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9-1读懂古代诗歌-3知人论世,把握时代背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微点3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歌
第23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第2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1.(2019·陕西省榆林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9分)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 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 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 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第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 诗。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 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 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 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第1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 “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 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 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 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 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第20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译文】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 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 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 鲜艳,永不褪色。
第2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解析 (1)B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误, “寒”应是语义双关,既有身体的寒冷,也有内心的寒冷,写出了作者对 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 况。故选B。
答案 (1)B
第2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第1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答案 (2)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 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 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 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 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 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 用)。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微点1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
第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第5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1.(2019·重庆市重点中学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9分)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 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 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 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第2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译文】 有点凉的深秋之夜,有一个老头悠闲自在。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 雨声中渐渐入眠。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早上天晴了有些 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赏析】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 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 形象。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第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第一节 读懂古代诗歌 三、知人论世,把握时代背景
第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微镜头·大讲堂
探微知著,“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
第3页
赢在微点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 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第1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赏析】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 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 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 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 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寒”字正是移情 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 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 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本题题干已经给人物进行定位,即“老翁”,然后到诗句中圈出 直接或间接写老翁的内容,最后概括特点。
第1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解析 (1)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故选D。 答案 (1)D
第1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 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 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 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 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第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答案 (2)①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更显含蓄。骆诗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 的感受外,还有对现实的感受: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 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有着远大志向,以“用宾于王”为志,愿 洒满腔热血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然而生不逢时,仕途受挫,寒字 写尽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②骆诗构思更巧妙。“今日水犹寒”巧妙地 把古今联系起来,虚实对比:通过“昔”与“今”、“人”与“水”的鲜明 对比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的强烈震撼来烘托题旨。平易中见工巧。③结构方 面:骆诗跳跃性更大,更富艺术张力。
解析 (2)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前两句写荷的生 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 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 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 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第25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 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 “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 特性。 C.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 醒,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 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 人深有感触。
答案 (2)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 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 有闲适的情怀。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 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③孤寂淡泊的老 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 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第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解析 (1)C项,“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根 据理解“壮士”是指荆轲。故选C。
答案 (1)C
第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 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
第1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代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 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 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 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 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织,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 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 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 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诗歌的最后两句是: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大有今昔对比之 意,通过写昔日的壮烈牺牲和今日水犹寒进行对比,体现了壮士虽没但仍显悲 壮。诗人把情感寄托到寒冷的江水之中,体现了诗人对古人的赞美和仰慕之 情。
第13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微点2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
第1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第15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1.(2019·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第2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 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 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 “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 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 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 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两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