水吸热升温至55℃左右.
第5题图
第6题图
6.(3分)(2018泰州)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熔化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凝华_.(导学号59824110)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冷饮,过一会儿瓶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的人会感觉有些凉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答案】C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蒸发加快,蒸发有致冷作用.
【详解】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成的小冰晶,不可能出现在外表面,A不合题意;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冷饮,过一会儿瓶上会出现小水珠,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子,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B不合题意;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的人会感觉有些凉,因为蒸发加快,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C符合题意;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会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从室内走到室外则不会出现小水珠,D不合题意.
故选C.
2.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
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动
【答案】D
【解析】A.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便是凸透镜的焦点,图中凸透镜的
焦距f=20cm,故A错误;
BC.物距u=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不能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故BC错误;
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2f>u>f,v>2f,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图中光屏向右移动到40cm以外,故D正确.
3.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成功制成“永动机”。
C.被人们称为“黑色金子”的煤炭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核能作为新能源被越来越广泛运用,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
【答案】C
【解析】A.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能直接被人类利用,而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故A错误;
B.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知,机械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从而使机械能减少,因此,人类是无法制成永动机的,故B错误;
C.煤炭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故D错误。
4.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下列操作中不能使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变小的是()
A.将滑片P向右移动
B.断开电键S
C.将电阻R1与电流表A的位置互换
D.将电阻R2与电键S位置互换
【答案】C
【解析】A.将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由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大,R2分得的电压减小,因此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断开电键S后,电压表V1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因此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正负接线柱不能与电源两极相连,即电压表V2示数为零,即示数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电阻R1与电流表A的位置互换后,电压表V1测量电流表两端电压,因此示数减小为零,电压表
V2示数不变,故C符合题意;
D.将电阻R2与电键S位置互换后,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因此示数变大;电压表V2测量电键两端电压,因此减小为零,故D不符合题意.
5.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
C.雾D.霜
【答案】D
【解析】雨、露、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BC错误,D正确。
6.如图,正确表示了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图是()
A.B.C.
D.
【答案】C
【解析】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不符合折射规律,故A错误;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两条光线在同侧,故B项错误.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符合折射规律,故C正确;
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图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D错误.故选C
7.对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
B.B 超-利用电磁波获取人体内部信息
C.验钞机-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遥控器-靠超声波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答案】C
【解析】A.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测绘海底地形的,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
B. 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信息的,故B错误;
C. 验钞器利用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光,故C正确;
D. 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故D 错误.
8.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 ,更换5个定值电阻x R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 .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V 不变
C .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Ω5Ω~
D .将x R 从5换成10后,应将滑片P 向左移 【答案】C
【解析】A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由图乙知,电阻是变化的,故A 项错误; B .由题意和图像可知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x R 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示数不变),由图乙知,电流与电阻之积(即x R 两端的电压):
0.5A 5Ω0.1A 25Ω 2.5V x U IR ==⨯=⨯=,
即电压表示数保持2.5V 不变,故B 项错误;
C .由图乙知,电流最大为0.5A 时,对应的电阻为5Ω,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11113V
5Ω1Ω0.5A
U R R R R I =-=
-=-=滑总 由图乙知,电流最小为0.1A 时,对应的电阻为25Ω,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2123V
25Ω5Ω0.1A
U R R R R I '=-=-=-=滑2总
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Ω5Ω~,故C 项正确;
D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大于2.5V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为2.5V ,根据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故D 项错误。
9.如图是我国航母舰载机歼﹣15,它在蓝天翱翔时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飞行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飞机在不同高度飞行时,受到的大气压力都相同
C.飞机在匀速爬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D.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使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小,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答案】A
【解析】A、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飞行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选项正确;
B、飞机在不同高度飞行时,受到的大气压力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C、飞机在匀速爬升过程中,动能不变和重力势能增大,此选项错误;
D、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使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从而获得向上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0.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④“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①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的径迹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③“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④“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在这里采用了转换法测量物质吸收的热量.
故符合题意的是B.
二、填空题
1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看0刻度线在哪里、认清分度值、看清_____.
(2)读数时_____要与尺面垂直;
(3)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字和_____.
【答案】量程; 视线; 单位
【解析】(1)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即使用前先看0刻度线在哪里、认清分度值、看清量程;
(2)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单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12.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隐形功能的一种新型战机.它的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有良好的______(填“吸收”或“反射”)作用;飞行时,以_____(填“地面”或“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机能够升空,是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____(填“快”或“慢”),从而产生了升力.
【答案】吸收 飞机 快
【解析】试题分析:(1)“歼20”的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2)飞行员相对于飞机位置不变,则以飞机作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3)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机翼下方的流速快,因此机翼上方气体压强小于机翼下方气体压强,从而产生了升力.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隐形战机隐形的原因、参照物、流体流速与流体压强的关系,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3.现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所挂物重G 物的关系,改变G 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 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动滑轮自重是______N ; 当G 物=4N 时,重物以v=2m/s 速度匀速上升,拉力F
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W ; 图乙中的曲线表明,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随所挂物重G 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______(会/不会)达到100%;仅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重复上述实验,所得到的η-G 物图线与图乙所示曲线_____(相同/不同).
【答案】2N 12W 不会 相同
【解析】(1)滑轮组的效率: η=100%W W 有用总⨯=100%G G h G h ⨯+物物动()=100%G G G ⨯+物物动
由图像可知当G 物=8N 时,η=80%,则
G 动=2N ,
(2)拉力 F=13(G 物G +动)=13
(4N +2N )=2N,
绳端速度
v=3v 物=3⨯2m/s=6m/s
拉力F 做功的功率:
P=Fv=2N ⨯6m/s=12W,
(3)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随所挂物重G 物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额外功不可能为0,最终机械效率小于100%,仅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重复上述实验,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力不变,机械效率随所挂物重G 物的变化相同,故所得到的η-G 物图线与图乙所示曲线相同.
14.爱米用力拉弓射箭,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了弓的_____,箭以30m/s 的速度飞行60m ,所用时间为_____.
【答案】形状 2s
【解析】爱米用力拉弓,弓的形状改变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由v =s t 得所用的时间为:60m 2s 30m /s
s t v ===. 15.(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发亮的地方_____踩(选填“能”或“不能”);
(2)高层建筑的顶部都安装了避雷针,主要是通过尖端放电逐渐中和云层中的正电荷,这个过程中,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选填“从避雷针到云端”或“从云端到避雷针”)
【答案】不能 从云端到避雷针
【解析】(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射到水平面上的月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入眼睛,看到地上发亮的是积水,所以发亮的地方不能踩;
(2)当带正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由于云层带正电,缺少电子,避雷针中的自由电子会从大地到云层,逐渐中和云层中的电荷,从而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电流的方向是从云层到避雷针.
16.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地面控制中心通过_____向它发出指令信号,在天舟一号随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忽略燃料消耗引起的质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