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交通水泥路面结构研究项目申请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
2.1国内概况及发展趋势
对水泥路面结构的研究在国内已开展多年,各省的情况不尽相同,在研究中,比较注重地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突出地方经济、气候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内容有上海市、焦作市及东南大学等地区开展的专项研究。
上海市曾开展过“半刚性基层水泥砼路面典型结构及设计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适于本市的不同累计交通轴次、道路等级与土基模量时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表及特殊部位混凝土路面的加固与构造措施,为结构设计的标准化创造了条件,为建立砼路面典型结构的地方标准提供了技术依据。
经济发展促使交通运输及物流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型载人客车和大吨位高效专业运输车的频繁出现,使刚刚交付使用不久的路面结构,处在重载和超载交通环境下,耐久性及安全性受到极大威胁,再加之我省冬季负温时间较长,使路面结构较长时间处在冻结深度影响下,据调查,我省南部地区表冻深度为1.8—2.0m,北部可达2.5m以上。春季,地表土和积雪开始融化,而冻结深度底层依然冻结,形成不透水层。随着上部土体的继续融化,使过多的水分存留在上层土体中无法排出,造成土基软弱,强度急剧下降,在车辆荷载尤其是车辆重载的作用下,极易使符合技术标准的高等级路面极早地出现早期破坏,大大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品质。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使用期长、所需材料分布广泛,一旦破损设计后修复又十分困难,所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及方案比较时,对路面板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及耐久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总体来说,国内进行的此项研究,已由最初的单纯结构设计阶段,逐步过渡到设计方案与病害预防、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及与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紧密结合的综合设计阶为代表)的公路网体系扩展已完成,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网骨架建设,并已消除了主要的公路网缺陷。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期已经结束,全面进入了道路的运营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养护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等。早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发达国家就将公路管理的重心逐渐由公路网建设转向已有公路网的维护、提高公路网的生产力和整个综合运输系统的生产力方向。从1993年起开始转移到用高科技手段,寻求公路和整个综合运输系统投资的最大收益方面。随着这些国家公路交通发展重点的转移,公路交通科技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设计与工程类的研究开发比重下降,发展规划、交通管理与养护方面的研究开发比重上升,并加强了对道路使用性能的长期观测和使用管理科学的研究。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用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来改造公路交通的技术构成。发达国家普遍利用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公路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多种分析、评价模型,制订并多次修订通行能力手册,为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决策方法与分析手段。全面利用GPS卫星定位、航测遥感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勘察,把采集来的数据通过数字地面模型与CAD系统相衔接,具有越来越强大的集成功能;并将CAD技术扩展到环境设计上,发达国家抓住结构、材料与施工三个环节,重视设计理论、分析技术的研究,对路用材料及改性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路面材料的再生技术、大跨径桥梁的理论分析、结构设计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为了适应21世纪交通需求,发达国家开始大规模地从事智能化公路运输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已陆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用成果。可以预料,“智能运输系统”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它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地重要标志。
黑龙江省交通厅重点科技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重载交通环境下的高等级水泥路面
合理结构的研究
申请金额:240万元
起止年限:年月—年月
申请单位:
填报日期: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监制
1研究的目的、用途和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为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部署,迎接公路运输装备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大吨位高效专业运输车的出现,从我省经济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高科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在特殊路段、重、超重交通环境下,水泥路面设计方法及评价指标,并提出典型水泥路面结构图,为我省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满足公路运输及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3.1.4充分应用新成果、新材料、新技术、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提出适于重、超重交通环境下的水泥路面合理结构组合型式,制定相当的技术标准,对选定的路面材料进行抗冻,耐磨和耐久性试验。
1.2研究的用途和意义
在现有路面铺筑和使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路路面工程质量,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分析,提出适应黑龙江省寒区气候、土质、水文等条件的且能满足于重、超重交通荷载要求的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类型,全面提高全省公路路面工程整体质量,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公路路面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可为我省节省数额巨大的建设和养护资金,因此,针对位于北纬43°45′——53°33′的黑龙江省的自然气候等条件,以及在重、超重交通环境下车轮荷载作用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开展高等级水泥路面合理结构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3.1主要研究内容
3.1.1对重载超载频繁通过的路段,进行深入全面的路况调查和交通调查,包括交通量、过往车型、轴重、频次,路面结构材料、路基材料,强度变化情况(随降水)、路段地质,水文状况等。
3.1.2现场取芯,对破坏前后进行对比试验。
3.1.3研究轴载大小和频数与路面强度变化的关系。
焦作市的“贫水泥砼基层路面研究”,建立了贫砼基层材料疲劳方程,提出了贫砼基层水泥砼路面结构计算方法,为设计低成本的路面结构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东南大学从我国优质沥青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而普通砼路面又很难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经常发生挤碎、错台等病害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了“预应力砼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预应力路面的设计程序及设计准则,是对现有砼路面结构设计的一次创新,改善了传统路面很多方面的不足,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和路面的耐久性。
2.1国内概况及发展趋势
对水泥路面结构的研究在国内已开展多年,各省的情况不尽相同,在研究中,比较注重地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突出地方经济、气候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内容有上海市、焦作市及东南大学等地区开展的专项研究。
上海市曾开展过“半刚性基层水泥砼路面典型结构及设计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适于本市的不同累计交通轴次、道路等级与土基模量时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表及特殊部位混凝土路面的加固与构造措施,为结构设计的标准化创造了条件,为建立砼路面典型结构的地方标准提供了技术依据。
经济发展促使交通运输及物流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型载人客车和大吨位高效专业运输车的频繁出现,使刚刚交付使用不久的路面结构,处在重载和超载交通环境下,耐久性及安全性受到极大威胁,再加之我省冬季负温时间较长,使路面结构较长时间处在冻结深度影响下,据调查,我省南部地区表冻深度为1.8—2.0m,北部可达2.5m以上。春季,地表土和积雪开始融化,而冻结深度底层依然冻结,形成不透水层。随着上部土体的继续融化,使过多的水分存留在上层土体中无法排出,造成土基软弱,强度急剧下降,在车辆荷载尤其是车辆重载的作用下,极易使符合技术标准的高等级路面极早地出现早期破坏,大大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品质。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使用期长、所需材料分布广泛,一旦破损设计后修复又十分困难,所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及方案比较时,对路面板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及耐久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总体来说,国内进行的此项研究,已由最初的单纯结构设计阶段,逐步过渡到设计方案与病害预防、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及与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紧密结合的综合设计阶为代表)的公路网体系扩展已完成,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网骨架建设,并已消除了主要的公路网缺陷。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期已经结束,全面进入了道路的运营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养护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等。早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发达国家就将公路管理的重心逐渐由公路网建设转向已有公路网的维护、提高公路网的生产力和整个综合运输系统的生产力方向。从1993年起开始转移到用高科技手段,寻求公路和整个综合运输系统投资的最大收益方面。随着这些国家公路交通发展重点的转移,公路交通科技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设计与工程类的研究开发比重下降,发展规划、交通管理与养护方面的研究开发比重上升,并加强了对道路使用性能的长期观测和使用管理科学的研究。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用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来改造公路交通的技术构成。发达国家普遍利用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公路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多种分析、评价模型,制订并多次修订通行能力手册,为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决策方法与分析手段。全面利用GPS卫星定位、航测遥感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勘察,把采集来的数据通过数字地面模型与CAD系统相衔接,具有越来越强大的集成功能;并将CAD技术扩展到环境设计上,发达国家抓住结构、材料与施工三个环节,重视设计理论、分析技术的研究,对路用材料及改性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路面材料的再生技术、大跨径桥梁的理论分析、结构设计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为了适应21世纪交通需求,发达国家开始大规模地从事智能化公路运输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已陆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用成果。可以预料,“智能运输系统”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它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地重要标志。
黑龙江省交通厅重点科技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重载交通环境下的高等级水泥路面
合理结构的研究
申请金额:240万元
起止年限:年月—年月
申请单位:
填报日期: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监制
1研究的目的、用途和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为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部署,迎接公路运输装备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大吨位高效专业运输车的出现,从我省经济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高科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在特殊路段、重、超重交通环境下,水泥路面设计方法及评价指标,并提出典型水泥路面结构图,为我省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满足公路运输及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3.1.4充分应用新成果、新材料、新技术、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提出适于重、超重交通环境下的水泥路面合理结构组合型式,制定相当的技术标准,对选定的路面材料进行抗冻,耐磨和耐久性试验。
1.2研究的用途和意义
在现有路面铺筑和使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路路面工程质量,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分析,提出适应黑龙江省寒区气候、土质、水文等条件的且能满足于重、超重交通荷载要求的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类型,全面提高全省公路路面工程整体质量,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公路路面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可为我省节省数额巨大的建设和养护资金,因此,针对位于北纬43°45′——53°33′的黑龙江省的自然气候等条件,以及在重、超重交通环境下车轮荷载作用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开展高等级水泥路面合理结构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3.1主要研究内容
3.1.1对重载超载频繁通过的路段,进行深入全面的路况调查和交通调查,包括交通量、过往车型、轴重、频次,路面结构材料、路基材料,强度变化情况(随降水)、路段地质,水文状况等。
3.1.2现场取芯,对破坏前后进行对比试验。
3.1.3研究轴载大小和频数与路面强度变化的关系。
焦作市的“贫水泥砼基层路面研究”,建立了贫砼基层材料疲劳方程,提出了贫砼基层水泥砼路面结构计算方法,为设计低成本的路面结构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东南大学从我国优质沥青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而普通砼路面又很难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经常发生挤碎、错台等病害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了“预应力砼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预应力路面的设计程序及设计准则,是对现有砼路面结构设计的一次创新,改善了传统路面很多方面的不足,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和路面的耐久性。