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磨床维修资料,对你绝对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磨床维修资料,对你绝对有用
M7120A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结构的特点
M7120A型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由床身、工作台、立柱、滑板、磨头和垂直进给机构、工作台手摇进给机构、磨头手动横向进给机构及液压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是一种典型的卧轴矩平面磨床。
M7120A平面磨床不同于立轴圆台普通平面磨床,其传动一般以液压传动为主,机械传动比较简单。
主要用来加工较大平面的工件,加工精度也较高。
M7130卧轴矩台平面磨床与M7120A比较
M7130卧轴矩台平面磨床与M7120A比较,其最大特点是磨头切削力大,磨削效率较高。
此外,机床的液压系统比较简单,省去了工作台手摇机构,整机除磨头垂直进给需手动外,其它动作均由液压系统驱动。
在结构布局上与M7120基本一致,有别于M7120A的部件结构主要有:
(1)磨头结构。
(2)垂直进给机构。
(3)工作台液压缸。
M7130平面磨床的工作台液压缸采用双进单出的结构,借助于液压油对活塞、活塞杆的推、拉作用,使工作台作往复移动。
液压缸工作时,进入左、右腔的液压油压力是不一样的,活塞杆受压、拉双重力的作用。
轴矩台平面磨床的精度对加工工件精度的影响
考虑到实际加工中最普遍的情形,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磨头主轴与工作台面的相对位置误差对工件的平行度精度影响最大;床身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机床的安装水平误差对工件的平面度精度影响最大;磨头的主轴圆跳动误差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
此外,机床的振动、环境温度等对加工工件精度都有较大的影响。
平面磨床维修前准备工作及其检查项目
平面磨床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所修机床修前状态的调查,即对机床的精度状况、故障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然后编制技术准备书,制定基本修理方案,列出所要更换或修复零件的明细表。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维修质量,应力求准确、全面、可行。
准备工作及其检查项目有如下几项:
(1)检查磨头进给落刀情况,以确定是否更换丝杠副。
(2)调查机床使用中有没有“抱轴”现象,轴承的承载能力如何,并现场观察磨头主轴、轴瓦磨损情况,确定主轴轴瓦的修换。
(3)检查床身、立柱、滑板各处导轨有没有严重拉
毛和磨损情况,确定修复方案。
(4)观察工作台速度均匀性,再检查液压缸磨损情况,确定液压缸修复方案。
(5)观察液压泵工作性能,初步了解操纵箱的性能。
听液压泵声音,测流量及压力参数,确定液压泵修换情况。
(6)检查磨头进给和爬行情况,确定磨头液压缸修复方案。
(7)对其它零部件磨损情况的调查、了解。
(8)了解用户对修理的要求。
完成以上工作后,即可着手编制技术准备书。
M7120A平面磨床的一般拆卸顺序
(1)切断电源,卸下各防护罩,拆去机床与油箱、冷却箱的连接管道及电气接线。
(2)卸下磨头体:只要拆下磨头体上的磨头液压缸活塞杆上的紧固螺母,即可沿燕尾导轨吊出磨头体,此时,应将磨头体降至立柱下部。
(3)卸下滑板:将滑板与滑板底之间联接螺钉拆去即可将滑板卸下。
(4)拆卸立柱及滑板底:将立柱联接螺钉松开,拔出定位销,将立柱吊下后再拆卸滑板底及升降丝杠副。
(5)卸下电磁吸盘台面及工作台,拆卸床身上的台面液压缸。
(6)卸下液压操纵箱及油路。
(7)拆下手摇机构。
拆卸时应注意,对主要零部件,如磨头主轴、台面液压缸、工作台等,应妥善放置,避免发生碰伤或放置不当使零部件发生变形等。
M7120A平面磨床修理常用的专用工具和测量器
M7120A平面磨床修理中常用的专用工具和测量器具一般按准备工作的情况配备,见下表。
M7120A平面磨床修理常用的专用工具及测量器具
序号名称规格/mm 数量用途
1 框式水平仪 0.02/每格 1 测量各导轨几何精度及安装精度
2 百分表 0.01/每格 1 同上及磨头主轴精度等
3 等高块、量块 3 测量工作台面平面度
4 塞尺最薄0.02 1套测配合间隙
5 测量桥板 200 1 测量床身导轨平行度
6 平尺40×1500 1 刮床身导轨时用
7 V形直尺50×1500 1 刮床身导轨时用
8 平尺50×1000 1 测台面平面度
9 秒表 1 测台面换向时用
10 十字扳手 1 调整轴承间隙
11 导轨样板 2 精刨床身或工作台导轨
12 专用角尺200×300 1 测磨头主轴对台面的垂直度和平行度
13 平板400×400 1 刮后床身平面
14 平板400×600 1 刮立柱导轨面
15 定心套 2 装配主轴
磨床主轴漏油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磨床主轴漏油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进入主轴轴承的油液过多。
应控制轴承的输入油量至适当值。
(2)水银开关的浮子动作不灵活,使回油受阻。
应提高浮子动作灵活性,使回油通道畅通。
(3)密封圈及法兰盖与主轴间隙太大。
应控制好前后法兰盖及密封圈与主轴之间的间隙为0.06~0.08mm,四周均匀
磨床床身导轨通常采用的修复工艺
有关床身导轨的修复工艺有导轨磨床磨削修复工艺及刮削修复工艺。
刮削修复工艺见下表。
导轨磨床磨削修复工艺说明如下:
(1)按要求做好修磨前的准备工作。
(2)以后床身平面为基准,调整机床的安装水平,要求纵横向(1000∶0.02)mm。
(3)在导轨磨床上修磨床身导轨至精度要求,修磨量要尽量少,
(4)检查床身导轨的各项精度。
床身导轨的修复工艺
序
号工序
名称要求
项目允差
/mm 需用工具、检具名称及规格/mm 工艺
说明
1 床身V形导轨的刮研(1)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
(2)导轨在水平平面内的直线度
(3)刮削接触点数
(4)表面粗糙度1000∶0.01
全长∶0.02
只许凹
1000∶0.01
全长∶0.02
≥16点/25 ×25
Ra1.6/μm(1)1500V形直尺
(2)0.02/格框式水平仪
(3)200V形水平仪座
(4)百分表,磁性表座(1)用V形平尺拖研刮削至要求
(2)将水平仪放在V形水平座上按V形座长度逐段测量,画出垂直平面内导轨的直线度曲线,再按曲线修正其直线度
(3)水平面内的直线度,一般用光学平直仪测量。
也可以用V形直尺精度及拖研工艺来保证,即V形直尺与导轨拖接长度不能超过V形直尺总长的1/3
(4)检查V形导轨与床身后平面的平行度
2 床身平导轨的刮研(1)平导轨对V形导轨的平行度
(2)平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
(3)刮削接触点数
(4)表面粗糙度全长:1000∶0.02
1000∶0.01
全长∶0.02
(只许中间凹).
≥16点/25 ×25
Ra1.6/μm(1) 1500平形直尺
(2)200测量桥板
(3)0.02/格框式水平仪
(1)用平尺拖研刮削平导轨至要求
(2)按放置水平仪,以桥形板长度移动,逐段测量,水平仪在全长上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即是导轨对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其水平面的直线度亦可用水平仪按上述测量方法测出
3 床身后平面的刮削(1)后床身平面与床身导轨的平行度
(2)后床身平面的接触点数纵向:1000∶0.01
横向:1000∶0.01
≥10点/25 ×25
(1)400×400平板
(2)0.02/格水平仪
(3)200测量桥板(1)床身导轨刮研修复后,应再刮后床身平面,复检接触点数及与导轨的平行度
(2)用平板拖研刮削后床身至要求
(3)检查后床身平面对导轨的平行度,在纵向和横向分别测量,两水平仪的读数即为平行度误差
M7120A平面磨床主要部件的修理一般顺序
M7120A平面磨床主要部件的修理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也可以根据修理条件采用几个部件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
(1)床身导轨、立柱导轨修复。
(2)工作台导轨修复。
(3)滑板底导轨修复。
(4)滑板燕尾导轨修复。
(5)磨头修复、磨头体燕尾导轨修复。
(6)液压缸修复。
(7)操纵箱及油路、油箱修复。
(8)升降丝杆副修复。
(9)其它部件修复。
平面磨床导轨磨损修复方法
平面磨床导轨修复视导轨磨损情况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用导轨磨床直接修磨床身导轨,配磨工作台导轨。
这种方法不需再刮削、修复接触点,只需配磨工作台导轨后,修复其接触面积即可。
(2)用导轨磨床修磨床身导轨,再配刮工作台导轨,修复接触点。
(3)用全刮削方法修复床身、工作台导轨,修复工作量大。
当导轨面有严重的啃痕、拉毛、划道时,应精刨导轨后再送导轨磨床修复。
或补焊导轨后送导轨磨床修复,以减少导轨磨床修复量,缩短修理周期。
M7120A平面磨床床身导轨修复前准备工作
M7120A的床身导轨由平导轨和V形导轨组成。
后床身平面是立柱的支承面,它属于非磨损面,为了在修复中尽量减少工作量,以后床身平面作为修理基准较为合理。
床身导轨修复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卸下前罩,松开操纵箱与床身之间的紧固螺钉。
(2)松开台面手摇机构、进给机构与床身的联接螺钉,保证上述螺钉松开24h以上,以消除导轨的应力变形。
(3)24h后再紧固全部松开的螺钉;装上操纵箱、前罩,并紧固,使床身导轨处于预载荷状态。
然后送磨床修复或进行刮削修复。
M7120A平面磨床磨头落刀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磨头落刀即垂直进给时,进刀量时大时小,或突然落刀,造成工件报废甚至设备和人身事故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滚动螺母丝杠副装配不良或丝杠精度差。
应拆机检查滚动螺母体上小轴锁紧是否良好,丝杠润滑是否畅通。
落刀严重,应检查丝杠精度,按规定要求修复精度。
(2)滑板底压板、镶条配合间隙过紧或过松。
应调整镶条、压板的间隙至合适值。
大修时,严格按照工艺修理和装配。
平面磨床加工件粗糙度差度差、有明显振纹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平面磨床加工件粗糙度差度差、有明显振纹的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主轴动平衡精度差,应重新调整,进行动平衡检测并修复。
(2)若确认主轴、轴承间隙过大,应重新调整,前轴承间隙为0.008mm,后轴承间隙为0.012mm。
(3)台面润滑油过多或过少,应调整导轨润滑油至适量,以工作台导轨面上有湿润的润滑油但不滴下为宜。
(4)若砂轮静平衡不合格,做好砂轮静平衡,必要时作二次静平衡。
(5)砂轮修整粗细不一致,应重新修整砂轮,使砂轮粗、细适中。
(6)进给量最大不超过0.02mm,并分粗磨、精磨。
(7)应消除机床振源:台面冲击,工作台齿条、齿轮啮合间隙过小,机床附近有振源等。
磨床主轴“抱轴”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磨床主轴“抱轴”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主轴与轴承间隙过小。
应严格按工艺要求对轴承间隙进行调整。
(2)主轴前后轴承不同轴。
装配时要借用定心套,保证前后轴承的同轴度。
(3)主轴润滑油过少。
应清洁润滑油及油箱,保证每6个月更换一次,保证轴承有合适的输入油量,避免脏物嵌入轴瓦。
(4)主轴装配不符合要求。
应检查重新装配并保证装配时各零件位置的正确性。
磨床床身导轨咬伤或拉毛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磨床床身导轨咬伤或拉毛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脏物进入导轨面。
应清洁润滑油,保持过滤器畅通。
(2)润滑油断绝。
供给新鲜润滑油,并保证润滑稳定器工作正常。
(3)导轨油槽太短或位置不当。
应开设合适的油槽,油孔基本上在磨头体相应位置,油槽不宜过短。
M7120A平面磨床的主轴和轴瓦的修复方案
磨头的修理是本机床修理的重点之一,而主轴和轴瓦的修理工作则是修理的主要内容。
主轴和轴瓦的修复,视主轴和轴瓦的磨损情况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1)旧轴、旧轴瓦修复后继续使用。
只要主轴无严重磨损、裂痕,弯曲、重度烧伤等现象,轴瓦无严重磨损、烧伤、铅合金析出而呈峰窝状小孔等现象,且有修刮余量情况下即可修复后再用。
(2)当主轴无严重磨损,而轴瓦已磨损失效的情况下,可采用修复主轴、配新轴瓦的方法修复。
(3)当主轴和轴瓦因过度磨损(修磨量大于0.1mm)以致对其力学性能(如主轴刚度、硬度,油膜的承载能力等)有严重影响时,说明主轴和轴瓦已不能继续使用,此时应更换主轴和轴瓦。
M7120A平面磨床磨头的拆卸顺序
M7120A平面磨床磨头的拆卸可按以下次序进行:拆砂轮防护罩、砂轮及修整器→打开后盖,卸下风叶→拆卸电动机转子→拉出电动机定子→拆前后法兰盖→拆各轴瓦上的支承螺钉→卸前后六块轴瓦→拆前后密封圈定位螺钉→拆前后密封圈→松掉轴向定位→松开球面环与体壳定位之紧定螺钉→抽出主轴。
卧轴矩台平面磨床工件加工面平行度超差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自磨工作台面后,工作台精度超差,应重磨工作台面至精度要求。
(2)工作台纵向移动时倾斜度超差。
应调整台面润滑至适量,校正工作台纵向移动精度。
(3)磨头主轴中心线相对于工作台面横向移动时平行度超差。
应校正滑板水平燕尾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及相对工作面的平行度误差。
(4)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超差。
应调整机床的床身安装水平。
M7120A平面磨床主轴中心孔的研磨主要步骤与其包括的主要内容和测量方法
修研主轴两端中心孔是关系到修复主轴精度的重要工序,主轴中心孔的研磨的主要步骤为:
(1)制造橡胶砂棒顶尖,作为修研中心孔的工具。
车制橡胶砂棒顶尖,一般采用硬质合金车刀或金刚钻切削,车削速度在300r/min,将砂棒车成59.5°圆锥顶尖。
车削时金刚钻必须对准中心,以免把顶尖加工成双曲面,最后用三角油石修光。
(2)利用橡胶砂棒顶尖,修正中心孔。
其主要内容:首先是注意主轴装夹方法。
一端顶在砂棒顶尖,另一端顶在尾座回转顶尖上。
修研时,尾座回转顶尖不宜顶得过紧,以防扭断砂棒顶尖。
其次是掌握操作技术。
必须一手捏主轴,一手将尾座手轮轻轻调整,手捏主轴要有松有紧。
为了使主轴砂棒有明显速度差,以达到均匀研磨中心孔的要求,在研磨过程中需将机油加在砂棒顶尖上,当一端中心孔研磨结束后,再研磨另一端。
最后是反复测量,反复修研。
中心孔修研很难一次达到要求,需经修研、测量、再修研的多次反复。
主轴中心孔研磨的测量方法:将主轴放在两固定顶尖间进行精度检验,千分表测头与轴承档未磨损部位相接触,旋转主轴,看其各位置的读数变化,当最大差值大于0.002mm,将最高点记下,放在车床上,最高点朝上,依靠主轴自重,进行定向修研。
把超差部分研去,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研过量,然后,再按照一开始的修研方法,直至达到精度要求。
磨床主轴与轴瓦修刮修复
修刮轴瓦时,应以主轴颈非工作部位为基准进行配刮,先粗刮,把接触点先刮出来,点要均匀,再精刮,此时,轴瓦在油楔大端一侧应刮低一些,以便形成油楔。
轴瓦接触点数,表面粗糙度刮至要求后,再与主轴颈在工作部位配研,修复接触点。
若配研后,主轴颈表面粗糙度有所降低,可采用氧化铬作抛光处理;若轴瓦接触点变化大,应检查体孔的同轴度,用研棒研磨修复。
M7120A平面磨床磨头装配
磨头装配也是磨头修理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磨头的工作精度及运转性能。
因此,装配时应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装配前,首先要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清洁工作,包括对各零部件的清洁、清理工作,特别是主轴轴颈、轴瓦、密封圈、推力轴承、体壳孔等重要零部件的清洁工作-轴承的进出油孔、密封圈、推力轴承、轴瓦支承处的螺孔要重新攻螺纹,再清洗干净,用压缩空气吹干净。
(2)主轴动平衡,要求动平衡精度不低于Ⅱ级。
(3)主轴、轴瓦、轴承精度的复检。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磨头的装配了。
M7120A平面磨床磨头装配和试运转
在磨头装配和试运转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轴与轴瓦的接触面积须在装配前检查。
(2)手动主轴时,旋向要与实际旋转方向一致,不能反向旋转。
否则,有可能损伤轴瓦。
(3)磨头装配好后,对主轴各工作精度、轴瓦间隙再次测量后方可试运转。
(4)磨头试运转期间人不能离开现场,尤其是试运转开始后的20min内,更要密切注意磨头的动态。
一旦发现有异常(如温升过快、有异常声音、漏油等)应立即停车。
(5)磨头试运转后,对主轴的各项精度要重新测量。
(6)磨头装备好后,要妥善放置,避免振动、受热受潮灰尘进入。
M7130平面磨床磨头与滑板的配刮修复前要做好的几项准备工作
磨头与滑板的配刮是为了修复其燕尾导轨的精度,配刮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按常规修理工作台手摇机构后,装**身。
(2)清洗床身,开动液压泵,检查润滑情况。
(3)清洗工作台面,装好齿条,将台面装**身,注意台面齿条与齿轮的啮合间隙,使手摇工作台轻松、空程适当(手轮空程在1/8~1/4r之间)。
(4)检查滑板导轨,修去毛刺、倒角。
(5)检查磨头导轨,修去毛刺、倒角。
M7130平面磨床主轴、轴承修复
机床主轴可以采用修复的方法恢复其精度,继续使用,只有当轴承档有严重磨损、烧伤裂纹、弯曲发生时才予以更换。
轴承内孔除发生严重磨损、咬伤、拉痕、以致修复后无法补偿间隙(与主轴间隙大于0.04mm)的情况下需更新外,也可修复后继续使用。
根据主轴、轴承的磨损情况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案:a.旧轴、旧轴承修复后继续使用;b.修复旧轴,配作新轴承;c,更换新轴,利用旧轴承。
升降丝杠副修理,若修前有落刀现象则产生的原因
M7130磨床升降丝杠副装在立柱与滑板底之间,用以实现磨头的垂直进给运动。
该部件的结构便于间隙调整,运动平稳,若丝杠副的轴向和径向间隙过大,可以调整小轴上的垫圈厚度或小轴的偏心量来消除间隙。
升降丝杠修前必须做好检查。
因为升降丝杠和环形齿圈是有一定热处理硬度的,且润滑条件好,故正常使用条件下,两者磨损量不大,只要拆开清洗、重新装配,调整后可继续使用,但修前若有落刀现象,则要仔细检查,引起落刀的原因有:
(1)由于环形齿圈小轴两端的三对六角螺母松动而引起落刀。
(2)丝杠因**在某一区段使用,产生局部磨损和磨损不均,致使产生落刀现象。
其它零件的检查包括:套筒与小轴是否松动,滚针和推力轴承一般予以更换;偏心小轴是否有调节余量,若无调节余量说明丝杠或环形齿圈已过度磨损。
升降丝杠副的修理的工艺方案
根据对升降丝杠副的修前检查,M7130磨床升降丝杠副可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修理:(1)当螺母、丝杠磨损不大时,只需对其进行清洗,调整间隙后可谜续使用。
(2)当丝杠有局部磨损,但螺纹部分没有严重磨损,可将丝杠在螺纹磨床上修整,再配作螺母,继续使用。
(3)当丝杠螺纹部分有严重磨损时,则应更新丝杠副。
升降丝杠副修理后的装配
升降丝杠副修好后可按如下顺序装配:
(1)将滚针装入齿圈并涂上润滑脂。
(2)将无偏心的两个齿圈装入滚动轴承体壳,再装入丝杠,调整其上、侧母线与底座面的平行度,最后装入偏心齿圈,调整径向间隙。
(3)装入套筒,配磨垫圈,使丝杠、齿圈在轴向上无啮合间隙,且压紧螺母后三个环形齿圈的转动无阻滞现象(注意,此时用手转动丝杆应有较重的感觉,否则说明间隙过大)。
(4)装配完成后,修刮滚动轴承座底面,使丝杆上母线与底面平行,全长上平行度允差<0.02mm,此项精度也可以在装配丝杠时调整好,即在配磨垫圈前,在轴向移动三个齿圈,使丝杠上母线与底面平行度达到要求,然后根据齿圈两面到套筒的具体尺寸配磨垫圈,压紧螺母后至要求。
M7130平面磨床立柱装配
M7130平面磨床修理中,在完成了立柱、滑板、升降丝杠副的修理后,即可进行立柱的装配。
为了装配的顺利进行,装配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对垂直进给减速器进行常规的机械修理与装配。
(2)常规修理指更新损坏件,保养或更换轴承,换润滑脂,检查各传动部件的动作有无轴向窜动等。
(3)对床身导轨,后平面精度再次测量,调整机床安装水平。
普通立轴圆台平面磨床加工工件平面度超差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床身导轨面平行度超差。
应校正床身导轨面平行度,重新调整安装水平。
(2)工作台平面度超差。
应重新修磨工作台面,修正砂轮。
M7150A平面磨床磨头断续进给量不均匀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进给阀换向不一致。
应调整进给阀两端的节流调速阀到适当位置。
(2)磨头镶条配合间隙过紧或过松。
应调整磨头镶条间隙适当。
(3)磨头燕尾导轨与滑板导轨接触不好。
应检查导轨的接触点数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做到接触点数6~8点/(25mm×25mm),接触点均匀,表面粗糙度值达Ra6.3μm。
(4)导轨润滑不好。
应改善导轨的润滑条件。
M7130平面磨床的立柱采取的装配工艺
立柱的装配工艺见下表。
立柱的装配工艺
工序内容要求项目允差/mm 需用工具、检具名称及规格
/mm 工艺说明
立柱的装配(1)升降丝杆上侧母线对立柱导轨面的平行度
(2)升降线杆装配后的轴向窜动
(3)立柱导轨面相对于床身导轨在磨头横进给方向的垂直度200∶0.02
0.008 (1)百分表
(2)0.02/格框式水平仪
(3)角尺表座
(4)磁性表座(1)将升降丝杆装入线杆底座,以原定位销初步定位,要求丝杆在同一中心线上摆动,无阻滞现象
(2)校正丝杆的上侧母线相对立柱导轨的平行度至要求
(3)确定滚动螺母底座调整垫片的厚度
(4)装上滑板底、压板、镶条及滚动螺母紧固螺钉,调整垫片,重铰定位销孔,打入定位销
(5)将立柱装**身后平面,检查其对床身导轨的垂直度,应略向滑板异侧倾斜,若垂直度超差,修正立柱底面
(6)将滑板装上,拧紧联接螺钉,打入定位销
M7130平面磨床磨头修理拆卸顺序
M7130平面磨床磨头主轴的前轴承是一个钢套镶铜的、带外锥面、内圆孔的整体轴承,外锥面与轴承座孔配合,要调整轴承间隙时,须先松开吊紧螺钉,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螺母,可收紧轴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螺母,可松开轴承。
轴承外层上开有多条槽,便于散热,此外,还有一条大的燕尾槽,其上装有吊紧螺钉,轴承间隙调整好后,应将其拧紧。
油环将来自油杯中的润滑油带入主轴前部与轴承配合处的螺旋槽,提供前轴承的润滑。
此结构优点是轴承承载力大,缺点是制造加工困难,由于轴承的润滑条件较差,故当主轴与轴承间隙过小时,容易产生轴承发热以致“抱轴”现象。
主轴的后轴承用滚动轴承支承,用润滑脂润滑。
磨头修理拆卸可按以下顺序进行:拆卸砂轮防护罩及砂轮→拆前轴承调整螺母→拆去平衡块的紧定螺钉→拆后盖及风叶→拉出主轴→松开轴承吊紧螺钉→拉出前轴承。
M7120A平面磨床的主轴和轴瓦的修复或更新应注意问题
M7120A平面磨床的主轴和轴瓦的修复或更新应注意:
(1)旧主轴修复时,要估计好最大的修磨量,修磨后对主轴的热处理是否有严重损耗,特别是主轴采用渗氮、渗碳处理时,更应注意热处理层是否会被修磨掉(一般渗氮层厚度在0.35~0.5mm,渗碳层厚度在1.05~1.5mm)以及修后主轴的刚度是否足够。
一般修磨量应小于0.1mm,
(2)旧轴瓦修复前,应将轴瓦、支承头配对编号,并记下其原来的装配位置,不要搞乱,轴瓦的刮削最好用机刮设备刮削,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缺乏设备时,应采用圆刮刀刮削,刮削量要尽量少。
(3)采用新轴、新轴瓦时,要仔细检查轴瓦是否有碰伤、拉毛等现象,发现有毛头、碰伤,应仔细刮去,再用氧化铬跑合,装配前,还应修复轴瓦的接触面积。
M7150A平面磨床工作台有爬行或速度超差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M7150A平面磨床工作台有爬行或速度超差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液压缸、活塞杆上侧母线与床身导轨、工作台导轨的平行度超差。
应按装配要求校正液压缸、活塞杆上侧母线与床身、工作台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2)液压缸磨损变形。
应珩磨修复或更换液压缸。
(3)床身、工作台导轨磨损或配刮接触点不均匀,接触点数过少。
应检查床身,工作台导轨的接触点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刮削接触点>16点/(25mm×25mm),表面粗糙度值达Ra1.6μm。
(4)活塞与液压缸间隙过大,有渗漏。
应配作活塞,要求与液压缸间隙在0.04~0.06m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